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结构与中国转型模式

制度结构与中国转型模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根据中国制度结构与转型模式,揭示中国经济体制平滑转型的动力机制。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中国体制转型实践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挑战,经济体制是否可分以及为什么可分的问题进行研究,区分了体制与制度两个概念,勾画出体制的制度结构。针对局部渐进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结构变动和秩序维护之间的矛盾,着重研究过渡性制度安排与适应性效率的关系,揭示中国经济体制平滑转型的动力机制,为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二者统一的中国模式理论奠定了基础。对本书使用的主要理论概念和理论方法分别以附录进行专题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周冰,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继续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2001年10月—2002年9月赴美国印地安纳大学访问进修。自1986年留南开大学任教至今。目前为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篇 论体制概念及其与制度的区别

一 体制概念提出的背景

二 体制概念的理论渊源及其局限

三 体制概念及其与制度的区别

四 体制概念的理论意义及其特征

第二篇 论体制的制度结构

一 元制度、制度的并列关系和派生关系

二 制度核、体制属性与体制模式

三 制度链和体制的功能模块

四 体制的制度结构

第三篇 平滑转型的机制与路径:基于制度结构的分析

一 突变模式与平滑模式:体制转型的两种基本方式

二 适应性调整:改革和演化的区别

三 局部改革而非所谓的渐进式改革

四 过渡性制度安排:平滑转型的机制

五 边际循环推进:平滑转型的路径

第四篇 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效率

一 平滑转型的动力机制问题

二 作为转型推进机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三 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适应性效率

四 过渡性制度安排的演化性质和边际效率递减

五 平滑转型的效率曲线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与商晨的通信讨论

一 给商晨的第一封信

二 商晨的第一封回信

三 给商晨的第二封信

四 商晨的第二封回信

五 给商晨的第三封信

附录Ⅱ 过渡性制度安排理论研究综述

一 过渡性制度安排概念的提出及其在体制转型中产生的原因

二 过渡性制度安排不稳定的原因和持续变革的动力

三 过渡性制度安排的演化方向和演化路径

四 过渡性制度安排的评价:体制平滑转型中的特例还是制度变迁的一般

五 参考文献

附录Ⅲ 适应性效率:理解诺斯经济变迁理论的钥匙

一 诺斯研究的主题和问题的层次关系

二 诺斯理论的两个假定前提

三 适应性效率: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制度结构的性质和特征

四 诺斯理论的逻辑思路和不足

附录Ⅳ 经济体制效率评价理论评述

一 概念澄清和辨析:讨论问题的前提

二 帕累托最优标准及其局限性

三 交易费用标准及其缺失的前提

四 生产力标准及其逻辑矛盾

五 经济体制效率分析的理论勇气及其缺陷

六 适应性效率的性质和特征

制度结构与中国转型模式是2015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冰。

得书感谢您对《制度结构与中国转型模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国旧制度末期的税收、特权和政治 电子书
从1695年到大革命之前法国王权向全体臣民开征的普遍直接税入手,分析这一带有平等色彩的税制改革在一个等级-团体社会中取得的成效和遭遇的困难。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电子书
全面总结我国农业供给侧现状,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美国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 电子书
本书梳理了美国自殖民地时期以来金融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对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有启示作用。
高信用社会:信托与信用制度 电子书
作者在海外金融机构从业多年,在国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中信集团都有多年的工作经历,经验丰富,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也非常深入。 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内容,使深奥的金融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即使没有金融背景知识的人也能从中理解信用与信托的本质。
英国崛起之谜:财政制度变迁与现代经济发展 电子书
本书从财政效率的角度对英国产业革命与荷兰市场革命过程中财政制度变迁进行的对比考察,既是诺斯开创的新制度分析方法的应用与发展,也是一种用公共经济理论来解释产业革命的全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