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之後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獻給全天下的媽媽和女兒

在母親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孩子

美國亞馬遜讀者感動推薦

「我想永遠收藏這本讓我哭著大笑的書,也希望永遠都用不上它。」

如果有一天,媽媽突然走了⋯⋯

沒有媽媽的陪伴,誰來提醒我收拾房間?

誰能煮出那熟悉的滋味來安撫我的胃?

當我遇到對象,誰能告訴我他是不是對的人?

誰來幫我面對生孩子的恐懼?我又該如何讓孩子認識外婆?

也許,如果,媽媽可以給我寫本筆記,

教我解決這些大小問題,教我去適應她已離開的事實⋯⋯

插畫家女兒哈莉在某個失眠的夜晚,意識到母親總有一天會比自己先走一步。

她害怕地想像母親死後的各種可能情況,想像她會錯過多少重要的時刻。

隔天早上,她要求母親蘇西寫一本「媽媽離世指南」給她,逐步指導她如何度過沒有母親陪伴的日子,

包括「煮一鍋咖哩治療心碎」、「想念我時唱一首歌」,或是「記得對自己的身體好一點」。

母親蘇西幽默又機智的文字,搭配哈莉真摯而強烈的插圖,讓這本書成了最棒的人生禮物。

每一位讀者看了都淚眼汪汪又哈哈大笑,深刻體會愛與失去,記得珍惜和心愛的人相處的每個時刻。

作者简介

蘇西·霍普金斯(Suzy Hopkins):前報社記者,自2008 年在加州出版了一份季刊(Friends Neighbors,www.seniorfan.com),為戰後嬰兒潮世代和老年人提供服務。她也是哈莉的媽媽,目前定居於加州哥倫比亞市。

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插畫家暨作家,你可以在《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Lenny、BuzzFeed、Awl 等媒體看見她的作品。她的手繪創意日誌《Brave New Work》於2007 年由MoMA 美術館出版。她也是蘇西的女兒,目前定居於洛杉磯。

吳愉萱: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譯有《不會寫字的獅子》、《我等待》、《敵人》、【哲學思考遊戲】系列書籍等。

我離開之後是2019年由三采文化出版,作者蘇西·霍普金斯著。

得书感谢您对《我離開之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妈!这是我的人生 令人又哭又笑的母女成长实录 电子书
12个热点话题,你的教育困惑都在这里!那些我踩过的坑,希望你不要再踩。12个热点话题,畅聊学区房、课外班、成绩排名、升学实验班、高考、职业女性、家长会、大学选专业、儿童心理、爱与家庭、爸爸角色……用**“反**”,讲述孩子成长中会遇到的各重要节点,帮孩子与家长找到幸福人生的关键拼图。国内少有的母女双视角作品,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看到自己!取材真实,文笔清新。母女双视角写作,你有多久没听过孩子的心声了?有时候,你认为你了解你的孩子或父母,但其实你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他们。毫无保留的“直路弯路分享”,现身说法,深度思考,帮你提前预知**“后果”。不好意思,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家长阅读可避坑,大朋友阅读可治愈原生家庭。百万级爆文作者倾情自述,我们一定要这样长大吗?Vista看天下《北京第一代“**”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到最后,反倒被娃鸡》百万级爆文背后的故事。不说教,不枯燥,真实的搞笑与震撼,帮你了解“最熟悉的陌生人”。为新手父母、成长过程中的青少年、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关注者,提供了真实、诚恳和多维的生涯教育借鉴。
超实用的手账简笔画涂鸦宝典 电子书
1.快节奏生活中的快节奏绘画,只需5分钟,画出有爱的图形。 2.图例上百种,围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3.作者为专业插画师并曾任大学插画专业教师,熟悉插画学习过程的一一滴。长期为多家杂志绘制插图,出版有多本动漫插画教学书籍,活跃于图书、杂志领域。
山之四季 电子书
把一天的时间,分配一些给自然、诗意与哲思。
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 电子书
国内心理学与教育领域10多位专家学者联袂推荐,包括发展心理学家、全国儿童发展追踪项目人陈会昌,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亲子作家李峥嵘等10多位业内人士。 并非单纯的教育类图书,而是从近年大家普遍认可的原生家庭、亲子、依恋的角度,来帮助新手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毕业于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在做亲子关系咨询的几年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父母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如何影响孩子对亲密关系的看法? 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和下一代的关系? 情绪管理会给孩子和整个家庭的“气压”带来哪些影响? 父母看待和评价自己的方式,会如何影响孩子的职业发展? 关系决定关系,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养技巧,《依恋与12种亲子关系力》帮大家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认识孩子。
智慧妈妈的亲子整理术 电子书
面对家中杂乱的场景,你一定迫切希望习得一个秘籍解决所有问题,但你有必要先弄清,童潼著的《智慧妈亲子整理术》的重点并不在于妈妈们自己如何高水平地完成整理,而是掌握亲子整理术,带领孩子一同解决。生活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代替,包括父母。孩子整理意识的培养在一岁半即可开始,三岁左右才是黄金时期。也就是说,大众所认知的孩子整理意识的培养期足足晚了七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做不到,不需要,却往往错过了较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