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评论(第17辑)

全球史评论(第17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18辑。

内容简介

《全球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组稿,专门为全球史研究提供交流平台的学术性论文集。由我国著名世界史专家齐世荣教授和美国世界史学会前主席、《世界历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主编、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著名全球史专家杰里·本特利(Jerry H.Bentley)教授担任学术顾问,总主编刘新成。

本书收录国内外学者有关全球史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的学术信息。其内容目前包括“全球史理论与方法”“全球史专题研究”“全球史/世界史教学”“学人评介”“书评”“学术动态”等。

作者简介

编者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全球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欧中世纪史、英国宪政史、全球史理论与方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论文

有界与无边:马光明案与清代乾隆时期天下观念之再探讨

一 朝贡使臣还是滋事分子?

二 外番岛夷还是内地民人?

三 马光明案的余波与影响

结语 身份确认与内外有别

中西税制比较视角下的皇室与商人关系

前言

一 清代皇室特许权与皇商的兴衰

二 英国宪政税收制度框架下的皇室与商人关系

结语

奴隶·移民·流放者:亚洲内陆互动网络中的“俄罗斯奴隶”三调(1767—1780)

前言

一 中亚的贸易网络、奴隶制度与俄罗斯人

二 准噶尔战争、土尔扈特东归与俄罗斯奴隶的迁徙

三 从新疆到广州和福州

余论

西风拂粤:近代中西互动视域下的安森环球航行及在华行纪

一 安森、环球航行和中国

二 安森一行在南中国的见闻与互动

三 作为政治和航海事件的安森之行

结语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报纸中的中日留学生

引言

一 早期中日学生留美概况与相关背景

二 建构“学生”:作为“更好阶层”的学生

三 解构“学生”:他们是谁?

结论

可口可乐与特许经营:经济全球化冲击下的近代中国商业模式变革

引言

一 反对美货倾销和上海可口可乐抵制事件的爆发

二 美国公司对上海可口可乐抵制事件的反应

三 上海抵制可口可乐事件的结果和现代特许经营模式

结论

19世纪后半叶欧洲城市规划思想的传播与澳门半岛的城市化

一 巴黎城市规划的实践与传播

二 澳门的早期城市化与城市边界变化

三 澳门的城市规划实践

结语

1920年代澳大利亚人眼中的华人足球队

一 1920年代华人足球队两次访澳及相关报道

二 “白澳政策”与“黄祸论”背景下的华人足球队访澳

评论

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

一 “异端”海保青陵对王安石的新评价

二 西学引入与王安石的新评价

三 京都学派:“王安石是近代文化的体现者”

四 京都学派“近世文化”论的思想实质

余论

探寻15—17世纪明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

一 名画观史:明代中国与全球化贸易兴起

二 地图探秘:明代中国与东方大航海时代

三 环境史视角:明代中国与全球气候变迁

四 关联与整合:卜正民全球史研究的特点

对立认知模式下马克斯·韦伯的文明比较与“欧洲中心论”

一 对立认知模式下的东西方文明

二 韦伯的历史研究与“欧洲中心论”

三 结语

书评

评基姆·菲利普斯《东方主义之前:欧洲游记中的亚洲民族与文化(1245—1510)》

评简·基尔帕特里克《植物学之父:欧洲传教士对中国植物的发现》

评马修·菲茨帕特里克和彼得·蒙提斯《殖民主义、中国和华人》

评丽贝卡·科布林《比亚韦斯托克的犹太人及其族群离散》

评大卫·阿米蒂奇《现代国际思想的基础》

一 该书的主要观点

二 该书的学术价值

评科里·罗斯《帝国时代的生态和权力:欧洲和热带世界的变化》

评基斯·杰弗里《1916:全球史》

一战史研究的全球转向

“会移动的战争”

帝国危机与边缘化群体

结语

评埃文·兰普《早期美国太平洋边陲的劳动、阶级和权力:帝国的劳工》

评南希·比莎哈《制造东方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奥斯曼土耳其人》

评罗伯特·戴维斯《基督徒奴隶、穆斯林主人:1500—1800年地中海的白人奴隶制、巴巴里海岸和意大利》

评侯赛因·范西《雇佣兵的地中海:中世纪阿拉贡王国的王权、宗教和暴力》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全球史评论(第17辑)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新成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史评论(第17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