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

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精选23本典型案例,助力法律工作者成功办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系列》(全23册)的一个分册。含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等。所选案例均是国家法官学院从各地2017年上报的典型案例中挑选出来的精品案例,全面涵盖该领域常见纠纷内容。案情凝练,并由主审法官精心撰写裁判要旨与法官后语,可读性、适用性强,能帮助读者节约查找和阅读案例的时间,获得真正有用的信息,为法官、检察官、执法人员、律师、法律顾问办理相关案件以及案件当事人处理纠纷必备参考书。

作者简介

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持续20年编辑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丛书,自2012年起推出《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丛书,旨在探索编辑案例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弥补当前各种案例书的不足。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故意杀人罪

1.故意杀人罪的犯意推定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2.暴力程度较轻的伤害行为致人死亡案件的定性分析

3.被害人拉拽车门被碾压致死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4.暴力行为诱发被害人疾病致人死亡的行为如何定性

5.实施一般殴打行为致人摔倒后死亡的定性

6.发生冲突但并未产生肢体接触致他人死亡如何认定

7.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与联系

(三)故意伤害罪

8.被告人主观恶意及社会危害性的因素,在具体量刑情节中的适用

9.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既遂在司法实践中的区分

10.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判断

11.故意伤害罪(致死)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分

12.打击错误致人死亡应该如何定罪处罚

13.间接伤害行为的定性

(四)过失致人重伤罪

14.无证驾驶内燃观光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重伤的罪名认定

(五)强奸罪

15.关于强奸罪中“违背妇女意志”的认定

16.恋爱期间女方反悔,男方使用暴力与之发生性关系的定性

17.强奸罪中胁迫程度的认定标准

18.幼女自愿与第一人发生性行为后被第二人强奸是否构成轮奸

19.主观放弃和客观阻碍交叉,如何认定强奸犯罪形态

(六)强制猥亵罪

20.无证据与“一对一”证据相互印证时如何处理

(七)绑架罪

21.挟持近亲属的行为是否可以构成绑架罪

(八)非法拘禁罪

22.非法拘禁他人并要求写下欠条构成何罪

23.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司法认定

(九)其他

24.购买公民个人驾驶信息,为车辆违章人员处理违章从中牟利如何定罪

25.以组织未成年人进行有偿陪侍为目的的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行为的认定分析

二、侵犯财产罪

(一)抢劫罪

26.根据GPS追到被抢夺车辆遇暴力抗拒抓捕,是否属于转化型抢劫罪中的“当场”

27.殴打他人滋事过程中,当场取走他人财物的定性

28.以被害人“诈赌”为由强行索要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29.以犯意、时间、地点的同一性来判定抢劫犯罪的“连续性”

30.谎称嫖娼进入卖淫女居住房间实施抢劫行为的认定

31.入户抢劫的限制解释

32.在抢劫逃跑过程中入户劫取用于逃跑的交通工具构成一次入户抢劫

33.转化型抢劫未遂的分析

34.转化型抢劫罪中的须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情形

35.先行行为既遂与否不影响转化型抢劫的成立

36.用于放租的空置房屋能否认定为“入户抢劫”之“户”

(二)盗窃罪

37.秘密向储值卡充值并部分消费的犯罪数额认定

38.盗打彩票的性质认定

39.犯罪既遂后退赃不应影响行为定性

40.财物保管人以虚构事实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

41.“消费型”网络盗窃犯罪的认定

42.盗窃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43.网络盗窃犯罪形态的认定标准

44.盗窃后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时暴力程度对转化抢劫犯罪的影响

45.盗窃手机后使用手机网银消费行为的定性

46.窃取电信公司内部宽带账户转卖构成何种罪名?

47.缺少被告人供述的情况下如何认定共同犯罪的事前通谋

48.房东从家里捡到租客的财物该如何定性

49.拾得手机后使用支付功能进行消费如何定性

50.实施盗窃后将赃物藏匿于盗窃现场是否构成盗窃既遂

51.支付宝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网购中对调包行为的认定

(三)诈骗罪

52.被害人与案外人达成协议是否影响犯罪既遂及犯罪金额认定

53.共谋并共享资源分头实施电信诈骗犯罪数额按照团伙全部罪行认定

54.“网络关键词”诈骗犯罪中签订合同对行为定性的影响

55.诈骗共同犯罪中主犯的认定

56.“租车质押借款型”诈骗对象的认定

57.出具欠条能否阻却诈骗罪的成立

58.利用伪基站设备实施诈骗,竞合情况下如何认定罪名

59.租车类诈骗行为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60.非法充值并使用电子消费卡行为的定性

61.连环诈骗中诈骗数额如何认定

62.案发前已支付的利息应从诈骗数额中扣除

63.重婚与诈骗行为交叉案件中罪名的认定

64.对团伙“碰瓷”行为的要件分析

65.受他人之雇使用“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行为的定性

66.民间借贷、合同诈骗罪及诈骗罪的区分

67.如何分辨行为人占有货款前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68.销售型电信诈骗的定性

69.虚拟财产是否具有经济价值

70.使用“伪基站”设备发送诈骗短信构成诈骗罪

71.诈骗案件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何分析认定

(四)职务侵占罪

72.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条件如何认定

(五)挪用资金罪

73.村民小组长挪用征地补偿款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

74.国家出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如何认定

75.农村集体组织人员挪用征地补偿款应如何定性

(六)敲诈勒索罪

76.以非法拘禁、轻微殴打手段索要财物行为的性质

77.定罪应结合具体案情,不能孤立地从犯罪构成要件角度评价

78.因经济纠纷引发的敲诈勒索案件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及敲诈勒索既有既遂,又有未遂情况下如何量刑

79.数额犯罪案件中既未遂共存且均单处成罪的量刑

80.虚构事实致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下的索财行为的定性

(七)故意毁坏财物罪

81.故意毁坏财物罪与“任意损毁公私财物型”的寻衅滋事罪之界分

(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82.恶意欠薪企业丧失独立法人格,且未进行清算的,是否认定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单位犯罪

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是2018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国家法官学院案例开发研究中心。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法院2018年度案例:刑事案例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2019个税新政实操手册(全场景案例版) 电子书
阅读本书,你将掌握: 新个税政策及政策要义、各种场景下的纳税方法、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法、个税新政实操难点突破技巧。
政府会计制度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实务应用+案例讲解 电子书
1.内容前沿,版本知名 本书严格依据2018年3月《政府会计制度》编写而成。自2019年1月1日起,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要在全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化很大,首先,将原来的9种会计制度全面合并成为《政府会计制度》;其次,一项业务,两笔分录,一本账簿,两套报表;结尾,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为一体。本书严格依据《政府会计制度》编写,帮助大家深度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帮助大家能够正确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办理好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 2.清晰逻辑导图,学习更加便捷。 本书中充分发挥了逻辑导图的优势与优点。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而用逻辑导图的方法来表现会计分录的前因后果及数字关系,具有天然的优势。本书充分发挥逻辑导图的优势,对各种会计规定进行了清晰条理的阐述,使得本书阅读体验感好于同类图书,这也成为本书的一个亮点和优点。 3.精选实务案例,提高分析能力。 由于先天的限制,《政府会计制度》具有“原则、笼统、条文化”等不足,将《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应用于日常会计工作很是不易。本书非常重视案例的收录与讲解,把《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具体化到日常的经济业务处理之中,是把准则与实务连接在一起的桥梁与纽带。 4.实务操作演练,快速提升是实操能力。 本书针对专业读者,旨在帮助读者解决实务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被动的了解《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很难理解其实质要求的,也很难做到灵活的应用。本书以实务操作为核心,处处进行深度分析,案例中不仅阐述怎么办,更是强调说明为什么这么做,帮助大家读透制度,准确应用制度。
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实务大全(案例·分析·范本) 电子书
本书以《劳动法》《就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企业实际面临的劳动关系问题,告诉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症结所在,以及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应该如何解决。全书囊括了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所需的现成方案和工具,详细介绍了企业文化建设、劳动合同订立与解除、规章制度的生效要件、员工培训及风险防范、员工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制定员工关怀方案、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等和谐劳动关系实施的要点与措施。书中既有相关法律
企业刑事合规实战入门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汇总企业经营适用的各类法律文书。
电子商务法——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微课版) 电子书
体现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特点,结合电子商务立法的实践,把握电子商务法律教学的规律;简单,明确;语言朴实、文字通俗、语句精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法律法规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主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均采用扫码阅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