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

潜夫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潜夫论》中收录的多为讨论治国安民方法的政论文章,在理想主张与精神品格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内容简介

东汉王符所著的《潜夫论》,是先秦子书匡正时蔽、解除民瘼、扶倾救乱、力挽衰世的“救世”精神在东汉的特别传承。全书通过十六卷三十六篇,揭示汉末弊政乱俗,讨论治国安民方法。其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四大主张、三种批判、两重感叹、一种视角”。“四大主张”即:一重学、务本;二重德、尚贤;三重法、明刑;四重民、救边。“三种批判”即:批判弊乱之政、浇薄之俗、贪枉之吏。“两重感叹”即“贤难”之叹、“衰世”之叹。“一种视角”即为衰乱之世分析病情、诊断病因、且开出良方的“医者视角”。

《潜夫论》在理想主张与精神品格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其思想之醇正、浑厚,目光之冷静、犀利,批判之峻切、深刻,文笔之老成、持重,在两汉子书中都是出类拔萃的,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符书洞悉政体似《昌言》,而明切过之;辨别是非似《论衡》,而醇正过之。”

作者简介

译注者马世年,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会、中国辞赋学会理事;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副秘书长。专著有:《〈韩非子〉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新序》(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卷第一

赞学第一

务本第二

遏利第三

论荣第四

贤难第五

卷第二

明暗第六

考绩第七

思贤第八

本政第九

潜叹第十

卷第三

忠贵第十一

浮侈第十二

慎微第十三

实贡第十四

卷第四

班禄第十五

述赦第十六

三式第十七

爱日第十八

卷第五

断讼第十九

衰制第二十

劝将第二十一

救边第二十二

边议第二十三

实边第二十四

卷第六

卜列第二十五

巫列第二十六

相列第二十七

卷第七

梦列第二十八

释难第二十九

卷第八

交际第三十

明忠第三十一

本训第三十二

德化第三十三

五德志第三十四

卷第九

志氏姓第三十五

卷第十

叙录第三十六

潜夫论是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马世年 译注。

得书感谢您对《潜夫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代至北宋《论语》学史考论 电子书
《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和古代社会的生活教科书,《论语》学是经学的重要分支。从西汉至北宋,《论语》学的发展经历了汉学、玄儒交融、宋学等不同的阶段,具有与学术史、思想史主潮相应的典型特征。本书重点对西汉至北宋的《论语》学进行了研究,通过考论各个历史时段《论语》的主要注家及其注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的《论语》学,经历了从汉学到玄学再到理学的传承与新变,其积极成果是经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学术遗产。
西儒卫礼贤易论举要 电子书
卫礼贤的易学思想既是对《易经》精神的引申,也是对以歌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同时也融入近代西方,尤其是荣格的心理学理论。他用从无意识、显意识到精神(灵魂)的体悟过程,来解读《易经》神奇指引,揭去了自古以来蒙在《易经》之上神秘的面纱,使得以艰深著称的东方经典首度走进西方大众的心灵,也使得《易经》呈现出与本土不同的风貌。
公共行政伦理学论纲 电子书
本书首先撷取功利主义、康德主义及儒家美德伦理,提炼其伦理价值与公共行政的契合性,分别作为行政伦理之利益论、义务论和德性论基础,并整合其为公共政策所依凭之“综合伦理”。接着以中西官僚制为典型的公共组织类型,探讨其在结构、文化和价值方面对行政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行政人在其组织伦理困局中的可能出路。最后深入论证行政人的角色和责任,深度挖掘其责任之源,竭力凸显行政人之公民角色定位、民主型人格及道德成熟之本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研究 电子书
本书基于苟小泉博士在博士后期间所完成的研究课题,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术成果,现在经过作者的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正式出版。
价值论研究(2018年·第1期) 电子书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的会刊,该期为创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