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陈其广的研究领域涵盖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当代经济,主要关注农村农业改革和科技创新。
内容简介
陈其广早期的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侧重中外贸易与投资、工农业相互关系;转入当代经济研究后,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农村农业改革、科技创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互关系、战略与决策管理。其间,1995—1996年组织完成了北京市科委和国家科委分别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调研项目,获得好评。1997—2004年参加了所在微观经济研究室“国有企业产权交易行为分析”、“90年代中国公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价和前景分析”等重点研究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作者小传
上海地区对外贸易、外资设厂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初探(1895—1914年)
一 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 外资设厂发展变化的一些趋势
三 对外贸易与外资设厂之相互关系
结语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 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 企业家——创新的推行者
三 经济发展在时序上的形式展开——熊彼特的周期理论
从中外对比角度看近代中国人口的社会经济影响
一
二
三
四
五
1992—1994年北京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前言
(一)北京地区科技概况
(二)调查分析方法及主要指标含义
(三)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第一部分 北京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被抽样调查单位概况
(二)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第二部分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源头,从立项开始就为转化打基础
(二)健全完善对促进成果转化更有利的成果交易方式
(三)有效解决成果转让纠纷所依靠的条件及方法
(四)建立来源广泛、选题科学、管理严格的科技项目风险投资基金组织
(五)中试基地问题虽尚未完全解决,但是也不必由政府专门投资建立公共中试基地
“八五”期间我国部分主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建议(节选)
一 资金短缺是普遍现象,但具体症结要详细分析:在政府有限的科技投入并未得到充分运用的同时,社会资金的吸引和利用不足
(一)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各个环节中最缺乏资金的是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化生产和设备购置
(二)政府拨款和横向委托付款的权责利关系被认为对成果转化最有利,风险投资和多方合资被认为最不利
(三)横向委托和多方合资是成果转化资金的有效来源,要扬长避短,发挥其积极作用。关注横向委托和多方合资两种资金来源方式在今后可能的前景是有决策参考价值的
(四)筹资成本过高和筹资渠道单一被认为是目前影响成果转化资金筹集的主要原因
二 成果成熟程度直接影响成果应用,应加强成果的中试放大工作
(一)成果的成熟度对成果应用率有明显的影响
(二)有关成果成熟程度的若干问题
三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在成果鉴定、成果产权的确认和保护以及中介机构等方面
(一)成果鉴定被排在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第一位
(二)中介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亟须改进完善
四 政府在促进成果转化的工作中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有所为”在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是“稳住一头”
(二)在一些目前市场调节“失灵”的领域加强政府参与
(三)要从立项开始,全过程地关注项目成果的技术先进程度和成熟程度
国企改革中若干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等同于全面私有化,也不是简单地弱化政府职能
二 要做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搞好廉政建设
三 “抓大放小”不应该一刀切地“留大卖小”,更不等于“留坏卖好”
四 切实保障工人群众有机会依法合规地参与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监督企业经营行为
中国百年工农产品交换比价变化的成因
一 工农业生产及产品的特点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二 工农业劳动复杂程度不同对工农产品交换关系的影响
三 人口压力及工农产品价格构成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四 供求关系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1.对近代中国工农产品价格决定方式的分析
2.进出口贸易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3.商品流通过程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五 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六 工业生产发展阶段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七 商品运输过程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八 非经济因素对工农产品交换比价的影响
产权改制与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原公有制企业产权改制中和改制后职工持股情况
(一)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企业中员工持股情况
(二)改制后企业中职工的持股比例
(三)职工离开企业后是否可以继续持有其在改制中获得的股份
二 企业管理组织构成中的职工地位和作用
(一)董事会成员的来源
(二)监事会构成中的职工地位和作用
(三)按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类型来考察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构成
三 与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在企业决策中的影响
(一)职工就业等问题在企业产权改制决策过程中的影响
(二)职工在企业日常经营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企业产权改制中及改制后与职工地位和作用相关的政府行为
(一)地方政府是原公有制企业产权改制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纠纷解决方式中政府的作用
(三)与职工利益有关的政府服务
五 结束语
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中的若干方法问题探讨
农业统计的准确性与宏观问题的定量分析
要全面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多因素现象分析
要认清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而不仅仅关注现象
城乡协调发展视野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目标探讨
一 “以人为本”
二 “安全、有效、经济和可持续”应是我国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基本目标
(一)安全
(二)有效
(三)经济
(四)可持续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助力中医药生存和发展
一 近一个时期,医药问题已成为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
二 要抓抢大好机遇、开创崭新局面,就必须勇敢面对、深入分析和认真解决影响中医药健康、自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此方面可能有其独到功能
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助力中医药健康、自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作用方向
重塑生存模式的有效途径
中医药的文化性质认定
中医药符合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方向
传播中医药重在文化沟通
实施宪法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基本方针,应以真正落实“中西医并重”为医药卫生工作中心任务
一 宪法相关规定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医药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都是“中西医并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未真正落实
二 “中西医结合”定性既不清晰、认识也难统一,应该仅仅作为对未来医药技术变革的主观设想之一来对待
三 重“中西医结合”轻“中西医并重”,对我国中医药和医药卫生体系的健康、自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严重不利影响
四 坚决实施宪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西医并重”基本方针,有必要对现行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做重大调整
中医药作为国家战略构成的六大特性和价值
一 医药卫生战略
(一)经济角度:承受力约束刚性和效益有利性
(二)技术角度:有效性和合理性都是硬道理
二 经济战略
(一)普及中医药服务可以明显提高医药卫生领域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中医药是我国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三农”经济、边远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尤为明显
(三)中医药是我国在全球医药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三 文化战略
(一)中医药既有科学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科技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二)文化是国家在当代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决定因素之一,是国家竞争软实力的构成部分
四 安全战略
(一)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立国兴邦之本,中医药为此提供了双重安全保障
(二)除了民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之外,中医药还为我国民族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安全保障
五 生态文明战略
(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新时期一切工作包括医药工作的战略导向
(二)精神文明也是生态文明构成要素,“大医精诚”是构建新时期人际生态和谐切入点之一
六 科技创新战略
(一)中医药是新时期我国实现自主原始创新最具潜力的领域
(二)中医药哲学观和方法论对科技创新基本方向独具重大指导意义
编选者手记
陈其广集是202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组编。
得书感谢您对《陈其广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