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美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联
内容简介
美国文化传统中根深蒂固的道德目标、梦魇般的拓殖追求、对主义和正义的热情以及摆脱精神腐败的渴望,使得基督教在现当代美国文学创作中,仍然发挥伦理和真理思辨方面的价值。《破碎的遗产:现当代美国文学与信仰危机》以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中基督宗教观念的流变为经,以盎格鲁一新教价值观与美国国家信仰认同、政治认同的关系,新教伦理与商业资本主义的关系,基督教与现代性因素的挑战,探索美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联。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绪言基督教文化与20世纪美国文学思想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章1890—1920:宗教伦理与资本经济的裂变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舍伍德·安德森:返回自然花园的工匠
一 精神的委顿与生产的困境
二 反讽的暗笑与野性的解脱
三 超验花园里的子民
第三节 德莱塞:镀金时代的以实玛利
一 自我弃绝的以实玛利
二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三 内心的灵光
第四节 《埃尔默·甘特立》:自我形塑的神棍
一 实用主义与原教旨主义
二 实业化的“宗教复兴”
三 原教旨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冲突
四 “不可知的向善力量”
第二章1920—1930:分析、迷惘与焦虑的时代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艾略特《四个四重奏》:思维模式的深层转化
一 二元对立思维的颠覆
二 二元平等的思想
三 自我分裂后的皈依
第三节 “敢于绝望的勇气”:《老人与海》的存在论神学阐释
一 海明威的病理性焦虑
二 现代人的存在性焦虑
三 存在的勇气
四 “参与到永恒之中”
五 爱的力量
第四节 时间的暴政: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历史视野
一 西方文化进化中的关键时间观念
二 康普生家族的复调时间观
三 克服时间的暴政
第三章1930—1960:抨击与保守的神学叙事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的使徒叙事
一 故事场景:流徙拓殖与商业腐败
二 角色描写:耶稣还是使徒
三 结构布局:使徒叙事
第三节 恐怖与战栗:奥康纳的启示之路
一 新教氛围中的天主教作家
二 怪诞中的震惊
三 理性思辨与启示信仰
第四节 没有指针的钟:麦卡勒斯的神学观
一 麦卡勒斯的“《圣经》情结”
二 “个体化上帝”的建构与解构
三 对基督性的追求
第四章1960—2000:本体论神学向宗教性伦理学的过渡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多克托罗《上帝之城》的反“神正论”叙事
一 神正论的危机
二 “上帝之城”的诗性空间
三 神学的隐匿
第三节 上帝的性别:《秀拉》对上帝造人神话的改写
一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圣经》创世神话
二 《秀拉》对“夏娃”的女性主义改写
三 《秀拉》对“亚当”的女性主义改写
四 秀拉——反叛的魔鬼,堕落的“夏娃”
附录一索尔·贝娄早期小说中的犹太人发展主题模式
附录二遗产是什么:菲利普·罗斯的犹太观
参考文献
后记
破碎的遗产:现当代美国文学与信仰危机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袁先来等。
得书感谢您对《破碎的遗产:现当代美国文学与信仰危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