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作者为我们细细梳理了报告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发展脉络,堪称报告文学80-90年代的断代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八十年代的文坛兴起了很多文学流派及思潮,包括朦胧诗派、伤痕文学等,小说、报告文学大放异彩,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先发表于杂志,而后出版。罗达成的这本书,为我们细细梳理了报告文学在八十年代的发展脉络,堪称报告文学80-90年代的断代史。作者用翔实的资料为我们讲述与一些有名的作家如舒婷、黄宗英、肖复兴、陈祖芬、理由等的来往,详述他们的一些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可读性强,且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罗达成,江苏人,生于1943年。历任文汇报《笔会》副刊编辑,《文汇月刊》副主编,《文汇报》特刊部主任兼《生活》副刊主编。高级编辑。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的旋风》、《少男少女的隐秘世界》、《中国足球青年近卫军》、《与大海签约》等。《杭州市001号》获上海市首届报告文学奖一等奖,《“十连霸”的悔恨》获全国首届体育报告文学奖一等奖,《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获全国第四届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获第四届上海韬奋新闻奖。追忆《文汇月刊》的纪实专栏《煮字风云》,2017年获十一届《上海文学》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写在前面:心头的熔岩与读者的梦
补记:代价沉重,无怨无悔
一 《文汇月刊》的“创刊三老”
梅朵的曲折人生
谢蔚明:从生死战场走来的记者
徐凤吾:“辣手改文章”的老报人
二 新华书店只看了目录,就包下开印的十万册刊物 ——《文汇月刊》创刊的日子
(一)大师缅怀大师:巴金的《怀念老舍同志》
(二)难得的名篇:唐弢撰写的《追怀雪峰》
(三)丧子之痛中,杨宪益、戴乃迭赐稿说“红楼”
(四)舒芜,心平如水地说“梦”
(五)销声久矣的曾卓,吹响了《听笛人手记》
三 办刊物 就是要“挥霍名家”
因为跟梅朵夫妇的历史渊源,丁玲、周扬对《文汇月刊》有特殊感情
丁玲复出后的巅峰之作:《回忆与随想:我所认识的秋白同志》
四 梅朵疯狂而又“霸道”:自己不喘气,也不让别人喘气
明知是“诱饵”,还是上了梅朵的“钩”
北京的名家们惊呼“梅朵梅朵没法躲”
不按规则出牌:梅朵的“突然袭击”把我打懵了
五 被逼火线救场,赶出《你好,李谷一!》
金铁霖、李谷一相恋,从喜极而泣到乐极生悲
六 心血来潮的梅朵,大脚将“足球”向我踢来
逼上梁山,在龙潭路营地采访了五天
马达点将,意外地再访国脚
七 在“充满争吵”中,和舒婷结下友谊
首次外出组稿,是为争议旋涡中的舒婷和朦胧诗
七首诗发了整整两页,这在《文汇月刊》绝无仅有
七年后终上封面,却已“移情别恋”于散文
八 将来的日子还很长——北岛与《文汇月刊》
生活中的北岛,不像写诗时的那个人
北岛尝试了两次后,就“发誓再也不沾报告文学的边了”
九 三十三年后,与北岛叙旧——《将来的日子还很长》补记
十 那十年,我们走得很近——雷抒雁和《文汇月刊》
和抒雁很快走近,却又留了一点余地
诗中信中,充溢着激愤之情
被逼出来的报告文学——我的不依不饶,迫使抒雁“不屈不挠”
相忘于江湖,却也默默关注
十一 为《我们的诗人》,李瑛救场、袁鹰收官
突发情况雷抒雁失约,恳请李瑛救场
袁鹰为“我们的诗人”收官
补记:袁鹰鼓励我:你一定要坚持写下去!
十二 《文艺报》“文学新人”推出“力和美的礼赞”
十三 终见阳光:我和丽宏的第一本书
第一本书稿,被出版社冷藏着
书稿一时无望,人生轨迹却充满希望
凝聚着责编激情和心血,第一本书终于“漂漂亮亮”推出
十四 选题会上催生 刘晓庆的《我的路》
选题会上常有“争吵”,梅朵几次把办公桌玻璃板拍碎了
徐凤吾提出:要为刘晓庆提供讲话机会,让她自己动笔
刘晓庆的《我的路》,惊动了胡乔木
十五 胡风的“致意”与梅志的《胡风传》
劫后二十六年,胡风首次提笔《向朋友们、读者们致意》
《胡风传》连载四期即中断,梅志说全面写传“当待诸来日”
读者期待续篇,巴金“请求梅志同志继续写下去”
十六 梅朵突然病倒与 报告文学强势崛起
玩命地推出第一个“报告文学特辑”
有口皆碑,“报告文学专栏”成为我们最有影响的品牌
十七 梅朵病中 给我的四五十封信
十八 因为追求完美过头,梅大主编也曾犯过“低级错误”
十九 关于全国报告文学 评奖的那些事儿
第一次参评全国报告文学奖,结果不算好也不算坏
第三届评奖,我们终于和《人民文学》并驾齐驱
第四届上:嵇伟两度发飙,我的一篇“成功者”浴火重生
“中国潮”的潮水冲击了我的评奖观
二十 转型之作:被《北方文学》逼出来的《一个成功者和他的影子》
二十一 挟着一篇“跳荡着良知的焦灼”的作品,到《人民文学》亮相
二十二 柴达木让我们 成为一生的朋友——肖复兴和《文汇月刊》
二进宫——十二年后,重新考上中央戏剧学院
苦苦等待一年半,才拿到他的《柴达木传说》
人生转折:《海河边的一间小屋》发表仅两个月就获全国奖
为《柴达木作证》病倒,为《诗人和土伯特女人》对我声讨
二十三 理由的发飙和歉意
靠才气也靠运气,“扬眉剑出鞘”一战成名
最先喊出“梅朵梅朵没法躲”的,是理由
虽然迟迟未与理由见面,却早已被我作为一道“标杆”
梅朵构想的“理由组合”,因“印象记”而搁浅了两三年
徐刚没让理由失望,漂亮地完成“印象记”《他在寻找灰姑娘》
“病怏怏的,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理由,最终呕心沥血交出《九七年》
为在名家汇聚的“编委会”上发飙,理由和陶斯亮双双致歉
补记:
二十四 与黄宗英争议《小木屋》
从当年的《小丫扛大旗》,到浩劫后《美丽的眼睛》和《大雁情》
采写《越过太平间》,就在女大夫做观测的动物室里“加了张床”
在西藏写下遗书,以生命为代价采写《小木屋》
我坚持删去“林中鸟兽”一节,宗英大姐却回复:“我执意保留……”
补记:
二十五 对《文汇月刊》感情最深的陈祖芬
“暴风雨”梅朵与“寻火者”祖芬
两封“求助”信:一封真情拜托,一封愤然宣泄
她说自己成了“写作机器”,身体垮掉,日子过得很粗糙
对于改革题材,她“像一头生机蓬勃的幼狮,抱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绣球”
非常时刻,逼着四十度高烧的祖芬赶稿:就是死,也要交稿
祖芬感叹:“文汇”是不会被忘却的
“我们的友谊和一个年代联系在一起,那个年代不会过去”
名家追忆《文汇月刊》
《文汇月刊》:一坛久封的上海老陈酒
我与《文汇月刊》的交往
是你们改变了我的命运走向
何等清纯的作者与编者的关系
梅朵有一支很棒的团队
是时代造就了《文汇月刊》
我和《文汇月刊》的那些事
不能舍弃《文汇月刊》的诱惑
《文汇月刊》半路抢走《思乡曲》
我为《文汇月刊》写舒婷
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是2019年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作者罗达成。
得书感谢您对《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