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普里莫·莱维——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奥斯维辛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本书为你重现了另一个更加复杂和真实的莱维。
内容简介
1961—1987年间,普里莫·莱维接受了不计其数的采访。本书两位编者精选了其中36篇采访,编录成这本《记忆之声》。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莱维一生的轨迹,呈现出“幸存者”“作家”“化学家”“政论家”“犹太人”等多面向的莱维。在书中,他谈到从奥斯维辛返家后,自己迫切地想要讲述集中营的故事,享誉全球的“奥斯维辛三部曲”就在莱维与他人的对话中应运而生;他谈到自己为数不多的科幻小说和诗歌创作,拥抱技术的同时,莱维对人类的创造力依然抱有信心。
在奥斯维辛40年后,莱维认为战争的阴霾仍未散去,法西斯主义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因此莱维积极地介入离散犹太人与以色列的问题,终其一生,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作者简介
作者普里莫·莱维,意大利犹太人,作家,化学家,奥斯维辛174517号囚犯。1919年,莱维出生于意大利都灵;1943年,他因参与反法西斯运动被捕,后被遣送至集中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故乡都灵生活。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事工业化学这一行当30年,同时作为一位作家,写作了“奥斯维辛三部曲”(《这是不是个人》《休战》和《被淹没与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建基于其化学家身份和大屠杀幸存者经历的小说、散文和诗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莱维从他出生的房子坠落身亡。
作为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莱维的文字具有一种与其他受难者不同的特质,他秉持一种化学家的冷静与节制书写记忆,同时,又如菲利普·罗斯所说,“本该充满悼念情绪和无尽的绝望,相反却充满活力”。他的文字,让人们更理性地思考人性。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我是一头半人马”
编者的话
第一部分 来自英语世界的采访
杰梅茵·格里尔与普里莫·莱维的对谈(1985)
一个被他的技艺拯救的男人(1986)
普里莫·莱维在伦敦(1986)
谈话中的普里莫·莱维(1987)
第二部分 生活
记忆的小剧场(1982)
都灵(1980)
登山(1984)
化学(1983)
科学的邪恶力量(1987)
诗歌与计算机(1985)
我,老了吗?(1982)
第三部分 作品
《休战》(1963)
科幻故事1:《自然故事》(1966-1971)
科幻故事2:《形式的缺陷》(1971)
《元素周期表》(1975)
《扳手》(1979)
《寻根》(1981)
《若非此时,何时?》(1982)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1986)
第四部分 文学与写作
一种神奇的必然性(1972)
与普里莫·莱维对话(1979)
为一份学术论文做采访(1981)
邂逅普里莫·莱维(1981)
一场名为弗朗茨·卡夫卡的袭击(1983)
普里莫·莱维(1984)
本质的和多余的(1987)
第五部分 奥斯维辛和幸存
圆桌:关于犹太人的问题(1961)
自我采访:《这是不是个人》后记(1976)
回到奥斯维辛(1982)
记忆的责任(1983)
词语、记忆、希望(1984)
第六部分 犹太教和以色列
某种程度上的犹太人(1976)
对普里莫·莱维的采访(1979)
上帝和我(1983)
普里莫·莱维:贝京应该下台(1982)
如果这是一个国家(1984)
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莱维作品)是2019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意] 普里莫·莱维。
得书感谢您对《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1961—1987(莱维作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