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现代意义与汉字文化圈的复兴

儒学的现代意义与汉字文化圈的复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了儒学对日韩的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指出发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对日韩等整个汉字文化圈在政治、文化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以影响论、效果论、关系论为研究视域,从现当代中日韩朝比较文化研究层面,探讨儒学对日韩朝社会治理的实质性影响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社会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建构谋求借鉴和对策。

第一编“儒学的历史内涵与现代意义”在全面研究儒家思想的同时,指出儒家思想的渊源和现代社会中儒学的重要性;第二编“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指出“东亚文化圈”也被称为“汉字文化圈”,汉字是东亚文化圈内思想交流的核心手段,其作用和意义不亚于儒学,具有重要的文化史价值。

作者简介

编者朴银姬,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国立千叶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东亚儒学、东亚文化学、国际传播学。

主持国内外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包括“20世纪的中国民族问题”“儒家思想的跨文化传播”“朝鲜主体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因素”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第一编 儒学的历史内涵与现代意义

儒学的现代意义——基于中日儒学的现代形态与理论背景的思考

伊藤东涯《古今学变》与儒学的“历史性”

儒教在日本的发展过程和特征

《通志堂经解》的价值与经学史地位

武学在儒学体系中的功用及其对现代儒学重构的启示——以《礼记·大射仪》和《习武序》为中心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述评

第二编 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

“东亚世界论”的构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浅析东亚汉字文化圈空间的形成

日本汉学的过去与现在

儒教的接受与共同文化圈的成立

近代东亚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国与共同体意识——以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为中心

明代的文渊阁与《文渊阁书目》

谈朝鲜时期中国典籍的翻译传播——以谚解类书籍为主

近代日本的高等教育、学问形成与汉学以及财界人士——兼论涩泽荣一、根津嘉一郎

儒学的现代意义与汉字文化圈的复兴是20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朴银姬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儒学的现代意义与汉字文化圈的复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社会世界的意义建构·许茨作品系列 电子书
本书是建立在作者阿尔弗雷德·许茨持续多年的、对马克思·韦伯的理论著述的强烈关注基础之上的。
现代性的哲学反思与“中国现代性”建构 电子书
本书立足人类文明视野审视“中国现代性“建构问题。“中国现代性”建构源自对“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反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从哲学高度看,“中国现代性”与“西方现代性”既有共同点,也有本质区别。比较而言,“西方现代性”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性”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性。正是基于此,“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
生命意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人的生命意义”这一主题,具体地论述了“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人的文化世界”和“人的意义世界”,进而论述了“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现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的价值观念”“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现代人的终极关怀”,并从教育、科学、艺术、哲学、理论、心态和理想等层面,论述了“精神家园的培育”“精神家园的真理”“精神家园的陶冶”“精神家园的升华”“精神家园的支撑”“精神家园的张力”和“精
1500-1840儒学在欧洲 电子书
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本书为你回答。
儒学评论(第十二辑) 电子书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主编集刊,本册是第12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