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王小甫教授近几年来发表的民族怎样通过引入宗教来构建本民族共同历史记忆以加强民族凝聚力的论文辑录。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中国中古时期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和蒙古等周边族群的凝聚历程,分析了这些族群兴起的过程中,拜火教、本教、摩尼教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等信仰的引入,成为建构本族群历史记忆的重要资源,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族群凝聚。

作者简介

作者王小甫,1978年秋季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1989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隋唐史、中国少数民族史,著有《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等,多次获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弁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

前言

第一章 突厥与拜火教

第一节 拜火教与突厥之兴

第二节 拜火教传入突厥的条件

第三节 关于阙特勤

小结

第二章 吐蕃与本教

第一节 本教传入的时间

第二节 松赞干布时代的政治文化

第三节 本教传入吐蕃的路线问题

小结

第三章 回鹘与摩尼教

第一节 改宗前的回纥政治史

第二节 牟羽可汗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第三节 回纥之改宗摩尼及相关时空问题

小结

第四章 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

第一节 阿保机的即位问题和降生神话

第二节 木叶山地望与“青牛白马”说

第三节 燔柴、祭东及其他

第四节 关于述律氏

小结

第五章 蒙古崛兴与政治文化

第一节 成吉思汗始祖传说的性质

第二节 蒙古民间宗教里的波斯因素

第三节 成吉思汗的“善法”

小结

后论 唐五代北边的内外之际与国家认同

第一节 “逐水草而居”再认识

第二节 外蕃:社会演进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 安西都护——外蕃与内蕃之间

第四节 熟番的地位与演变

第五节 族际流动与国家认同

结语

附录

(壹)由草原突厥石人看东西文化交流

(贰)封常清伐大勃律之路

(叁)2004年暑期大同考察所得

(肆)隋唐五代河套的交通与交流

(伍)汉唐中日关系与唐代东亚新格局的形成

(陆)如何看待日本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的成就

(柒)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捌)中韩关系视野下的《三国史记》撰作

参考文献

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是201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王小甫。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