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1.反映了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的研究进展;

2.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3.注重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成果之间的平衡;

4.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卫星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特性、卫星移动信道衰落特性建模理论、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测试、卫星移动信道模型、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和卫星移动MIMO信道模型等。全书收集并整理了国内外大量关于卫星移动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卫星移动信道特性的测试试验和结果。

作者简介

杨明川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临近空间通信系统及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高效传输技术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博士后项目2项。荣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检索30余篇,4篇论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丁睿

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任研发中心主任。目前,担任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总师助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多次参与卫星通信领域国家重大工程专项的系统论证,并完成了多个系统的空间段总体方案设计;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团队核心成员,多次承担科技部863计划、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重大预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卫星通信系统总体设计、通信卫星总体设计、天地一体化网络技术等,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郭庆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用通信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卫星通信宽带传输技术、小卫星测控技术及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作为负责人先后完成了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孟维晓

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空天网络。获黑龙江省留学人员报国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兼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黑龙江省电子学会常务理事、IEEE 通信学会哈尔滨分会主席,多个国内外权威杂志编委。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完成科研工作30余项,获各级科学技术奖10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 1章 绪论 001

1.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002

1.1.1 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 003

1.1.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 004

1.2 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特点 006

1.2.1 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006

1.2.2 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012

1.3 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特点 013

1.4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及特点 014

1.4.1 基于移动通信星座的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015

1.4.2 基于宽带通信星座的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017

1.4.3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特点 019

1.5 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势与风险 020

1.6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021

1.7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研究的意义 024

1.8 本章小结 026

参考文献 026

第 2章 卫星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029

2.1 卫星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问题 030

2.2 卫星移动通信无线电波频率 031

2.2.1 无线电波频率的定义方法 031

2.2.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 032

2.3 卫星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模型和方式 033

2.3.1 卫星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033

2.3.2 卫星移动通信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035

2.4 电离层电波传播特性 036

2.4.1 背景电离作用引起的损伤 037

2.4.2 电离层闪烁 040

2.5 对流层电波传播特性 041

2.5.1 气体吸收 042

2.5.2 降雨衰减 042

2.5.3 云雾损耗 044

2.5.4 降雪损耗 045

2.5.5 折射 045

2.5.6 大气闪烁 047

2.5.7 去极化效应 048

2.6 传播噪声 051

2.6.1 射频噪声说明 051

2.6.2 大气气体产生的噪声 053

2.6.3 雨引起的天空噪声 053

2.6.4 云引起的天空噪声 055

2.6.5 地球外噪声 056

2.7 本章小结 058

参考文献 059

第3章 卫星移动信道衰落特性建模理论 063

3.1 卫星移动信道特点及建模理论基础 064

3.1.1 卫星移动信道特点 064

3.1.2 卫星移动信道建模理论基础 065

3.2 卫星移动通信中的无线电波的基本传播机理 066

3.3 卫星移动信道特性分析 067

3.3.1 视距传播和空间路径损耗 068

3.3.2 多径传播和多径衰落 068

3.3.3 阴影效应和阴影衰落 072

3.3.4 3种衰落引起的信号变化 075

3.3.5 多普勒效应和多普勒频移 075

3.4 卫星移动信道的多普勒功率谱密度 079

3.4.1 Jakes功率谱密度 079

3.4.2 Gaussian功率谱密度 081

3.5 卫星移动信道统计特性 081

3.6 卫星移动信道特性建模时常用的概率分布 083

3.7 卫星移动信道衰落特性模拟的研究思路和流程 084

3.8 本章小结 086

参考文献 086

第4章 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测试 089

4.1 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测试原理 090

4.2 国外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测试试验综述 091

4.3 国外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测试试验结果 095

4.3.1 ESA的测试试验 095

4.3.2 NASA的测试试验 097

4.3.3 日本通信研究实验室的测试试验 097

4.3.4 澳大利亚电信研究所的测试试验 098

4.3.5 CRC的测试试验 099

4.3.6 国外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测试小结 100

4.4 国内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测试及结果 103

4.4.1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测试试验 104

4.4.2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测试试验 107

4.5 本章小结 112

参考文献 112

第5章 卫星移动信道模型 119

5.1 卫星移动信道模型概述 120

5.2 卫星移动信道经验模型 121

5.2.1 经验路边阴影模型 121

5.2.2 修正的经验路边阴影模型 124

5.2.3 综合的经验衰落模型 125

5.2.4 高仰角城市环境模型 126

5.2.5 模型间的比较 127

5.3 卫星移动信道几何模型 128

5.3.1 ITU-R路旁建筑遮蔽模型 129

5.3.2 ITU-R路旁建筑遮蔽模型计算示例 130

5.4 卫星移动信道概率统计模型 131

5.5 卫星移动信道窄带概率统计模型 133

5.5.1 单状态概率统计模型 133

5.5.2 多状态概率统计模型 140

5.6 卫星移动信道宽带概率统计模型 151

5.6.1 宽带卫星信道的系统函数 152

5.6.2 基于抽头延迟线的卫星移动宽带概率统计模型 154

5.7 本章小结 157

参考文献 157

第6章 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 163

6.1 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的意义 164

6.2 卫星移动信道的仿真方法 165

6.2.1 滤波器法 166

6.2.2 正弦波叠加法 166

6.3 正弦波叠加法仿真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 167

6.3.1 等距离法 167

6.3.2 等面积法 170

6.3.3 蒙特卡洛法 173

6.3.4 最小均方误差法 175

6.3.5 精确多普勒扩展法 178

6.3.6 多普勒相位的计算方法 180

6.4 卫星移动信道模型模拟实现 181

6.4.1 滤波器法实现卫星移动信道仿真模型 181

6.4.2 正弦波叠加法实现卫星移动信道仿真模型 187

6.5 卫星移动信道模拟器 191

6.6 本章小结 192

参考文献 193

第7章 卫星移动MIMO信道模型 197

7.1 卫星移动MIMO通信系统 198

7.2 卫星移动MIMO信道特性研究现状 200

7.2.1 卫星移动MIMO信道特性测量 200

7.2.2 卫星移动信道特性与模型研究 201

7.3 卫星移动MIMO通信系统基本理论 203

7.3.1 MIMO通信系统模型 203

7.3.2 卫星移动极化MIMO信道容量 204

7.3.3 卫星移动极化MIMO信道环境下的多普勒频谱 204

7.4 多状态双极化卫星移动MIMO概率统计信道模型 205

7.4.1 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多状态切换 208

7.4.2 双极化卫星MIMO信道大尺度衰落 210

7.4.3 双极化卫星MIMO信道小尺度衰落 210

7.4.4 极化分集对双极化卫星MIMO信道的影响 211

7.5 多状态双极化卫星移动MIMO概率统计信道模型仿真 213

7.5.1 双极化卫星MIMO信道大尺度衰落仿真 214

7.5.2 双极化卫星MIMO信道小尺度衰落仿真 215

7.5.3 双极化卫星MIMO信道模型仿真结果 216

7.6 本章小结 221

参考文献 222

名词索引 227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是2020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郭庆。

得书感谢您对《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卫星移动信道传播特性分析与建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无线通信仪表与测试应用(第3版) 电子书
1.实用性。本书以作者在测试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为依托,配合图形和操作实例介绍仪表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先进性。作者多年来参与我国无线通信测试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执行,深刻把握技术前沿,为本书精选典型的测试实例。 3.普遍适用性。本书所介绍的仪表新旧结合,以国内普遍使用的产品为主、兼顾国际知名厂商和国产仪表,具有普适性、代表性。 4.易学易用性。本书的指标介绍删繁就简、操作介绍简明清晰、测试实例典型翔实。知识结构体系化,便于读者学习、操作。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5G-NR信道编码 电子书
1.内容系统全面:涵盖5G中几乎所有的主流调制编码技术,对每一项编码技术都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 2.及时性:5G的标准化刚刚启动,调制编码技术的研究阶段在明年3月结束,与本书的出版日期基本同步。 3.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新型调制编码被工信部确定为5G物理层的三驾马车之一,体现国内企业在该技术上杰出的世界地位。 4.作者系国家特聘专家,IEEE知名会员,担任汉斯《无线通信》期刊主编,《千人》杂志编委,被评为信息科技行业的领军人物。
深入浅出4G网络 LTE/EPC 电子书
  大话通信系列后续图书,续写畅销书神话,华为公司专家热帖"纵横4海:深入浅出EPC原理",网贴点击量达数十万次,数千铁杆粉丝踊跃订购,《大话无线通信》《大话移动通信》作者丁奇盛赞推荐本书在讲解流程知识的过程中,尝试探究技术方案产生的背后原因,使读者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作者相信“一图胜千言”,因此本书采用大量图表来说明复杂的技术原理。   另外,本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图中采用大量消息讲解流程原理,为读者呈现关键信元如何在消息中封装,具有很强的实际网络运维工作指导意义。
5G核心网规划与应用 电子书
探讨5G全球商用、核心技术及应用场景
5G应用技术与行业实践 电子书
5G技术及应用:通用基础技术与垂直行业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