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堂丛谈:新文学论说集

寄堂丛谈:新文学论说集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评析从鲁迅、茅盾到路遥、格非的现当代文学名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论集,对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春蚕》和《子夜》、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格非的《望春风》等小说有别开生面的解读;对冯至、刘梦苇、老舍、废名、何其芳、钱锺书、卞之琳、吴兴华及朱英诞等人的诗文及相关文献,也有独到的发掘和精细的解析。

作者简介

作者解志熙,1961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环县,文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著有《生的执著——存在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美的偏至——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思潮研究》《考文叙事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丛》《文学史的“诗与真”——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集》《文本的隐与显——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蒙冤的“大哥”及其他

“毛戴”的影射问题

疑义相与析:“毛戴”到底是什么意思?

茅盾创作的“莫须有”之过

一卷难忘唯此书

此情可待成追忆:我的《创业史》阅读记略

且真且善的制度创新: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的创业故事

体贴入微的心性深度:《创业史》与“人的文学”之转进

抒情的写实主义:《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经典的回味

乡土中国的文学纪传

夏夜读书记

读李唐的《菜市场里的老虎》

读董夏青青的《黑拜》

小说之大说

承担生命 执着文学

“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青年诗人冯至的独特创造

《十四行集》:中国新诗进入成熟的中年之标志

杜甫与歌德研究及其他:兼通中西的学术大家冯至

附:冯至诗文选刊

意外的收获

《孤鸿集》“序诗”的再发现

鲁迅留存的刘梦苇遗诗《醉之夜》及其他

附:《醉之夜——呈元武》手稿

童真与世故的对立

《几个小意见》及其他

何其芳佚文三篇辑校

给学生文艺社的一封信

一个关于写作的附注

怎样研究文学

何其芳的变与不变

艺文有奇传,只怕想当然

“采薇阁”外也论诗

祝贺与补正:关于《朱英诞集》

面对日本人和周作人:朱英诞在沦陷区之德行

似新实旧的才士诗路:朱英诞的迷盲与现代派诗的问题

谁知明月照沟渠:不懂胡适之与污蔑戴望舒的朱英诞

附:关于“叶维之”

《“蝗灾”》及其他

杂文还是通讯:穆旦的“还乡记”释义

一篇被遗漏的“还乡记”和穆旦的“再还乡”

《拉丁亚美利加之透视》:“慕旦”的译文及其他

任慧眼不如多用心

新诗律问题的再商略

十一

十二

永远的塔

独立高原自咏思

农谚的宝库 务农的指南

最关情处是故乡

探寻“中国特色的新诗”

严肃认真地为人与为学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质本洁来还洁去”

《围城》与《汤姆·琼斯》:杨绛先生的一封回信

“默存”的存在主义:钱锺书先生的一封回信

“行己有耻”:临危有节的钱、杨二先生

为了告别的纪念

鲁迅研究史之补正:陈涌先生并没有忽视“思想革命”

公正的历史评价:陈涌先生晚年的“周扬论”

迟到的“补天”之思:《漫谈周扬》的理论探索

不约而同的探索:从陈涌先生说到支克坚先生

难得是认真

进退辩证法

“观人于微而知其著”

真正的问题不在“西式论文”的形式

探寻文学行为的意义

虚荣时代的学术守望

清华园里谈读书

书信背后有故事

后记

寄堂丛谈:新文学论说集是202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解志熙。

得书感谢您对《寄堂丛谈:新文学论说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候鸟集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退休后创作的诗集。作者如候鸟一般,南北来回穿梭,期间游历祖国河山,所写诗作多是触景生情而作。作者对海南怀有深厚感情,创作的诗作描绘了海南的风景、历史和风情。这些诗作朗朗上口,回味悠远,值得仔细品味,也对海南的旅游事业发展有所助益。
人间集 电子书
本书分为历史叙事篇、现代文学篇和当代文学篇三部分,收录了《马尔克斯:狂欢与孤独》《“精神法则”的构建、失效与重订》《网络文学:推陈以出新》等文章。
序言集 电子书
本书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先生三十多年来为著作撰写的序言合集,共70余篇。著作内容既有论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有论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有专著论发展,也有专著论改革;既有探索学术理论的著作,也有建言献策的智库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