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

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史料详实、内容丰富、感人至深的钱学森传记。

内容简介

本书多角度、深层次地记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人闯出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

作者用准确、生动的笔触,描述了钱学森负笈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研究和导弹、火箭工程实践,冲破阻力回归祖国,引领中国航天技术创新发展,为“两弹一星”横空出世作出杰出贡献的故事,真实地还原了钱学森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流金岁月。

本书作者采访了一百多位与钱学森有直接接触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调阅了一百多万字的文献资料,在书中披露了许多尘封已久的档案和弥足珍贵的图片。

本书适合对钱学森和对中国航天事业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大学生、高中生等人士阅读,将指引新时代的人们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革故鼎新、开创未来。

作者简介

作者石磊,中国航天报社原总编辑、中国宇航出版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科普作家。从事航天新闻出版、科普写作工作30余年,多次参加导弹、火箭、卫星研制发射的采访报道,参与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的研制发射采访报道,担任“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研究组组长,见诸书、报、刊近千万字,写作航天科普图书30多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提要

“钱学森与中国航天”研究组成员名单

第一章 人生的三次选择

决定命运的选择:不造火车造飞机

三位导师的启蒙

远离故土赴美求学

人生第二次选择:拜师冯·卡门

28岁成名世界

火箭研究小组第五个“铁杆”

“美国火箭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天才”

迈向新高度

最年轻的教授

功成名就的辉煌岁月

人生最重要的第三次选择:回国

第二章 新中国需要钱学森

大国命运的抉择

学森归来

“外国人能干,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中国航天的奠基之作

钱学森为何主张优先发展导弹

第三章 力学所催生“上天”队

受命组建力学所

甜蜜的学习

播种清华大学力学班

创办中国科技大学

1958年“头号任务”

氢氧发动机——冷棋子的热效应

中国科学院第一设计院

“8公里,那也了不起”

第四章 奠基伟业

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首任院长

要人,要人,十万火急

导弹扫盲班

一个特殊的机构——作战使用研究处

访苏代表团第三委员会的秘密使命

不会走路的孩子迈步了

主导制订航天早期规划

仿制的终极目的是学会本领

“我们可以自己试一试”

第五章 踏上自行设计之路

失败,铭心刻骨

胜利的曙光

航天系统工程三件“宝”

创建技术创新的主体——型号研究院

“神仙会”里谋大业

纵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包打天下

第六章 今日可缚苍龙

“八年四弹”规划

终结有弹无枪的历史

戈壁深处听惊雷

“东风三号”显露真本事

“东风四号”向中远程迈进

打一场空气动力的“淮海战役”

“远望”追星到海角

“东风五号”剑指太平洋

第七章 挺直民族的脊梁

“黑猫中队”的克星

中国“飞鱼”扬威海上

确定导弹固体化发展方向

巨浪升腾,雷震海天

飞上36000公里

“矛”与“盾”的探索

第八章 空气动力学大师

在看不见的战线上

创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领航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情谊深重

高瞻远瞩指方向

空气动力学要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对空气动力学未来发展的思考

第九章 天庭闪亮中国星

两封信带来一个重大转机

力量决不能分散

“651”会议把脉中国卫星头生子

受命新五院院长,点将卫星总体部主任

把中华第一星做成“工程星”

在“上得去”的紧要关头

在卫星发射任务书上签字画押

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早期规划

返回式卫星有功

“灯塔”导航不了情

占领地球同步轨道

第十章 “曙光”照亮中国“神舟”

先把载人航天的锣鼓敲起来

“714”工程的曙光

生物火箭与白鼠、小狗和猴子

507所不能撤

开创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新领域

应将飞船方案也报中央

“我要提一点在不同层次的意见”

尾声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是2024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石磊。

得书感谢您对《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一个定理的诞生 电子书
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得主攀登数学高峰的苦乐历程,当代数学天才与众不同的真实人生。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传世励志经典:理智的狂人——尼采 电子书
  《理智的狂人:尼采》是尼采以自己的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和主张的系统阐述,对自己内心的剖白,旨在让人了解他的学术轨迹和人生历程。尼采开拓了属于自己的思想领域,并达到了一种超脱与空灵的思想境界,其独立精神、开创精神和批判精神甚至比他的学说本身更吸引读者。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 电子书
跌宕起伏的时代大背景,几经曲折的追梦人生,完整呈现了段文杰先生在不同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传播和弘扬。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电子书
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坚卓深邃的红色足迹。讲述1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红色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