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化自信

道德文化自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深入探析道德文化自信,理论启示助力建设道德中国。

内容简介

“道德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本书将对“道德文化自信”这一概念的内涵、内部构成要素、社会呈现形式以及中华民族树立道德文化自信的意义和价值等展开深入系统地探析。本书的研究主题和内容契合党中央倡导文化自信的大时代背景,也反映当代中国民族树立道德文化自信的紧迫现实需要。本书作者在书中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和西方人的道德文化自信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中华民族对道德文化自信的特殊诉求与建设“道德中国”的紧密关系,提出的主要思想对我国推进道德文化建设具有理论启示。研究道德文化自信问题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导论:文化自信三题

目录

第一章 道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核心

第一节 自信、道德自信与道德文化自信

第二节 道德文化自负与道德文化自卑

第三节 道德文化自信与道德文化自觉

第二章 道德文化自信的内部构成要素

第一节 道德思维与道德思维自信

第二节 道德价值观与道德价值观自信

第三节 道德精神与道德精神自信

第四节 道德人格与道德人格自信

小结

第三章 西方道德文化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

第一节 西方文明的道德文化维度

第二节 资本主义道德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第三节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根源及其道德文化傲慢

第四节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危害

第四章 现代新儒家的儒家中心主义思想

第一节 现代新儒家对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拒斥

第二节 现代新儒家对儒家中心主义的推崇

第三节 如何看待现代新儒家的道德文化立场

第五章 多元文化与道德文化自信

第一节 多元文化的共在与共享

第二节 伦理的普遍性与道德文化的多样性

第三节 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的道德文化自信

第六章 近代中国道德文化的自省与道德文化自信的重建

第一节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近代中国遇到的危机

第二节 近代中国道德文化的自省

第三节 近代中国道德文化自信的重建

第七章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第一节 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自卑问题的回应

第二节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自信特质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自信

第三节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普世理念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自信

第四节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自信

第五节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自信

第八章 道德文化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道德文化自信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

第二节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道德文化自信

第三节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道德文化自信

第四节 道德文化自信视域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际伦理意义

第九章 道德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战略

第一节 道德文化自信可以保护中国文化安全

第二节 道德文化自信可以促进中国文化发展

第三节 道德文化自信可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第十章 道德文化自信与公民道德建设

第一节 公民:作为道德文化自信的主体

第二节 公民道德:作为道德文化自信的载体

第三节 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道德文化自信的路径

第十一章 道德文化自信与中华道德文化的对外传播

第一节 “走出去”战略与道德文化自信

第二节 “中国方案”与道德文化自信

第三节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传播与道德文化自信

第十二章 道德文化自信与道德中国建设

第一节 道德中国的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

第二节 道德文化自信对于道德中国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当代道德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践途径

后记

道德文化自信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向玉乔。

得书感谢您对《道德文化自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老子尹喜帛书《道德经》解注 电子书
本书对《道德经》进行了注释和译文。全书共八十一章,内容包括: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道”的感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师从自然;炊者不立自现者不明;物无弃财贵师之道等。
未来道德:来自新科技的挑战 电子书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未来科技与人类的命运如何相互作用,角度新颖,语言通俗易懂。
朱熹自然观与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对朱熹自然哲学思想进行梳理与研究,展示朱熹自然观在宇宙、生命、天人等方面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以朱熹自然观为切入点,研究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解读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代生态道德建设的价值意义;从生态视角出发,将当代生态道德建设与朱熹自然观、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老子》中的人生智慧.道德经精解 电子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老子》的文学普及读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老子》的成书过程及作者生平,并对《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列举了众多历史案例作为解读,从而让读者在了解古典哲学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人生智慧。
舍勒文集: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电子书
本书作者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