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1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1年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点,深入解读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全面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可快速查阅准则原文,掌握法规的要求。(2)精解经典案例,实务操作范本精选了4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指导会计工作者正确、高效处理日常会计事务。(3)图文搭配,摆脱枯燥学习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梳理关键要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分录,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要求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导图,并呈现业务处理、会计操作的具体过程,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4)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实战性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与实务工作的桥梁,保证读者对准则实务应用的掌握。

内容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者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本。为了帮助广大会计工作者学好会计准则、用好会计准则,本书采用图表和实务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对1项基本准则和41项具体准则进行全面解读。

作者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

刘秀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晏  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唐斯圆    清华大学

张  琳    中央财经大学

向晶薪    中央财经大学

张时涵    中央财经大学

徐东方    河北金融学院讲师

莫孝伟    中央财经大学

方文彬    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邢铭强    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汪华亮    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姚  宇    陕西师范大学经管学院


章节目录

第 1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1 总则/1


1.1.1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1


1.1.2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2


1.1.3 会计基本假设 2


1.1.4 会计基础 3


1.1.5 会计要素的内容 3


1.1.6 记账方法 3


1.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


1.3 会计要素/5


1.4 会计计量/7


1.4.1 会计计量属性 7


1.4.2 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7


1.5 财务会计报告/8


1.5.1 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 8


1.5.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8


第 2章 存货


2.1 存货的确认/9


2.1.1 存货的定义 9


2.1.2 存货的范围 9


2.1.3 存货的确认条件 10


2.2 取得存货的计量/10


2.2.1 存货的计量原则 10


2.2.2 存货的采购成本 10


2.2.3 存货的加工成本 11


2.2.4 存货的其他成本 11


2.2.5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 12


2.3 发出存货的计量/12


2.3.1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12


2.3.2 已售存货成本的结转 13


2.3.3 周转材料的处理 13


2.4 期末存货的计量/14


2.4.1 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 14


2.4.2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15


2.4.3 通常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 15


2.4.4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 16


2.4.5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 16


2.4.6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 17


2.5 披露/17


第3章 长期股权投资


3.1 长期股权投资基础/18


3.1.1 准则规定 18


3.1.2 准则解释 18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19


3.2.1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19


3.2.2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21


3.2.3 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 23


3.3 后续计量之成本法/24


3.3.1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25


3.3.2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 25


3.3.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25


3.4 后续计量之权益法/26


3.4.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26


3.4.2 权益法的核算 26


3.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32


3.5.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32


3.5.2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38


3.6 披露/39


3.6.1 准则规定 39


3.6.2 准则解释 39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


4.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40


4.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 40


4.1.2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 40


4.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41


4.2.1 初始计量 41


4.2.2 后续支出计量 42


4.2.3 后续计量 44


4.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47


4.3.1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解释 47


4.3.2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基本准则 47


4.3.3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具体应用 47


4.4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51


4.5 披露/53


第5章 固定资产


5.1 固定资产概述/54


5.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54


5.2.1 外购固定资产 54


5.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57


5.2.3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57


5.2.4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57


5.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58


5.3.1 固定资产折旧 58


5.3.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60


5.4 固定资产的处置/62


5.4.1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62


5.4.2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62


5.5 披露/64


第6章 生物资产


6.1 生物资产基础/65


6.1.1 生物资产的概念 65


6.1.2 生物资产的特征 65


6.1.3 不属于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 65


6.2 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66


6.2.1 确认的基本原则 66


6.2.2 初始计量原则 66


6.2.3 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 71


6.3 后续计量/73


6.3.1 折旧 73


6.3.2 计提减值 73


6.4 收获与处置/74


6.4.1 基本原则 74


6.4.2 具体运用 75


6.5 披露/82


第7章 无形资产


7.1 无形资产的基本准则/83


7.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83


7.2.1 无形资产分类 83


7.2.2 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原则和会计处理 84


7.3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89


7.3.1 无形资产使用寿命 89


7.3.2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89


7.4 无形资产的处置/91


7.5 披露/93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95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96


8.2.1 确认和计量原则与会计处理 96


8.2.2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101


8.3 披露/105


第9章 资产减值


9.1 资产减值基础/106


9.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106


9.2.1 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 106


9.2.2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 107


9.3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107


9.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处理/111


9.4.1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111


9.4.2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会计处理 111


9.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112


9.5.1 资产组的概念 112


9.5.2 资产组的认定 112


9.5.3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 113


9.6 商誉减值的处理/117


9.6.1 资产减值的基本原则 117


9.6.2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117


9.7 披露/119


第 10章 职工薪酬


10.1 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121


10.1.1 职工薪酬的概念 121


10.1.2 职工薪酬的分类 121


10.2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122


10.2.1 货币性短期薪酬 122


10.2.2 带薪缺勤 124


10.2.3 短期利润共享计划 126


10.2.4 非货币性福利 127


10.3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0


10.3.1 设定提存计划 130


10.3.2 设定受益计划的准则规定与对应解读 131


10.4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2


10.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34


10.5.1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 134


10.5.2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 135


10.5.3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长期残疾福利 137


10.6 披露/137


第 11章 企业年金基金


11.1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138


11.1.1 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 138


11.1.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 139


11.1.3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140


11.2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141


11.2.1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 141


11.2.2 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 142


11.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143


11.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 143


11.3.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流程 144


11.3.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 145


11.4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148


11.4.1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 148


11.4.2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 148


11.5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150


11.5.1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 150


11.5.2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 151


11.6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153


11.6.1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 153


11.6.2 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 155


11.7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156


11.7.1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 156


11.7.2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构成 157


11.7.3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制 157


第 12章 股份支付


12.1 股份支付的概念及特征/162


12.1.1 股份支付的概念及分类 162


12.1.2 股份支付的四个主要环节 162


12.1.3 不适用该准则的情形 163


12.2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63


12.2.1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63


12.2.2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 164


12.2.3 可行权条件的分类 164


12.2.4 可行权条件的修改 165


12.3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166


12.3.1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程序 166


12.3.2 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 167


12.4 披露/173


第 13章 债务重组


13.1 债务重组基础/174


13.1.1 债务重组的概念 174


13.1.2 债务重组的核算范围 174


13.1.3 债务重组的方式 174


13.1.4 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 175


13.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75


13.2.1 债务人的处理 176


13.2.2 债权人的处理 176


13.3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具体应用/177


13.3.1 以资产清偿债务 177


13.3.2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181


13.3.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82


13.3.4 三种方式的组合方式 184


13.4 披露/185


第 14章 或有事项


14.1 或有事项概述/186


14.1.1 或有事项的定义 186


14.1.2 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 186


14.2 确认和计量/187


14.2.1 或有事项的确认 187


14.2.2 预计负债的计量 188


14.2.3 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 190


14.2.4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190


14.3 披露/191


第 15章 收入


15.1 收入的定义及核算范围/192


15.1.1 收入的定义 192


15.1.2 收入的核算范围 192


15.1.3 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与流程 193


15.2 收入的确认/194


15.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194


15.2.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98


15.2.3 确定交易价格 200


15.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206


15.2.5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07


15.3 合同成本/212


15.3.1 合同履约成本 212


15.3.2 合同取得成本 212


15.3.3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 213


15.3.4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213


15.4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214


15.4.1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214


15.4.2 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216


15.4.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217


15.4.4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218


15.4.5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219


15.4.6 售后回购 221


15.4.7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222


15.4.8 无须退回的初始费 223


15.5 列报与披露/225


15.5.1 列报 225


15.5.2 披露 225


第 16章 政府补助


16.1 政府补助概述/227


16.1.1 政府补助的定义 227


16.1.2 政府补助的特征 227


16.1.3 政府补助的分类 228


16.2 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229


16.2.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230


16.2.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233


16.2.3 政府补助的退回 234


16.2.4 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 235


16.3 政府补助的列报/236


16.3.1 列报项目 236


16.3.2 披露信息 236


16.4 衔接规定/237


第 17章 借款费用


17.1 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238


17.1.1 定义 238


17.1.2 范畴 238


17.2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239


17.2.1 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 239


17.2.2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 240


17.2.3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 246


17.3 披露/247


第 18章 所得税


18.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248


18.1.1 资产的计税基础 248


18.1.2 负债的计税基础 253


18.1.3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256


18.2 暂时性差异/256


18.2.1 暂时性差异的定义 256


18.2.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57


18.3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257


18.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58


18.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59


18.4 所得税费用/260


18.5 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262


18.6 所得税的列报/263


第 19章 外币折算


19.1 记账本位币/264


19.1.1 外币交易的定义 264


19.1.2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264


19.1.3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64


19.1.4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265


19.1.5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266


19.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266


19.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 266


19.2.2 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 267


19.2.3 分账制记账方法 269


19.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269


19.3.1 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 269


19.3.2 恶性通货膨胀下境外经营报表折算 270


19.3.3 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核算 270


19.4 披露/271


第 20章 企业合并


20.1 企业合并概述/272


20.1.1 企业合并的界定 272


20.1.2 企业合并的方式 272


20.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273


20.1.4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 274


20.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74


20.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74


20.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74


20.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76


20.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 276


20.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276


20.4 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279


20.4.1 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279


20.4.2 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 280


20.5 披露/280


20.5.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80


20.5.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披露 281


20.6 业务合并/281


第 21章 租赁


21.1 租赁概述/282


21.2 租赁的分类/285


21.3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286


21.3.1 承租人对租赁资产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 286


21.3.2 承租人对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计量 290


21.3.3 承租人对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 292


21.3.4 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 293


21.3.5 其他有关事项的会计处理 294


21.3.6 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 295


21.4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96


21.4.1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96


21.4.2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300


21.4.3 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302


21.5 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304


21.5.1 售后租回业务 304


21.5.2 转租赁 307


21.5.3 生产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 308


21.6 租赁的列报和披露/309


21.6.1 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09


21.6.2 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 310


第 22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 金融工具概述/312


22.2 金融工具确认与终止确认/314


22.2.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条件 314


22.2.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314


22.3 金融工具的分类/315


22.3.1 金融资产的分类 316


22.3.2 金融负债的分类 317


22.4 嵌入衍生工具/318


22.4.1 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 318


22.4.2 混合合同 318


22.5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319


22.5.1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原则 319


22.5.2 金融资产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320


22.6 金融工具计量/322


22.6.1 初始计量 322


22.6.2 后续计量 323


22.7 金融工具的减值/337


22.7.1 金融工具计提减值准备的原则 337


22.7.2 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 338


22.7.3 预期信用损失 343


22.7.4 判断事项 351


22.8 利得和损失/352


22.8.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352


22.8.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 353


22.8.3 股利收入 353


22.8.4 其他规定 354



第 23章 金融资产转移


23.1 金融资产转移与终止确认/355


23.1.1 金融资产转移 355


23.1.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一般原则 356


23.1.3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356


23.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357


23.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364


23.3.1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 364


23.3.2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 367


23.3.3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 368


23.4 衔接规定/375


第 24章 套期会计


24.1 套期会计概述/376


24.1.1 套期的定义 376


24.1.2 套期的分类 376


24.1.3 套期会计方法 377


24.2 套期工具/378


24.2.1 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 378


24.2.2 指定套期工具 378


24.3 被套期项目/380


24.3.1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 380


24.3.2 确定被套期项目的注意事项 381


24.3.3 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381


24.3.4 项目组成部分与项目总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383


24.3.5 被套期项目的组合 383


24.4 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384


24.4.1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 384


24.4.2 套期有效性 384


24.4.3 套期关系再平衡 385


24.4.4 套期关系的终止 386


24.5 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386


24.5.1 公允价值套期 386


24.5.2 现金流量套期 389


24.5.3 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套期 390


24.5.4 套期关系再平衡 392


24.5.5 一组项目套期 393


24.6 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395


第 25章 原保险合同


25.1 原保险合同概述/397


25.1.1 保险合同的定义 397


25.1.2 原保险合同 398


25.1.3 混合风险工具的分拆 398


25.2 原保险合同收入/399


25.2.1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 399


25.2.2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计量 400


25.2.3 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 400


25.3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402


25.3.1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内容 402


25.3.2 保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 403


25.4 原保险合同成本/404


25.4.1 原保险合同成本的定义及其会计处理 404


25.4.2 损余物资 404


25.4.3 代位追偿款 404


25.5 列报/405


第 26章 再保险合同


26.1 再保险合同概述/406


26.1.1 再保险合同的定义及特征 406


26.1.2 再保险合同基本业务 406


26.2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407


26.2.1 基本定义 407


26.2.2 应收分保准备金 407


26.2.3 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 409


26.2.4 赔付成本 409


26.2.5 存入分保保证金 410


26.2.6 纯益手续费 410


26.3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411


26.3.1 分保费收入的确认 411


26.3.2 分保费用 411


26.3.3 分保赔付成本 412


26.3.4 存出分保保证金 413


26.4 列报/413


第 27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27.1 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定义及核算范围/415


27.1.1 核算范围 415


27.1.2 相关定义解释 416


27.1.3 石油天然气开采会计核算概述 416


27.2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417


27.2.1 初始计量 417


27.2.2 矿区权益的折耗 418


27.2.3 矿区权益的减值 418


27.2.4 矿区权益的处置 419


27.3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423


27.3.1 基本原则 423


27.3.2 会计处理 424


27.4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425


27.5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426


27.5.1 定义及核算范围 426


27.5.2 井及相关设备的折耗计提 426


27.5.3 其他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适用准则 426


27.6 油气资产的确认及计量/427


27.6.1 油气资产相关定义 427


27.6.2 油气资产折耗方法 427


27.6.3 油气资产减值处理 428


27.7 弃置义务/428


27.8 披露/429


第 28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8.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430


28.1.1 会计政策概述 430


28.1.2 会计政策变更概述 431


28.1.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431


28.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435


28.2.1 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 435


28.2.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435


28.2.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436


28.2.4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 437


28.3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438


28.3.1 前期差错概述 438


28.3.2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438


28.3.3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 441


第 29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9.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442


29.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 442


29.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442


29.1.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类 443


29.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444


29.2.1 基本处理原则 444


29.2.2 具体会计处理 445


29.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450


29.4 披露/451


第30章 财务报表列报


30.1 财务报表概览/452


30.2 资产负债表列报/453


30.2.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及内容 453


30.2.2 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 453


30.2.3 资产负债表列报的格式和填列方法 455


30.2.4 资产负债表填列说明 457


30.3 利润表列报/463


30.3.1 利润表的定义及内容 463


30.3.2 利润表列报总要求 463


30.3.3 利润表项目列报 463


30.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466


30.4.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 466


30.4.2 所有者权益表列报的基本原则 467


30.4.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 467


30.5 附注/473


30.5.1 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 473


30.5.2 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 473


30.6 案例/474


30.6.1 资产负债表 475


30.6.2 利润表 479


30.6.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481


30.6.4 附注 484


第31章 现金流量表


31.1 现金流量表概述/486


31.1.1 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概念 486


31.1.2 现金流量表内容与结构 486


31.1.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 489


31.2 现金流量表编制/489


31.2.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489


31.2.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492


31.2.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的编制 494


31.2.4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495


31.3 现金流量表附注/497


31.3.1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 497


31.3.2 企业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披露 500


31.4 披露/501


第32章 中期财务报告


32.1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502


32.1.1 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 502


32.1.2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 502


32.2 确认和计量/503


32.2.1 基本原则 503


32.2.2 会计政策 503


32.2.3 会计估计 504


32.2.4 重要性 504


32.2.5 会计计量 505


32.2.6 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06


32.2.7 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506


32.3 合并财务报表/507


32.4 比较财务报表/508


32.5 附注/509



第33章 合并财务报表


33.1 合并财务报表基础/511


33.1.1 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 511


33.1.2 合并范围的确定 512


33.1.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518


33.1.4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 518


33.1.5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518


33.1.6 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519


33.2 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519


33.2.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520


33.2.2 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520


33.3 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528


33.3.1 合并资产负债表 528


33.3.2 合并利润表 535


33.3.3 合并现金流量表 537


33.3.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540


33.3.5 案例分析 541


33.4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570


33.4.1 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 570


33.4.2 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 571


33.4.3 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 572


33.4.4 其他特殊交易 572


第34章 每股收益


34.1 基本每股收益/573


34.1.1 分子的确定 573


34.1.2 分母的确定 573


34.2 稀释每股收益/575


34.2.1 基本计算原则 575


34.2.2 可转换公司债券 576


34.2.3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577


34.2.4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578


34.2.5 多项潜在普通股 578


34.2.6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580


34.3 每股收益的列报/581


34.3.1 重新计算 581


34.3.2 列报 583


第35章 分部报告


35.1 分部报告概述/585


35.2 报告分部的确定/585


35.2.1 业务分部 585


35.2.2 地区分部 586


35.2.3 分部合并的条件 587


35.2.4 报告分部的确定 589


35.3 分部信息的披露/591


35.3.1 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591


35.3.2 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591


35.3.3 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 593


35.3.4 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 594


35.3.5 其他披露要求 594


第36章 关联方披露


36.1 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595


36.2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596


36.2.1 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 596


36.2.2 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 599


36.3 关联方交易/600


36.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602


第37章 金融工具列报


37.1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604


37.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605


37.2.1 金融工具的分类 605


37.2.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区分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列示 605


37.2.3 金融工具的列示 618


37.3 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618


37.3.1 可回售工具 618


37.3.2 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 620


37.3.3 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 620


37.3.4 特殊金融工具在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621



37.4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621


37.5 收益和库存股/622


37.5.1 发行方对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 622


37.5.2 库存股 622


37.5.3 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 623


37.6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销列示/623


37.7 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624


37.7.1 一般性规定 624


37.7.2 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26


37.7.3 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 629


37.7.4 套期会计相关披露 631


37.7.5 公允价值披露 634


37.8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635


37.8.1 定性和定量信息 635


37.8.2 信用风险披露 639


37.8.3 流动性风险披露 658


37.8.4 市场风险披露 661


37.9 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663


37.9.1 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 663


37.9.2 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665


37.9.3 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 666


37.10 衔接规定/667


第38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8.1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概述/676


38.2 首次执行日的确认与计量/676


38.2.1 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 676


38.2.2 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676


38.2.3 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有关项目的处理 681


38.3 首次执行日会计列报/682


38.3.1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 683


38.3.2 首份中期财务报告和首份年度财务报表附注 683


第39章 公允价值计量


39.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684


39.2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685


39.2.1 现金流量折现法 685


39.2.2 多种方法估值 686


39.3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686


39.3.1 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687


39.3.2 估值前提的确定 687


第40章 合营安排


40.1 合营安排概述/689


40.2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690


40.2.1 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 691


40.2.2 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 692


40.3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693


第41章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1.1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694


41.2 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概述/695


41.3 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概述/695


41.4 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概述/696


41.5 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697


第42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2.1 持有待售概述/698


42.2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698


42.2.1 初始计量 699


42.2.2 后续计量 700


42.2.3 终止经营 700


42.2.4 列报 701

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1年版)是202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审委员会。

得书感谢您对《企业会计准则全流程详解:条文解析+操作流程+经典案例(2021年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小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详解与实务:条文解读+科目使用+账务处理(2020年版) 电子书
《小企业会计准则》详解:条文解读、科目使用、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精解:实务解读+操作要点+典型案例(2021年版) 电子书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疑难问题案例详解 电子书
1.以解决实操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适应了高端图者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进行详细解析。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动态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业务的延伸,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更新。在对会计准则体系进行分析解释时,以新的会计准则和解释规定为核心,多角度阐述了企业会计的重点。 2.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对于没有经验的财务人员来说,会计准则更多是从理论上对会计业务进行规定,对于实务操作仍需要相应的解释。引入了关键案例,让初学者从实务角度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会计内在联系和操作方法,同时更有效的解释了准则中的重难点。 3.体系化、全面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严格的体系,包括:《准则》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等。对于《准则》的理解,要全面整体分析,系统性的掌握。书中收集了每项准则的所有相关政策文件,全面的展示准则的要点和精髓,确保读者对特定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企业会计准则热点、难点分析与案例详解(2022年版) 电子书
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点,深入解读1项基本准则、40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800多条文解析,采用原文与释义交错的形式,逐条剖析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呈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有效帮助读者厘清重要条文、构建知识体系、把握企业会计准则,做出合理、规范的会计处理。2.精解案例,实务操作范本本书精选了3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直奔实务。3.图文结合,一目了然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梳理关键要点,清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分录,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要求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导图,并呈现业务处理、会计操作的具体过程,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4.企业会计准则编委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实战性本书集合了众多会计行业专业人士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具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与实务工作的桥梁,保证读者对准则实务应用的掌握。
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实务详解 2020年版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综合各类权威文件和重点难点解读的专业图书,是广大会计从业人员学习准则、运用准则的案头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