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评论(总第13卷)

法律史评论(总第13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四川大学主办的法律史学研究集刊,集中了法律与历史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包括法律史研究论文、评论和法史学新作的书评。本册为第13卷。

内容简介

本期专论部分刊载两篇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即李平关于传统中国杀人偿命观、郑智关于“情实”问题的研究,以及四篇从魏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法律史研究成果,即邓长春的西晋泰始律令研究、王炳军的唐代“天下法”研究、项巧锋的清初推官制度研究,以及唐华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司法改革的研究。

书评部分刊载魏敏翻译的高见泽磨对寺田浩明新著的推介。

人物部分刊载刘璐对清末民初法政人物杨荫杭的研究。

史料部分刊载周聪、陈佳文选校的民国荣县商会档案。

作者简介

编者里赞,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专论

中国历史中的杀人偿命观演绎及其现代启示

一 问题

二 杀人偿命观的源与流

三 杀人者死与不共戴天

四 传统观念中杀人偿命的合理性

五 启示与今鉴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巫术渊源

一 礼制规制下的身体思维模式

二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身体思维模式

三 身体思维模式的巫术渊源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一 西晋礼法之治概说

二 礼法之士与泰始律令的制定

三 《周礼》与泰始律令

四 丧服礼制与泰始律令

唐代华夷关系理想图景下的“天下法”解析

引言

一 唐代“天下法”释义

二 “天下法”的主要规则: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

三 “天下法”的形成:天下秩序的法律化

四 “天下法”的意旨:华夷关系理想图景

结语

清初的推官及其裁废

一 明以后推官的职掌及在人事任用上的地位

二 互为表里的历史:清初巡按御史与推官的唇亡齿寒机制

三 清初推官被裁与巡按御史被裁之间的关系

四 推官被裁的其他原因:相应各种机制的崩溃与满人的制度取向

五 推官被裁废后地方行政格局的再调整

结语

司法改革为何会“运动”起来

一 “三反”前的司法工作:形成了发起司法改革运动的部分原因

二 “三反”运动:促使了司法改革运动的发起

三 司法改革运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书评

寺田浩明著《中国法制史》

人物

清季杨荫杭的法政活动与思想轨迹(1899~1911)

一 学法之途:从日本到美国

二 转变:同革命的离合

三 译著:宣传与谋生

四 结语

史料

民国荣县商会档案(上)

1.《荣县商会章程》

2.《荣县商会分事务所简章》

3.《荣县商会现行章程》

4.荣县商会会长、副会长、会董、特别会董:

5.荣县商会事务分所造报名册汇编

会议综述

首届法律与历史学术沙龙暨《法律史评论》年度交流会会议综述

一 情理与法(一)

二 情理与法(二)

三 法律的文本与实践

四 法律中的人

五 《法律史评论》作者交流

第四届地方档案与文献研究学术研讨会法史综述

首届三校法律史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综述

一 传统中国立法与近代化

二 法制变迁与社会情理

三 社会转型与法律思想

四 法史读书与研究方法

《法律史评论》稿约

法律史评论(总第13卷)是201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里赞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法律史评论(总第13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经济法论丛(2019年第2期总第34期) 电子书
本集刊长期以来聚焦于经济法专业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研究,是本领域国内创办最早,持续出版且数量最多,影响力最强的刊物。
近代中国的法律与政治 电子书
本书不仅充分展示了近代法律史研究的前沿成果,也为法律史研究扩展了新领域,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
法律与伦理(2018年第2期/总第3期) 电子书
《法律与伦理》定位在法学与伦理学的交叉研究上,以问题为导向,秉持兼容并包的原则,开拓一片法学家与伦理学家自由交流的学术空间,构筑有助于互相理解、凝聚基本共识的思想论坛。本书是第三期,重点关注的是法治与德治如何结合,涉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信任伦理、环境伦理、医患纠纷、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以及增值税等相关问题。
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香港法律文化专题 电子书
本书为《法律文化研究》第九辑,以香港法律文化为专题。
清代法律的常规化:族群与等级(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电子书
一本书看清代法律走向常规化的演变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