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修订版)

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修订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分析18世纪的英国文学作品,在反映时代精神的背后,价值观念的改变。

内容简介

全面评介绍了从17世纪英国现代小说兴起之初始阶段到18世纪英国小说首次繁荣昌盛这一百多年里的主要小说作家、主要作品、流派风格和在英国及西方小说史上的贡献。

书中包容、点评了西方特别是英美学者们过去对这些作家、作品从不同观点和角度所发表的重要评论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具体评介上,作者显示了出色的解读文本和人物分析的水平,把文本多层次含义都一一展示出来,起到了经典赏析的作用。

作者简介

作者黄梅,1950年生,1968年从北京赴山西雁北“插队”。1973~1989年间先后在山西大学外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和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英语系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

著作有《女人和小说》、《不肯进取》、《双重迷宫》、《起居室里的写者》、《码字的女人》、《灰姑娘梦的演变》(英文,在美国出版);编著《现代主义浪潮下》,并参与翻译了《浪漫派•叛逆者•反动派》(与陆建德合译)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再版前言

绪言

第1章 贝恩和复辟时代的遗产

一 复辟时代的两种文学

二 “老”故事中的“新”角色

三 “贝恩的追随者”

第2章 笛福笔下的精神飘流

一 新世界的创业英雄

二 鲁滨孙的“在场”和“不在场”

三 罗克萨娜的“罪”与“罚”

四 笛福与对“人性”的推求

第3章 讽刺的机锋

一 “南海泡沫”

二 哈哈镜里看英国

三 审视语言和思想

四 “憎恶人类”?

第4章 《帕梅拉》风波

一 帕梅拉的双重人生设计

二 菲尔丁的反诘

三 《帕梅拉》与妇女问题

第5章 克拉丽莎的“战争”

一 哈娄家族同根相煎

二 拉夫雷斯的选择

三 “演示”死亡

四 追求的悲剧

第6章 从汤姆·琼斯到阿米丽亚

一 世相全景

二 “英雄”与“小人”

三 权威的声音

四 《阿米丽亚》和写作的“断裂”

第7章 《拉塞拉斯》和奥古斯都风格

一 “东方故事”中的人欲

二 文本内外的对话

三 文化大师,传世箴言

第8章 斯特恩和“情感主义德行的困境”

一 无法无天的叙述

二 “解构”,还是炫示?

三 多情的姿态

四 逢源一时的情感主义

第9章 “观者”的喜剧

一 且行且议

二 为什么是克林克

三 边缘处的女人

第10章 哥特小说的出现

一 华尔浦尔别树一帜

二 堕落的寓言

三 说不尽的哥特小说

第11章 伊芙琳娜和她的姐妹们

一 “蓝袜子”作家群

二 伊芙琳娜的语调之辨

三 女人的爱与怕

四 艾米琳的抗争和“胜利”

五 小说与革命

余语

参考年表(1688—1789)

主要参考书目

初版后记

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修订版)是2015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黄梅。

得书感谢您对《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雪莉(英文原著版) 电子书
《雪莉》的故事背景是19世纪初英国纺织工人自发捣毁机器而引起的产业界的骚动,小说主要描述雪莉、卡罗琳、罗伯特·穆尔、路易斯·穆尔四人之间的爱恨纠葛。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电子书
本书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研讨会的成果。
刺猬的优雅 电子书
巴黎腔,文艺范。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大卫·科波菲尔(英文原著版) 电子书
小说因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生活道路与作者的经历有颇多相似之处,因而被认为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
樱花树下 电子书
日本经典传说故事与现代爱情寓言的融合之作,叙写人性对于情感的贪婪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