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文人篆刻与社会

明末清初的文人篆刻与社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在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审美变革下的明末清初篆刻艺术发展、繁荣的根本原因。

内容简介

本书对明末清初印人以“杂体篆”入印现象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考察与整理,同时对历来杂体篆的发展和改变,进行有条理的分析和整理;并通过印章中的“杂体篆”印对明末清初之时杂体篆的具体形态进行考察。对明末清初之时印人名望和地位的获得进行分析,研究官员、名士的推荐和赞誉对印人名望和地位的获得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是还对明末清初印坛“复古”和“创新”理念进行剖析,考察社会变革在“复古”和“创新”理论演变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复古”和“创新”理念出现的必然性进行考察。

作者简介

作者王者利,渤海大学专任书法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历史文献学(书法文献)博士。获批国家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4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第一章 文化风气转变下的篆刻发展

第一节 印章向文人篆刻的转化

第二节 新文化风气下的印人身份

小结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下的篆刻艺术发展

第一节 商品经济下的艺术市场

第二节 明末清初的篆刻市场考察

第三节 出版业的兴盛与印谱的流行

小结

第三章 明末清初徽籍印人的崛起

第一节 “印章一道归黄山”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徽籍印人崛起的原因

小结

第四章 好异尚奇之风下的篆刻“变态”

第一节 明末清初好异尚奇之风对篆刻艺术的影响

第二节 明末清初“杂体篆”入印现象

小结

第五章 “复古”与“出新”思想影响下的篆刻发展

第一节 极复古而趋鄙俗: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

第二节 始于模拟,终于变化——明末清初“入古出新”理论的完善

第三节 以古文奇字入印的篆刻现象

小结

附图

参考文献

明末清初的文人篆刻与社会是202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者利。

得书感谢您对《明末清初的文人篆刻与社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艺术的思潮与运动 电子书
本书以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150余年间,现代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为主线,一方面着重介绍各个时期主要的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其产生的原因;另一方面介绍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作品。
现代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电子书
本书包括设计风格形成的因素及其特征、1800-1860没落中的辉煌、1860-1900艺术结合技术的初探、1900-1918工业化设计的诞生、1918-1945现代主义的确立、1945-1965国际风格的垄断及式微、走向优化的现代设计等内容。
社会艺术教育标准:全民终身学习核心素养 电子书
培养什么样的人不仅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同时也关乎整个社会及国家的发展。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关注的是全面育人的教育问题。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公民综合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公民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并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及方向。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
形与色的魔幻——绘画美 电子书
本书共五部分,内容有:绘画的诞生、西方绘画的故事、中国绘画的故事、绘画作为“立象留痕”、大师告诉你等。
百年《花木兰》:电影人眼里的中国社会焦点变迁(英文版) 电子书
本书采用比较历史分析与文本分析的手法,化繁为简,分析社会历史背景与电影文本改编之间的关联。书中以五部改编自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花木兰》电影入手,着眼其各自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其由形到神的电影改编之间的互动,以此为契机揭示过往百年来不同时期社会焦点的变迁,点明历史故事片反映并推动时代、推动传统的不断创新发展,揭示不同时期的改编所反映的各异时代特征,再前勾后联,电影与文化间的种种亦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