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代表了汉语学界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的研究新水准。
内容简介
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是20世纪后哲学研究中的主流,在西方学界受到高度的重视。但该研究在国内则比较薄弱。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现代逻辑把握不够,很多人对于语言哲学中的许多论证过程理解不透,从而对语言哲学的理论和成果理解不够,甚至导致畏难或回避。在本书中,作者迎难而上,构建了一种新的解释模式,即一种直观、易操作、易理解的句子图式,并以语言与语言所表达的东西之区别为线索,对语言哲学所涵盖的主要问题和语言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弗雷格的涵义和意谓理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克里普克的因果命名理论、奎因对分析与综合判断区别的质疑、盖提尔论题、维特根斯坦的事实构成世界论等等,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和说明。基于这种句子图式,作者对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做出统一的新的解释。这种新的解释框架,有助于那些缺乏逻辑训练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语言哲学的实质、其主要方法以及主要问题。全书逻辑严整、论证清晰明了,作者又是研究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的专家,已出版多种相关的专著。
作者简介
作者王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硕士毕业。曾先后到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系、英国圣安德鲁斯逻辑与形而上学系、德国明斯特大学莱布尼兹研究所、日本东京都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1981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200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逻辑学、分析哲学、形而上学。著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思想研究》《走进分析哲学》《逻辑的观念》《寂寞求真》《理性与智慧》《“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逻辑基础》《逻辑与哲学》《逻辑方圆》《寂寞求真》《读不懂的西方哲学》《解读<存在与时间>》,及“真、意义与逻辑”、“没有超越的“超越”——与陈波教授商榷”、“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是论文。其中专著《“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专著《读不懂的西方哲学》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一章 从语言出发
1. 弗雷格与语言哲学
2. 如何分析语言
3. 语言哲学的意义
4. 句子图式
第二章 专名与对象
1. 专名与摹状词
2. 专名的意谓
3. 专名的涵义
4. 专名的涵义与意谓
第三章 谓词与概念
1. 谓词的句法
2. 谓词的语义
3. 谓词的涵义与意谓
4. 什么是概念?
第四章 量词与数量
1. 全称量词与普遍性
2. 存在量词与存在
3. 数词与数
4. 量词与本体论承诺
第五章 关系表达式与关系
1. 个体之间的关系
2. 概念之间的关系
3. 量化方式与复杂关系
4. 蕴涵关系及其含义
第六章 句子与事实
1. 句子与真
2. 句子与意义
3. 真与意义
4. 真与事实
第七章 真之实质
1. 真之条件
2. 真这个词
3. 说出的“真”与隐含的“真”
4. “是真的”与真之条件
第八章 模态词与可能性
1. 模态词的用法
2. 模态词的句法和语义
3. 严格指示词与非严格指示词
4. 从言模态与从物模态
5. 必然性与本质
第九章 认知表达式与认知状态
1. 认知词的句法和语义
2. 认知词与模态词的区别
3. 内涵语句与隐晦语境
4. 盖梯尔问题
第十章 系词与系词的含义
1. 系词
2. 谓词及其表达物
3. 主词及其表达物
4. 系词的含义
5. 基于系词的考虑
6. 函数结构与系词
第十一章 语言与表达物
1. 语言的作用
2. 二值的方式
3. 意义的意义
4. 语言与逻辑
第十二章 语言通往世界
1. 世界是事实的总和
2. 事态是对象的组合
3. 句子显示实在的逻辑形式
4. 可说与不可说之分
5. 事实与解释
主要参考文献
语言与世界是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路。
得书感谢您对《语言与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