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从乐器的角度切入中国音乐的精神世界,参透中国音乐中浸润的生命情性。
内容简介
作者以其对中国器乐和古今中西文化的熟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五种重要乐器与国人特殊生命情性关联起来,从琴与高士、琵琶与侠客、笛与书生、筝与儿女、胡琴与常民生命性的相形相契入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中国乐器最关键最性情的特质。乐器与生命属性的此种连接,因此也就不只反映了中国器乐独特的历史发展,更根柢地映照了中国人在音乐乃至生命上不同于西方人的一种态度。
此书为我社已出“幽雅阅读”丛书的精装版,定位于当代人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作者简介
作者林谷芳,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台北书院山长。六岁有感于死生。高一见书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无死,不如无生”,有省,遂习禅。同时期,亦因一段因缘入中国音乐。四十年间,于音乐,始终观照道艺一体;在修行,则“出入禅、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后,方知自己是无可救药的禅子”,遂对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剑刃上事砥砺学人,标举宗门不共。在禅与艺术外,1988 年后又以海峡开放恰可印证生命所学之真实与虚妄,频仍来往两岸,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著有《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禅·两刃相交》《千峰映月》《画禅》《归零》《落花寻僧去》《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观照——一个知识分子的禅问》《茶与乐的对话》《生命之歌——从胎教到生命完成》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幽雅阅读
以器映道 深体人文
楔子
一、谈中国文化,为何独缺音乐一环
二、关键在态度:视角一变,眼界就开
三、乐器是把钥匙
余响入霜钟
一、文人音乐的代表乐器
二、琴的高士形象
三、琴器之成
四、琴器之美
五、韵以致远
六、绝对的标题音乐
七、溶于大化的名曲
八、琴之美学:清微淡远
九、感时兴怀之琴曲
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柳
一、与琴颉颃的历史乐器
二、琵琶之器——刚性的本质
三、多变指法成就的丰富世界
四、独门的战争史诗
五、功力的畅快
六、具现本怀的文套
七、琴与琵琶:汉乐与胡乐
八、琴与琵琶:出世与世间
九、琴与琵琶:文人与艺者
十、琴与琵琶:宋明与隋唐
十一、风格多彩的流派
十二、近代独奏的发展
十三、江湖侠者的世界
长吟入夜清
一、出入雅俗的乐器
二、膜声带来的空间感
三、诗词之着墨
四、意象与感怀
五、历史之遥接
六、南北之分
七、人世之感怀
八、可开可阖、能出能入
九、琴、琵琶、笛生命形象之显隐
玉柱泠泠对寒雪
一、筝与瑟的渊源
二、筝与琴的混淆
三、儿女之韵
四、玉柱清扬的激越
五、民间的直捷利落
六、中国器乐的流派
七、地域分野明显的筝派
八、演奏家的创作角色
九、现代的异化演变
百姓的讴歌
一、拉弦乐的出现
二、戏曲与胡琴
三、音乐是剧种分野的依据
四、型制的多样
五、刘天华与胡琴独奏的发展
六、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
七、传统的诠释与再生
八、当代之发展
结语 中国乐器的当代生命
一、不同乐器的近现代发展
二、雅俗与流变
三、文化美学的选择
四、生命美学的回归
五、人器、道器的合一
“幽雅阅读”丛书
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是201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林谷芳。
得书感谢您对《宛然如真:中国乐器的生命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