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二):中唐至元代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二):中唐至元代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教授侯会,写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这是第二册。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面向青少年读者的文学知识普及读本,作者以讲故事的口吻,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上起神话时代,下至20世纪上半叶,脉络清晰,轻重得宜。

书中涉及的文学名家有四五百位,经典作品近千篇(部)。诗赋散文、小说戏曲,无所不包,并穿插大量掌故趣闻。读来轻松有味,引人入胜。不但孩子们读了受益,成人读者也可借此拾遗补阙,有所收获。

作者简介

作者侯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有《水浒源流新证》《<水浒><西游>探源》《食货金瓶梅》《物欲红楼梦》《金粟儒林篇》等著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四一、中唐诗坛才子多

中唐风景:野渡无人舟自横

大历十才子,诗多边塞声

“元白”倡导新乐府

“郊寒岛瘦”苦推敲

四二、香山居士白居易

长安居,大不易

荡气回肠《长恨歌》

《秦中吟》与《新乐府》

《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天涯沦落感《琵琶》

白袍诗人,影响深远

四三、“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韩愈提倡写古文

不平静的宦海生涯

剖析“师道”,呼唤伯乐

业精于勤,不平则鸣

叙事学《史记》,议论笔如刀

“文起八代之衰”

四四、散文大家柳宗元

驳议复仇,辩才无碍

悲悯说《捕蛇》,慷慨论“公仆”

寓言刺丑类,史笔赞贤能

“永州八记”,记游名篇

造福柳州,死而后已

独钓寒江雪

四五、“诗豪”刘禹锡

前度刘郎今又来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金陵怀古,百代绝唱

文短意长《陋室铭》

四六、鬼才李贺

呕心沥血李贺诗

羲和敲日,黑云压城

石破天惊逗秋雨

四七、杜牧诗赋讽喻深

咏史绝句,别有深意

坐爱枫林晚,遥指杏花村

《阿房宫赋》,写给君王

四八、李商隐与无题诗

晚唐诗杰又一家

蜡炬成灰泪始干

灵犀《无题》句,蝴蝶《锦瑟》诗

四九、晚唐诗人

关心民瘼有皮、杜

谁是“秦妇吟秀才”

雏凤清于老凤声

五〇、曲词发轫唐五代

敦煌发现曲子词

唐代诗人已填词

温、韦词与“花间派”

五一、南唐二主,词坛帝王

皇帝词人,中主李璟

后主李煜的情感世界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二、唐传奇里故事多

唐传奇风靡一时

《柳毅》《李娃》,爱情佳话

《南柯》《昆仑》,别有讽喻

五三、宋初文坛花待发

两宋文学,青葱满目

“西昆体”与林逋

柳、穆文章慕唐贤

奈何花落去,晏氏两词人

五四、王禹偁与范仲淹

王禹偁:《待漏》刺贪,竹楼听雪

四季竹楼,宜琴宜诗

范仲淹:岳阳楼上说忧乐

封疆大吏也填词

五五、有井皆歌柳永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

今宵酒醒,晓风残月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五六、一代文宗欧阳修

古文革新扯大旗

醉翁之意不在酒

铁笔著史,柔翰填词

五七、王安石与曾巩

王安石:“鸡鸣狗盗”嗤孟尝

春风又绿江南岸

名列八大家的曾巩

五八、梅尧臣、苏舜钦等

穷而后工,梅、苏齐名

司马光剖析“名”与“利”

五九、北宋文豪苏东坡(附苏洵、苏辙)

大器晚成的苏老泉

苏轼文思,万斛泉源

西湖从此称“西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因诗获罪,赤壁放歌

赤壁二赋蕴哲思

流放与回归

弟弟苏辙

六〇、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江湖夜雨十年灯

满川风雨独凭栏

陈师道“吟榻”赋诗

六一、苏门弟子秦观等

秦观填词效柳七

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门弟子晁补之等

六二、周邦彦与贺铸

大晟词人周邦彦

《少年游》:填词似小说

鬼头贺铸,剑吼西风

六三、女词人李清照

金石聚散感人生

爱说“肥”“瘦”的易安词

晚景凄凉: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四、岳飞与张孝祥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胡铨:义不与秦桧共戴天

张孝祥自比苏东坡

六五、中兴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附曾几)

陆游的老师曾几

自创一体的杨万里

堂堂溪水出前村

范成大:宰臣爱吟田园诗

六六、爱国诗人陆游

生于忧患,力主抗金

试马南郑,骑驴剑门

陆游缘何称“放翁”

柳暗花明又一村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楼春雨,深巷杏花

沈园柳老不吹绵

六七、英雄词人辛弃疾

威震敌胆的辛弃疾

倩何人揾英雄泪

壮岁旌旗拥万夫

乡居学稼穑,无语道凄凉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投闲置散,壮志难酬

辛派词人陈亮、刘过

六八、婉约词人与“永嘉四灵”

直把杭州作汴州

雾里看花的姜虁词

吴文英:婉约又一家

“四灵”与“江湖派”

六九、宋末爱国诗人(附金代元好问)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遗民文人,雪中松柏

金代诗人元好问

七〇、宋代戏曲与文学批评

早期戏曲,歌舞滑稽

金代诸宫调《董西厢》

《六一》《沧浪》,诗话开山

七一、白话小说登上文坛

变文与话本

瓦舍盛行说话艺术

秀秀与胜仙:敢爱敢恨的小女子

公案故事与讲史平话

七二、一代文学元之曲

元曲:作家作品知多少

带你去剧场看杂剧

《陈州粜米》包公戏

《赵氏孤儿》与《李逵负荆》

七三、元曲大家关汉卿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窦娥三誓证奇冤

敢向天地讨公道

慈母仁心与清官妙计

《望江亭》《拜月亭》:美女美在哪儿

《救风尘》:风尘女斗败了“官二代”

单刀赴会唱英雄

七四、白朴与马致远

白朴:滴碎人心梧桐雨

马致远:越聪明越受聪明苦

《汉宫秋》:一位皇帝的哀愁

七五、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妙笔写《西厢》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牵线红娘,快人快语

千金小姐,犹豫彷徨

词句警人,余香满口

郑光祖:倩女离魂为哪般

七六、元代散曲与诗歌

元代散曲六七家

诗人王冕:只留清气在人间

“元词之冠”萨都剌

七七、南曲戏文演《琵琶》

南曲戏文名称多

“荆刘拜杀”,四大传奇

号称“词曲之祖”的《琵琶记》

简明文学家词典·二

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二):中唐至元代是201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侯会。

得书感谢您对《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经典(二):中唐至元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鲁迅至赵家璧信札 电子书
本书为鲁迅至赵家璧一九三三到一九三六年的信札,另包括:致赵景深(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致罗體岚(一九二八年十一月日)、致陈浚(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致钱君鋾(一九二八年七月十七日)、致顾颉刚(一九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等内容。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
中国文学变迁史略 电子书
本书以朝代为纲,分成唐虞夏商文学、周秦文学、汉代的文学、魏晋及南北朝的文学、隋唐五代的文学等十一篇,建构了中国文学由庙堂走向民间、由文士集团走向普通民众、由雅文学走向俗文学的变迁趋势。
通往实践的中国文学理论建构 电子书
新世纪以来文学实践巨大的展开活力及令人震惊的展开规模,对当下国内尚居于主导地位的观念认识论文学理论形成无可规避的促迫。文学并不仅是文本,也不仅是认识对象,它更是实践对象,并且就是实践过程本身。本书研究要点在于揭示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对象的实践性关系,在这一关系中研究文学理论的实践属性、文学理论的实践逻辑、文学实践的鉴赏与批评活动、文学理论的实践文本学,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论研究方法等。
别人家的孩子和我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北京,我来了”“别人家的孩子”“谁的青春不荒唐”“那些年,那些女孩”“终于毕业了”“现实给了一巴掌”“我们都回不去了”七篇小说。《别人家的孩子和我》不是张小武的故事,也不是别人家的孩子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它是一部小说,是一本时代年表,是一册社会影集,是我们的成长史。它不是关于一代人的,是关于每个人的,但凡经历青春年少的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