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为你展示一位传奇出版人曾朴的一生。
内容简介
《文学江苏读本》(第二辑9本),承续了第一辑的脉络,选取明清时期与江苏有关的著名小说家9位,以适当的篇幅,有趣的叙事,学术的内涵,高雅的品味,生动准确、系统客观地展示文学家们异样的人生轨迹、生命历程,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贡献。
曾朴生于书香世家,曾家是常熟望族之一,祖上世代为官。曾朴的父亲曾之撰中年时辞官回到家乡,在明朝御史钱岱“小辋川”基址上,苦心营建达二十年之久,春花秋月、梦后楼台在不无虚拟意味的园林中自然而然起来。曾之撰对曾朴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萤雪苦读换来春风得意。曾朴自幼聪慧好学,他表面上受着科举应试的教育,实际上常常背着他人沉浸在文艺书籍中,他文学的基石在无形中得以奠定。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家、出版家。
作者简介
作者韩希明,生于 1958年5月,江苏武进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为南京审计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公共语文教学部主任、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江苏省女性人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理事、 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性学会理事 、江苏及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员 。主持《大学语文》校级优秀重点 课程建设。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研究与民俗学研究。发表《试论 <阅微草堂笔记>的伦理判断》《前代历史人物故事在“三言二拍”中的衍变》《略论明清小说中的民间俗信与伦理精神》等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写作”、“大学语文”、“民俗学”、“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引言:安享孤独
二、自己留些生活的痕迹——曾朴的生平
(一)读书求仕
(二)办杂志办实业
(三)仕途人生
(四)回归曾园常熟虚廓园,今称“曾赵园”,曾朴父亲曾之撰于1881年筹建,1894年落成,幽深、疏广,是清末民国年间的江南名园。李鸿章、翁同龢等名人都为它留下了墨宝,吴大澂为之题名。曾之撰将数十位当朝权贵为虚廓园的题名题诗,刻石列于园内长廊。每当曾朴居家时,苏沪地区的一帮社会名流也常聚园内,看景赏花,诗酒唱和,泼墨挥毫。
三、总希望作品发生作用——曾朴的文学思想
(一)如何理解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二)对文学标准的认识
(三)曾朴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
(四)曾朴对于创作方法的看法
四、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孽海花》的成书和修改
(一)孽海花的成书过程
(二)《孽海花》两个版本的比较
五、展示出近代中国方生未死之间的全部历史内容——《孽海花》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一)《孽海花》的思想内容分析
(二)《孽海花》的社会文化价值
(三)《孽海花》对知识分子的描绘和批判
(四)《孽海花》的尚实与虚构
(五)《孽海花》的结构方式
六、拿着葫芦来播种,等着生出新的葫芦来——曾朴的译著
(一)曾朴的法文基础
(二)曾朴的领路人陈季同
(三)曾朴译著的指导思想
(四)曾朴的翻译工作
(五)曾朴的译著成果
(六)曾朴译著活动对自身创作的影响
七、写情感处全是真的,几乎没些子虚伪——曾朴的自传体小说《鲁男子》
(一)《鲁男子》的基本核心内容
(二)《鲁男子》独特的情感表达
(三)《鲁男子》的艺术特色
八、在感情的支配下,我就充实了冲破藩篱的勇气——曾朴情史
(一)重亲情
(二)重友情
(三)重世情
(四)痴情于文学
九、在初意原想顺应潮流——“小说林”社和《小说林》杂志
(一)“小说林”社与《小说林》杂志的创办
(二)“小说林”社和《小说林》杂志的特色
(三)《小说林》的宗旨
(四)“小说林”社的经营理念
(五)“小说林”社的失败和《小说林》杂志的停刊
十、还想蹒跚地攀登崭新的文坛——《真美善》杂志和“真美善”作家群
(一)真美善书店
(二)真美善杂志
(三)真美善作家群
十一、生不患功名之不显,而患事业之无成——曾朴的未竟之业
(一)不如意的宦海沉浮
(二)兴办实业、经营书店和杂志均告失败
(三)未完成著书和译著
快意动千秋:话说曾朴是2016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韩希明。
得书感谢您对《快意动千秋:话说曾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