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浮沉

国学浮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直面五四新文化与国学之争,思考中国文化的命运。

内容简介

“国学”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与现代中国人的身心安顿息息相关。从社会学与心态史的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学”沉浮,除了学理上的孰是孰非,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学热”折射出的时代氛围、精神需求、民众心理。本书尽可能兼顾各方立场,力图呈现众声喧哗的思想现场。

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正面聚焦“国学”之争,兼及“国学热”引发的反思;第二辑讨论孔夫子及儒家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第三辑的关键词是“传统”,着重从时间意识切入古今中西之争;第四辑引入对“五四”的纪念与反思,与国学展开对话。

作者简介

编者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

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当年游侠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如何收听《国学浮沉》全本有声书?

总序

导读 面向未来的历史建构

辑一 国学之争

国学漫谈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后国学”虚脱症

为什么要容忍异教徒?

“赛先生”与国学

国学之争在学理不在“意见”

“国学”热,所热何来?

“国学热”的浅层与深层问题

· “国学热”的表浅性

· 国学需要复兴,国学应该热

· 国学应该怎样热

· 必须研究和解决一些深层次的认识问题

国学如何“新视野”

辑二 儒家传统

门外议儒家

闲话孔夫子效益

请示孔夫子

请读一段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

· 为什么要读经典,怎样读经典

· 怎样看孔子

· 怎样看待当下“孔子热”“读经热”中的一些现象

· 如何看待孔子和鲁迅的关系

孔子与当代中国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

社会疏离中的“孝道”问题

慎终追远:现代中国的一个童话

· 当代丧礼的乱象

· 现代中国的丧礼改革

· 当代的丧礼改革

· 现代丧礼的原则

吾侪所学关天意

正视陈寅恪

辑三 古今中西

传统、时间性与未来

文化传统与文化意识

能否跳出“过去的掌心”

生活在后传统之中

既“杂”且“多”的传统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 什么是传统文化

· 危机源自失去存在的基础

· 当务之急是先留存下来

· 传承切忌形式化

· 关键是进行创新性转化

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

· 到底什么是西方,什么是东方?

· 文化是可以变化与移动的

· 东西之分果然只是古今之异吗?

· 文化果然没有优劣之分吗?

· 中国落后于西方多少年?

辑四 对话“五四”

论传统与反传统

以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

“五四”一疑

走不出的“五四”?

编辑凡例

国学浮沉是2023年由领读文化出版,作者陈平原 编。

得书感谢您对《国学浮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公文写作金句速查宝典:诗词、佳句、场景用法 电子书
畅销书《秘书工作手记》作者、知名职场"大V"、微信公众号"办公室的秘密"创办人力作; 9篇54类近1000条金句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词句,满足日常工作写作需求; 独特的用典场景分类,精准到位的词句应用分析,全面而明确的索引,方便读者在公文中准确使用。 举个例子,假如你正在写一篇个人对照检查材料,要论述一下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到目录中一查,正好本书里有“廉洁”一款。 翻到对应页,发现: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那你是不是就可以这样写——古代哲人提倡“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拉紧廉洁自律的高压线,做到自觉、自警、自重,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党性锻炼。 或者——古谚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拉紧廉洁自律的高压线,做到自觉、自警、自重,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党性锻炼。
办公室公文写作全能一本通 格式、技巧与范例大全 电子书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 电子书
  学校建筑不仅是物质的建设,更是文化的建设,没有教育界人们对现代教育建筑的理解和参与,学校建筑的实践就可能缺少现代教育的内涵,也缺少个性。通过《教育管理学》(第3版)解决种种难题!
怎样读书好 电子书
胡适、林语堂、朱光潜等众多民国大师著作,教你如何读书,如何写作。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