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学术四十年(江晓原作品系列)

江晓原学术四十年(江晓原作品系列)

免费查看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江晓原1978-2018年间的重要文章,绝大部分为学术文本,基本为每年一篇,每个年份系以“纪事”,讲述了这一年学术事业乃至个人生活中的某些片断。

内容简介

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读书时代至今,江晓原的研究领域包括了天文学、天文学史、性学、天文历史年代学、科学文化、科幻作品的科学史研究、西方顶级科学杂志的社会学研究等等,发表了大量有代表性的作品。

例如他对历史上天狼星颜色的考证解决了天体物理学中遗留百年的一个疑问,对武王伐纣年代及日程的考证是夏商周断代工程重要的一环,对孔子诞辰的考证引发热议,提出“性张力”概念有力阐释了古代中国人的性观念和性文化,对科学文化领域的宣言引领了知识分子的反思,对科幻电影的评论被誉为拍片指南,近年来对Nature杂志以及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和评判,更是振聋发聩针砭时弊之作。

作者简介

作者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江晓原老师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著作也获得中国好书奖,将学术书做成了畅销书。江老师的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三十年集自序

一九七八~一九八二

两道习题

一、“电动力学”习题

二、“理论天体物理学”习题

一九八二~一九八五

中国古代对太阳位置的测定和推算

一、昏旦中星法

二、夜半中星法

三、月食冲法

四、中介法

五、日度表

六、张子信的发现

七、日躔表

一九八六

中国10世纪前的性科学初探

引言

一、史料及流布情况

二、主要内容的初步分析

三、结论

一九八七

天文学史上的水晶球体系

一、水晶球体系从形成到成为钦定

二、几位著名近代天文学家对水晶球体系的态度

三、水晶球体系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一九八八

试论清代“西学中源”说

一、“西学中源”说发端于明之遗民

二、康熙提倡,梅文鼎大力阐扬

三、阮元等人推波助澜

四、“西学中源”说产生的背景

一九八九

第谷天文体系的先进性问题——三方面的考察及有关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先进的时间性

三、先进与否因判据而异

四、与“中法”的比较

五、余论

一九九〇

古代性学与气功——兼论评价内丹术的困难

引言

一、房中家的有关主张

二、内丹与房中术的历史渊源

三、当前理论上的问题

一九九一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发微——对敦煌写卷P2539之专题研究

引言

一、P2539之真伪问题

二、P2539与性学史

三、P2539与色情文学史

一九九二

中国古籍中天狼星颜色之记载

一、问题及其意义

二、中国古籍中记载恒星颜色的一般情况

三、几项天狼星颜色记载之分析

四、结论

一九九三

元代华夏与伊斯兰天文学交流之若干问题

一、耶律楚材与丘处机在中亚的天文活动

二、马拉盖天文台上的中国学者是谁?

三、双语的天文学文献

四、札马鲁丁以及他送来的七件西域仪器

五、回回司天台上的异域天文学书籍

六、伊斯兰天文学对郭守敬及其仪器有无影响?

一九九四

托勒密传

一、生平及著作

二、《至大论》与托勒密的天文工作

三、星占学

四、地理学

五、光学

六、托勒密的历史功绩

一九九五

高罗佩《秘戏图考》与《房内考》之得失及有关问题

一、“两考”缘起,及其作意、内容与结构

二、“两考”成就及有价值之论点

三、《房内考》总体上之欠缺

四、“两考”具体失误举例

五、“两考”与李约瑟及“上海某氏”

六、关于“两考”中译本

一九九六

《周髀算经》——中国古代唯一的公理化尝试

引言

一、“日影千里差一寸”及其意义

二、公理与定理

三、“日照四旁”与宇宙尺度

四、结语

《周髀算经》盖天宇宙结构考

一、问题的提出:《周髀算经》是否“自相矛盾”?

二、“日影千里差一寸”及其意义

三、“北极璇玑”究竟是何物?

四、《周髀算经》盖天宇宙模型的正确形状

五、对“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明显误解

一九九七

《周髀算经》与古代域外天学

一、盖天宇宙与古印度宇宙之惊人相似

二、寒暑五带的知识来自何处?

三、坐标系问题

四、结语

一九九八

古代中国人的宇宙

引言

一、怎样看待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

二、对李约瑟高度评价宣夜说的商榷

三、浑天说:纲领和起源之谜

四、中国古代地圆说的致命缺陷

五、评价宇宙学说的合理判据

六、关于宇宙是否可知的思考

一九九九

《国语》所载武王伐纣天象及其年代与日程

一、文本之释读

二、天象之验算

三、“岁在鹑火”问题

四、结果及讨论:精确重现的日程

孔子诞辰:公元前552年10月9日

二〇〇〇

公元2050年:令狐冲教授平凡的一天

二〇〇一

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纪念李约瑟诞辰一百周年

一、经媒体过滤的李约瑟

二、李约瑟与西方科学史家

三、《中国科学技术史》是集体的贡献

四、《中国科学技术史》所受到的批评

五、李约瑟的“道教情结”

六、我们误读了李约瑟的学术意义

七、再谈所谓“李约瑟难题”

二〇〇二

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首届“科学文化研讨会”学术宣言

一、如何理解科学文化

二、如何看待科学主义

三、如何理解科学传播

二〇〇三

当代“两种文化”冲突的意义——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一、来自哲学的先见之明?

二、“两种文化”的提出

三、科学与科学哲学·“怎么都行”

四、“两种文化”的冲突

五、公众理解科学

六、对新理论成果的大胆接纳

二〇〇四

外星文明与时空旅行:在科学与幻想之间——兼及一系列科幻电影

一、UFO:外星文明的使者?

二、德雷克公式及其估算值

三、是伪科学吗?是现代神话吗?

四、星际航行和“戴森球”:智慧外星人会不会和我们联络?

五、SETI:天文学界和民间的探索计划

六、时空旅行:与因果律的冲突

七、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虫洞·多世界

八、对待外星文明探索活动的不同态度

二〇〇五

岭树重遮千里目——第四次科学文化会议备忘录

一、科学主义问题

二、对于科学主义若干辩护的简要回应

三、对于科学主义的深入思考

四、环境保护不能仅靠科学

五、关于科学传播

二〇〇六

我们要虚假的学术繁荣干什么呢?——从唯科学主义到学术量化考核

二〇〇七

科幻三重境界:从悲观的未来想象中得到教益——2007年国际科幻大会主题报告(节选)

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对未来乐观的思想基础

对未来的悲观与后现代思潮

科幻之第一重境界:科学

科幻之第二重境界:文学

科幻之第三重境界:哲学

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刘慈欣vs江晓原

二〇〇八

科学史上关于寻找地外文明的争论——人类应该在宇宙的黑暗森林中呼喊吗?

前言

一、从SETI到METI

二、METI引发的严重争议

三、圣马力诺标度

四、“费米佯谬”及其解决方案

五、余论

什么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戴蒙德《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序

二〇〇九

科学的三大误导

一、第一个误导:科学等于正确

二、哥白尼学说胜利的例子

三、第二个误导:科学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

四、第三个误导: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

五、公众是否有权质疑科学?

六、科学带来的问题,只能靠科学解决吗?

七、客观的科学与客观的历史

八、我们应有的态度

二〇一〇

反人类、反科学的《阿凡达》——再谈“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

《阿凡达》在科幻电影史上的初步定位

《阿凡达》敢于反人类

《阿凡达》敢于反科学

真到了那一天我们怎么办?

那条“长尾”其实是虚幻的——关于互联网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之一

一、一曲对魔鬼的新颂歌

二、一个对“长尾”的致命约束

三、从“无限选择”到“选择为王”

生也有涯,网也无涯:互联网“无限选项”之害——关于互联网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思考之二

一、互联网在许多中国人头脑中的错误印象

二、有限的生命如何消受“无限选项”?

三、阳春白雪在纸上,下里巴人在网上?

二〇一一

霍金的意义:上帝、外星人和世界的真实性

一、科学之神的晚年站队

二、上帝不再是必要的

三、不要主动和外星文明交往

四、“依赖模型的实在论”——霍金在一个根本问题上的站队选择

五、《大设计》可能成为霍金的“学术遗嘱”

当代东西方科学技术交流中的权益利害与话语争夺——黄禹锡事件的后续发展与定性研究

一、后黄禹锡时代的全球几项干细胞研究重大进展

二、与黄禹锡事件直接相关的关键人物和机构

三、黄禹锡事件的科学史研究意义

二〇一二

科学与幻想:一种新科学史的可能性

一、绪论:伽利略月亮新发现的影响

二、幻想作为科学活动的一部分

三、如何看待含有幻想成分的“不正确的”科学理论

四、科学与幻想之间开放的边境

五、一种新科学史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二〇一三

《自然》杂志科幻作品考——Nature实证研究之一

一、绪论

二、《自然》杂志荣膺“最佳科幻出版刊物”

三、《自然》杂志科幻作品主题分析

四、《自然》杂志上和科幻有关的其他文本

五、《自然》刊登科幻作品之缘由

六、余论:《自然》是一本什么杂志

二〇一四

中国转基因主粮争议的科学政治学分析

导言:转基因主粮争议与社会及科学伦理

一、转基因主粮争议与许可证颁发权位及程序质疑

二、仅靠陈旧粗糙的技术无力参与国际政经博弈

三、目前转基因主粮有严重缺陷,当下绝不应在国内推广

四、以史为鉴,在转基因主粮争论中实践民主协商机制

五、转基因主粮“试吃”活动的合法性问题

六、远离商业经济诱惑,转基因研发需要伦理约束

二〇一五

SCI和影响因子:学术评估与商业运作——Nature实证研究之三

一、科技信息的商业价值

二、SCI和JCR的历史起源

三、SCI推广之诺贝尔奖预测

四、学界对SCI的争议

五、对“影响因子”两项准则合理性的质疑

六、为商业机构打造高端学术形象

七、“黄金俱乐部”的准入门槛

二〇一六

不公平游戏:“两栖”SCI刊物如何操弄影响因子——Nature实证研究之四

一、提升影响因子的奥秘与捷径

二、Nature如何利用分母规则提升影响因子

三、非学术文本对影响因子的直接贡献

四、非学术文本对影响因子的隐性贡献

五、“两栖化”成为提升影响因子的捷径

六、余论:SCI“两栖刊物”的商业价值

二〇一七

反抗影响因子暴政的时刻来临了吗?——加菲尔德百日祭

影响因子之一统江湖

江湖游戏之黑水深潭

群雄并起之三大叛军

为何直到老帮主垂暮之年才群起反叛?

Nature杂志与影响因子曾经的蜜月

Nature杂志为何如此忘恩负义?

二〇一八

开放存取运动:科学出版乌托邦的背后——Nature实证研究之六

一、开放存取期刊的快速发展及宣传中的乌托邦想象

二、开放存取期刊商业经营道路的开启

三、开放存取期刊类型及其对传统订阅期刊格局的影响

四、扑朔迷离的开放存取期刊成本和利润

五、开放存取期刊怎样掠取中国的科研经费

六、结语:开放存取运动的本质

江晓原学术四十年(江晓原作品系列)是202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江晓原。

得书感谢您对《江晓原学术四十年(江晓原作品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电子书

本书是对在异域他乡打拼的一个中国移民群体——巴黎温州人——持续进行十多年社会学跟踪调研的展现。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社科文献学术文库·社会政法研究系列) 电子书

真实记录中国社会转型的历程,从理论上阐述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与规律。
“陆学艺学术讲座”辑录.二 电子书

“北京工业大学陆学艺讲座”由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同发起倡议,以首都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前领衔科学家陆学艺先生名字命名,定位于举办高层...
“陆学艺学术讲座”辑录(1) 电子书

深刻剖析与解读就业结构、民生建设、社会治理、散流化社会、中美关系等领域。
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电子书

本书所探讨的“文化研究”作为一个专名,特指兴起于当代英语国家并在当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以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思潮、智识活动与跨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