编辑推荐
本书旨在探究网络信息法作为新型法域的兴起缘由和机理形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就网络信息法进行持续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者希望通过一种与时代发展同步甚至略有超前的现实研究视角,去探索或者说揭示这一新型法域的发展的必然性、原因、机理及过程,同时回应这一法域发展所提出来的重大法治需求和理论挑战。
作者简介
作者龙卫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网络信息法的兴起与挑战
第一部分 《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与实践
《个人信息保护法》基本法定位与保护功能
一、导言:《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数字化时代重要的现实立法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法定位及与《民法典》规定的关系
三、《个人信息保护法》对《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私法制度的重要修补
四、《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保护功能预设及其综合治理保护体系
五、结论:把握《个人信息保护法》体系理解和适用的双重基础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新发展与若干缺憾
一、关于个人信息术语的定义问题
二、关于个人信息的收集问题
三、关于个人信息的使用问题
四、关于企业的个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五、关于过分依赖规范手段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是数字经济的底线
一、为什么一定要严格保护
二、怎么保护个人信息
三、如何看待《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四、未来发展方向何在
电话号码标注的民法正当性问题
一、电话号码标注的业务性质问题
二、电话号码标注在民法上的正当性问题
三、电话号码标注作为技术开发和经营活动的特殊法律问题
《个人信息保护法》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精准施治App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三重体系
第二部分 数据与虚拟财产保护立法及其理论问题
数据新型财产权构建及其体系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大数据时代数据资产化背景下的法律变革问题
二、传统法律架构调整个人信息和数据利益关系的基本思路
三、传统法律体制的弊端和数据财产化的理论确立
四、当前数据新型财产权的合理化构建及其体系展开
五、结论:数据新型财产权构建正逢其时
再论企业数据保护的财产权化路径
一、企业数据保护实践与法律瓶颈现象
二、企业数据保护的财产权化路径的确立
三、欧洲新兴的数据库特殊权利:数据财产权化的有限尝试
四、企业数据保护的功能聚合性与利益关系的交织性
五、企业数据财产权化的结构设计问题
六、结语
数据相关法益保护的多样性与特殊规范问题
一、数据保护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系
二、数据相关法益保护的多样性
三、数据财产权问题
四、余论:数据管理的特殊规范问题
数据法律治理的原则和路径
一、数据法律治理的复杂性
二、数据法律治理的原则
三、数据法律治理的路径
四、结语
数字经济的特殊法权基础和相关规范重点
一、关于当前数字经济的规范创新需求的认识
二、数字经济的特殊法权基础问题
三、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的促进和监管问题
网络游戏所涉及的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研究
一、网络虚拟财产问题的基础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现有法律方案及其缺陷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私法调整方案的思考
四、结语
第三部分 人工智能立法与智能制造法律政策
科技法迭代视角下的人工智能立法
一、正确认识作为当代科技发展新表征的人工智能
二、科技法在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兴起与演化
三、人工智能的科技法规范路径
四、科技法视野下的人工智能规范问题
五、结语:加快制定人工智能科技特别法
人工智能立法的“技术—社会+经济”范式
一、问题的提出:人工智能时代科技立法范式转型的背景
二、科技立法“技术—经济”传统范式形成流变及其规范原理
三、科技立法“技术—经济”范式下的社会问题及自主化技术后果
四、人工智能立法“技术—社会+经济”新范式的基础及其开展
五、结论:人工智能立法转型引领科技与法律新型关系
人工智能立法规范对象与规范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人工智能发展应用不断蔓延的规范需求
二、人工智能立法的规范对象及其确定方法
三、人工智能规范对象的区划:专业科技活动与赋能科技活动
四、人工智能规范对象区划下的相应规范策略
五、代结语:认识人工智能立法规范对象特殊性及其影响
我国智能制造的法律挑战与基本对策研究
一、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法律和科技
二、我国智能制造应有的促进政策
三、智能制造对既有法律制度的挑战
四、对新问题应有的研究思路和基本路径
五、结论
新时代加快我国工业信息化法律政策建设的策略
一、加快新业态法律政策供给的必要性
二、新时代法律政策供给的特点和内容
三、关于整体意义的先进制造业促进和保障立法
四、重点领域的促进和保障立法:以无人机为例
五、强化人机互动系统建设和个人数据保护
六、实现无人机的环境友好型
七、强化无人机行业的自我监管职能
第四部分 网络安全法与网络安全治理
《网络安全法》的正当化基础和适用界限
一、导言:网络安全管制的释义问题
二、网络安全管制正当化基础的法理和政策嬗变
三、《网络安全法》的管制架构:原则和内容
四、我国网络安全管制适用的限定问题
五、结论
网络安全立法的基本思路和制度建构
前言
一、立法应当明晰网络安全等概念
二、立法应当管理与赋权并重
三、立法应当突出程序性管理
四、立法应当设立统一的、立体化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五、立法应当在体例上具备科学性
六、立法应当推进行业自律,促进标准化建设
七、立法应当改造传统法律部门
尾论
网络安全的治理思维与规制重点
一、绪论:网络安全与法律规制
二、网络安全的法律界定探析
三、网络安全规制的治理思维
四、网络安全法的原则和体系构成
五、我国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的难点
六、结论
数字化时代安全可信的法治保障与新型监管要求
一、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安全和信任问题
二、数字化时代新型安全可信问题的治理策略
三、数字化新型安全和可信的法治保障及其特点
第五部分 电子证据与数字正义
电子证据概念与审查认定规则的构建研究
一、引言
二、电子证据概念的演化与发展
三、电子证据的独立性内涵及其范围
四、电子证据审查和认定标准与规则的构建
五、结语
网络信息法基础与前沿问题是2022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龙卫球。
得书感谢您对《网络信息法基础与前沿问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