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文库122·丛林: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

新知文库122·丛林: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走进澳大利亚内陆,探秘那些或繁荣或衰落的丛林小镇,佐以童年在维多利亚州吉普斯兰的经历和回忆,带我们在澳大利亚的风景和人物中展开一场启示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旅程。

正如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一样,丛林也被视为澳大利亚人的精神之源。对于澳大利亚人而言,丛林不仅指长满桉树的自然环境,还代表一种引以为傲的人文精神。

丛林精神体现的是澳大利亚乡村的生活方式、乡村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丛林人与自然博弈,像桉树一样吃苦耐劳、坚忍不拔。他们天生寡言少语,甚至听天由命,却足智多谋,注重实效。

作者简介

唐·沃森(Don Watson)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和公共演讲家。长年为澳大利亚的传奇电视剧《男仆报告》撰写政治讽刺剧本,电影作品则包括《控告上帝的人》和《激情》。在过去三十年,他在政治、历史和文化方面的文章及评论屡屡见诸澳大利亚各报刊,出版的专著好评如潮、畅销不衰,包括《流血之心的回忆》《死刑》《沃森的遁词词典》《美国之旅》《灵活的学问》《从林》《恶词》等。已两次荣膺《时代报》年度图书奖和独立书商年度图书奖,还曾获全国纪实文学奖、《信使邮报》年度图书奖、阿尔弗雷德·迪肯美文奖、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学会年度图书奖、沃克利奖、新南威尔士州长文学奖、菲利普·霍金斯澳大利亚文学金奖等。曾长期担任澳大利亚总理的演讲撰稿人,并定期举办职业写作艺术工作坊。现与作家克罗伊·胡珀及两个孩子居住在墨尔本。

章节目录

第1 章 皆大欢喜

第2 章 劳作丛林

第3 章 何谓丛林

第4 章 丛林不朽

第5 章 庇护亡灵

第6 章 文化碰撞

第7 章 努力生存

第8 章 翠绿花园

第9 章 城镇乡村

第10章 泛洪平原

第11章 万物皆硕

第12章 等候火灾

附录 澳大利亚国徽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新知文库122·丛林: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是2020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唐·沃森。

得书感谢您对《新知文库122·丛林:澳大利亚内陆文明之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埃及四千年珍宝 电子书
1.埃及四千年文明图鉴,古埃及文化的视觉盛宴 ·了解金字塔如何从传奇建筑师伊姆霍特普的阶梯式金字塔发展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胡夫金字塔。 ·了解古埃及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例如纳尔迈国王、孟图霍特普二世和图特摩斯三世。他们统一国家并扩大疆界,建立起辉煌的埃及帝国。 ·了解古埃及的女性王室成员:“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至上权力,奈菲尔塔利的宏伟陵墓,以及“埃及艳后”的神秘死亡。 ·了解古埃及令人称奇的金银宝藏:赛特哈索尔尤内特公主的精美首饰,少年国王图坦卡蒙的稀世珍宝,以及传奇之城塔尼斯的统治者普苏森尼斯的惊人财富。 2.作者权威,具备专业学历背景 本书作者为英国杜伦大学考古学和人类学博士,从2012年起任开罗美国大学出版社主管。他定期在杂志上发表关于埃及考古和历史的文章。著有《阿布辛拜尔和努比亚寺庙》(2019年)、《古埃及珠宝》(2020)等。 3.装帧精致,印刷精美,阅读体验好 大16开本设计,精装,采用特种纸张印刷,展示古埃及文明艺术之美。 4.亚马逊4.7星推荐 该书英文版上市后,在亚马逊网站评分为4.7,获得《亲爱精神》杂志、旅行网站、专业书评人、教育从业者的认可和推荐。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电子书
  群众文化基础知识   群众文化工作实务   群众文艺创作手册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案例选编   文化馆(站)服务与管理   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聊聊酱酒 电子书
这是一本关于酱酒的普及类图书。本书的作者是茅台镇一位从事20多年酱酒研究和酒文化宣传的知名人士,他分成几个章节给读者讲述酱酒市场的状况和发展情况、酱酒工艺、酱酒文化、酱酒品牌推广、酱酒营销方式以及酱酒的品评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测等。本书整体内容比较完整,条理清晰,语言通俗幽默,可读性强。
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 电子书
本书聚焦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变迁,在试图呈现中国百年历史景像的同时,力求通过社会文化史的脉络,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动因和时代特征,并从中寻求建构在历史事实基石上的理性认识,作者近四十年长期研究中国社会史,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不少论著在学术界影响深远,本书则致力于“整体史”意义上的融通,通过生动的个案研究与历史反思,解释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脉络,进而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代史,对于学术界推动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也有示范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女性与亲情文化.历史人类学小丛书 电子书
本书基于作者及其亲族长辈的亲身经验、经历,结合地方文献,探讨了较广泛地存在于湘东南一带的“讨鼓旗”习俗,分析其形成的历史人类学逻辑。并延伸探讨湘东南一带迥异于北方民歌《小白菜》流传地域(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女性对于不同类型子女(丈夫与前妻所生子女、本人与前夫所生子女)的亲情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人类学与历史文化地理理念,提出“亲情的地域类型”学术概念。这一概念可望在其他地域的同类研究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