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

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院和展览会的发展过程,是清末民初思想文化转变和知识结构转型的缩影。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院和展览会的发展过程,是清末民初思想文化转变和知识结构转型的缩影。贯穿本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私藏”和“公共展览”,以广州市市立博物院、1933年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和1940年广东文物展为研究对象,考察原属于私人的藏品走进公众视野的历史过程,并通过具体而微地分析各种展示物品和展示方式,解读其背后的各种人群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引发对传统收藏和现代展示理念接驳过程的思考。

作者简介

作者丁蕾,博士,现为广东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史、收藏史和区域史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10篇,主持或参与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教育厅以及广东省高层次人才项目等多个课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彩插

导言

一 相关史实

二 学术回顾

三 基本思路与本书结构

第一章 民国时期博物馆与展览会展品溯源

第一节 学术潮流与物的收藏

一 传统学术

二 朴学

第二节 革命意识与物的展示

一 具有革命意识的物

二 具有革命意识的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初期物品的收藏与展示

第一节 金石:传统学术收藏的遗绪

一 南越木刻字

二 南华寺木刻

三 广州旧城砖

第二节 美术:近现代物品展示的纷争

一 背景

二 矛盾公开

三 暗地较量

四 论战爆发

第三节 民俗:民间用品采集的兴起

一 民俗物品纳入收集视野的过程

二 中大语史所民俗物品的收集与展示

第四节 考古:西方田野发掘的运用

一 从北大到中大

二 中大语史所考古学会与中华考古学会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市立博物院的建立与运作

第一节 筹备阶段市立博物院的定位

一 政府的筹划

二 征集工作

第二节 开放初期市立博物院的展览

一 自然博物标本部

二 美术部

三 历史风俗部

第三节 抗战之前市立博物院的发展

一 宏观的运作和征集

二 微观的物品定性过程:以1931年东山猫儿岗墓为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展览会呈现的广东与广州

第一节 清末民初广东人参加展览会的经验

一 初登赛会:清末国外的展览会

二 经济基调的延续:1910年南洋劝业会

三 政治主题的奠定:1929年西湖博览会

第二节 革命的建设:1933年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

一 “广州三年施政计划”中的一项任务

二 广州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空间形塑

第三节 革命的历史:1940年广东文物展

一 何谓“文物”?

二 统一背后的分歧

三 徐信符与简又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雪畸人死抱琴”:广东文物展中绿绮台琴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清初邝露“抱琴”形象的出现

第二节 乾隆以来邝露形象的转变

第三节 清末至民国时期邝露民族气节形象的重塑

第四节 琴与画:“抱琴殉国”形象的实物呈现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关于几个概念的厘清

二 展览与地方文化的实物建构

三 对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再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一 著作

二 论文

三 方志

四 报刊

五 档案

六、英文资料

人名索引

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是2013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丁蕾。

得书感谢您对《从私藏到公共展览:民国时期广州的博物馆和展览会》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报业转型与图片资源开发 电子书
全面梳理报业集团的图像资源,深度分析阐释了图像资源的发展趋势。
魏玛德国:从共和到纳粹 电子书
读懂魏玛德国的历史,就能读懂纳粹是为何产生的。
形态变革与话语转型:1990年代央视新闻评论部生产实践 电子书
以丰富的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对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描。
吕氏弄权(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专权皇后生前身后事之始末。
安邦定国(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系列) 电子书
一本书读懂从乱世到治世的阴谋与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