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宏著:全球气候系统

钱维宏著:全球气候系统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全球气候系统》以全球气候矿统的观念,从全球观测系统入手介绍近工。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成果,从多时空尺度的角度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全书分十章。第一章介绍全球气候系统的构成;第二章介绍全球气象、海洋、陆地观测系统和地球数字观测等內容;第三章介绍地球演变和地质时期气候,内容从地球的形成到百万年的气候变化;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介绍历史时期和现代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与极端气候事件安排在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先后介绍海洋热力变化,包括太平洋上的EI Nifio事件、印度洋的Dipole事件和全球季风;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是气候变化的趋势和气候可预报性问题的论述。

  《全球气候系统》可供大气、海洋、天文、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全球气候系统的构成

§1.1 系统

§1.2 天气系统

§1.3 气候系统

§1.4 全球气候系统

§1.5 物理气候系统

§1.6 模式气候系统

§1.7 系统宏观描述

§1.8 气候变化

第二章 全球观测系统

§2.1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2.2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2.3 全球陆地观测系统

§2.4 地球观测系统与数字地球

§2.5 卫星对环境的监测

第三章 地球演化和地质时期气候

§3.1 对自然的基本认识

§3.2 太阳系的演化

§3.3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3.4 大陆漂移和造山运动

§3.5 百万年气候变化

第四章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4.1 气候时期和气候阶段

§4.2 气候变化的认识

§4.3 全球气候重建

§4.4 中国气候重建

§4.5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

第五章 现代气候变化

§5.1 现代温度变化

§5.2 现代降水变化

§5.3 现代环境变化

§5.4 大气环流世纪变化

§5.5 现代东亚气候

§5.6 大气低频振荡

第六章 气候极端事件

§6.1 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

§6.2 极端气候事件

§6.3 气候极端事件的全球趋势

§6.4 中国温度极端趋势

§6.5 中国降水极端事件

§6.6 中国沙尘暴事件

第七章 海洋热力变化

§7.1 E1Nino和南方涛动现象

§7.2 ENSO循环及其理论

§7.3 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化

§7.4 ENSO影响

§7.5 ENSO预测

§7.6 印度洋海温变化

§7.7 E1Nino和Dplole的海气联系

§7.8 热带海气耦合模型

§7.9 多时空尺度海气相互作用

第八章 全球季风

§8.1 季风现象与季风定义

§8.2 全球季风

§8.3 热带季风

§8.4 副热带季风

§8.5 夏季风北边缘

§8.6 季风模拟

§8.7 亚洲多尺度季风系统

第九章 气候变化的趋势

§9.1 气候变化的模拟

§9.2 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的气候变化

§9.3 多时间尺度气候变化

§9.4 气候变化的近期展望

第十章 预测理论——气候可预报性

§10.1 预测的意义

§10.2 大气热对流系统

§10.3 确定性与随机性

§10.4 古气候变化的理论

§10.5 可预报性

§10.6 确定与不确定

参考文献

编后语

钱维宏著:全球气候系统是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钱维宏。

得书感谢您对《钱维宏著:全球气候系统》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正义的排放:全球气候治理的道德基础研究 电子书
全球气候正义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在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有限且各方对应得多少有不同诉求的环境下,找出一组合理的道德原则来界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决定每个人和每个国家应得多少排放空间以及承担多少减排成本。一个正义的全球排放协议不仅要关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现有排放量上的相对差异,更要关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程度上的更为宽泛的全球差异。全球气候治理的道德反思要为国际社会的气候谈判和气候合作,进而为
明清海盗(海商)的兴衰:基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 电子书
用凝练的文笔梳理了早期的西方国家相互之间为了争夺海上霸权也争斗不已的历史。
论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发展路径创新的国际体制 电子书
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带来的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形成命运共同体,团结协作。
科学的形上之维: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形成与衍化 电子书
本书对对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思想观念进行了梳理。
全球变化下生物多样性适应性保护规划与管理 电子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概况、保护区有效性管理、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评估方法、生物多样性系统保护规划方法、生态旅游管理、公共资源管理、全球变化对重要濒危物种的影响及适应性管理策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适应性保护策略、气候变化下生物多样性脆弱性评估及适应性保护策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缓解气候变化协同效益评估等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