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研究(第三辑)

儒道研究(第三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三辑。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研究儒家道家的义理和发展史,探讨儒家道家在历史上彼此影响的过程及其对于各自思想形态的影响,儒家道家思想的现代演化,儒道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以及儒教和道教的相关理论问题等。

作者简介

编者卢国龙,1959年11月生,湖北黄梅人,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中心主任、儒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儒家道家思想,著有《中国重玄学》《郭象评传》《道教哲学》《宋儒微言》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专题研究

全真宗旨论

“小中华”意识:大明恩情?抑或朝鲜主体意识的萌生?

一 “小中华”与大明

二 朝鲜视野中“中华”之内涵

三 主静的思维倾向——朝鲜“小中华”意识的思想根源

结论:明清易代是契机,还是动力?

元魏末年政治冲突中的文化整合

一 北魏四姓与“勋臣八姓”——身份界定背后的利益角逐

二 六镇之叛——制度的失衡与认同的失败

文化与认同

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与世界文明的新重心

(一)

(二)

(三)

(四)

靠而不信:广西瑶族道教认同研究

一 瑶族道教概述

二 笃信神奇——瑶族道教的仪式与认同

三 瑶族道教的社会参与和认同

四 边缘与归属——瑶族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结语

分化与叠合现象中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

一 神圣性的分化与文化符号的凸显

二 神圣性叠合中的文化认同的建构

三 分化与叠合现象中的儒教文化认同的建构模式

道家与道教

道教“六天”概念的形成及发展

一 东晋《上清经》的思想之中“六天”的概念与佛教的六天的概念

二 东晋、南北朝时期《上清经》之中所见“六天”的概念

三 《灵宝经》之中所见的“六天”的概念

结语

“丹道与《易》道”刍论

一 《易经》是丹道的理论基础

二 古代内丹家对《易》道的重视

三 以《易学发隐》为例刍论“《易》道与丹道”

乡村儒学

乡贤、乡贤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一 贤人与圣人

二 乡贤、乡绅与儒家文化

三 弘扬乡贤文化的现代意义

四 乡贤文化的世界视野

儒学研究

张皇师道

一 “出为帝王师,处为天下万世师”

二 以见龙为家舍

三 反身而万物一体

四 王艮师道观之评价与影响

儒者之隐与道家之隐

一 《论语》中的隐士

二 儒者之隐

三 道家的隐者

四 儒道的结合

论苏洵伦理思想的三重蕴含

一 奇才为用:人才观念

二 智信并用:德性主张

三 义利相用:功利主义

儒道研究(第三辑)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卢国龙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儒道研究(第三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国际孔孟学刊(第二辑) 电子书
《国际孔孟学刊》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
老子道文化研究(2019年第2辑) 电子书
本辑共收录了13篇文章,主要涉及老子与道家思想、道家文化研究、道家文本解读、道教与社会等方面内容。
王学研究(第八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八辑。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电子书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
王学研究(第九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