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灾害事件中的媒介功能:以20世纪以来日本重大地震为例

日本灾害事件中的媒介功能:以20世纪以来日本重大地震为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分析20世纪日本6次重大地震媒介传播,总结借鉴经验。

内容简介

研究选取关东大地震(1923年)、东南海地震(1944年)、三河地震(1945年)、新泻地震(1964年)、阪神·淡路大地震(1995年)以及东日本大地震(2011年)等20世纪以来日本灾害史上6次重大地震灾害中的媒介信息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下,分析各种形式的媒介在历次地震中的功能发挥,最终梳理出日本灾害事件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媒介功能发展变化的轨迹,并总结出可供我国媒体实践参考的借鉴经验。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 理论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二 实践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概述

二 具体研究方案与思路

第五节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难点

二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社会学视野下的灾害与媒介研究

第一节 三种视角下的灾害概念

一 三种研究视角下的灾害

二 本书中的灾害界定

第二节 灾害社会信息理论:研究灾害媒介信息传播的路径

一 灾害社会学及其主要理论路径

二 灾害社会学研究中的社会信息理论路径

三 日本灾害社会信息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四 总结

第三节 灾害情境下基于媒介功能论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 何谓功能

二 媒介功能论:以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大众传播

三 灾害社会学视野下的媒介功能分析框架

第四节 日本主要地震事件中媒介传播的相关研究

一 关东大地震中媒介传播研究相关文献回顾

二 东南海地震及三河地震中媒介传播研究相关文献回顾

三 日本新潟地震中媒介传播研究相关文献回顾

四 阪神大地震中媒介传播研究相关文献回顾

五 东日本大地震中媒介传播研究相关文献回顾

第三章 印刷媒介时代:关东大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关东大地震概况及本章研究思路

一 关东大地震概况

二 具体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关东大地震与印刷媒介的发展

一 关东大地震发生前:关东地区印刷媒介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二 关东大地震:给关东地区印刷媒介带来致命打击

第三节 号外:震后非常时期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一 灾害带来的物理性破坏与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 号外:震后非常时期解决信息需求与传播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三 典型号外分析:以《东京日日新闻》号外为例

四 号外的功能定位

第四节 逐步恢复中的报纸报道分析:以《东京日日新闻》为例

一 版面数量:反映出版的动态

二 头条的内容:反映报纸关注的重点

三 连续报道、解释性报道、评论性文章以及专栏的情况

四 广告的刊载:广告慰问文的出现

五 避难者名单的刊登

六 《东京日日新闻》晚报的出现

第五节 “朝鲜人虐杀”事件的报道分析

总结 关东大地震中媒介功能之考察

一 实践的视角:关东大地震中媒介所发挥功能的总体评价

二 理论的视野:媒介功能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第四章 电子媒介时代(1):东南海地震、三河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被隐藏的地震

第二节 关东大地震后日本媒介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 第一阶段:关东大地震后报纸的复苏与广播的登场

二 第二阶段:大众媒介成为战时宣传的舆论工具

第三节 东南海地震及三河地震中媒介传播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 报纸报道期间的选择

三 报纸报道选取途径与方式

四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东南海地震、三河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一 报道数量及变化趋势

二 相关报道所在的版面分析

三 报道在版面所占的篇幅

四 报道的具体内容

五 东南海地震和三河地震报纸报道总结

第五节 广播媒体有关地震的报道情况

总结 东南海地震和三河地震中媒介功能之考察

一 东南海地震和三河地震中的媒介功能

二 史料佐证:东南海地震中的媒介控制

第五章 电子媒介时代(2):新潟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新潟地震概要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媒介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 占领期的媒介:实现民主化的改造

二 商业广播的出现:打破公共广播垄断的历史

三 电视的登场:电子媒介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节 新潟地震中大众媒介功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 期间选择

三 报道选取途径与方式

四 具体研究手法

第四节 新潟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一 报纸报道数量及变化趋势

二 报纸地震相关报道所在的版面分析

三 报纸报道的内容倾向呈现

四 新潟地震中的号外:非常时期的传播方式

五 典型个案研究:《新潟日报》的灾害报道

第五节 新潟地震中的广播电视报道分析

一 震后紧急期的应对:从中断播出到恢复播出

二 公共广播电视NHK新潟放送的应急对策及报道情况

三 商业广播电视BSN新潟放送的应急对策及报道情况

总结 新潟地震中的媒介功能之考察

一 实践的视角:新潟地震中媒介所发挥功能的总体评价

二 理论的视野:媒介功能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第六章 多媒体时代:阪神大地震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阪神大地震概要及本章研究思路

一 阪神大地震概要

二 本章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第二节 阪神大地震发生时的媒介环境特征

一 报纸发展的变革

二 广播电视发展的变革

第三节 阪神大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一 报纸报道的整体情况

二 阪神大地震中的号外

三 典型案例分析:灾区地方报《神户新闻》的地震报道

第四节 阪神大地震中的广播电视媒介分析

一 阪神大地震中广播电视媒介所面临的挑战

二 阪神大地震中广播电视媒体报道的特征

第五节 新媒介形式在阪神大地震中崭露头角

一 社区媒介(Community Media)在地震中的信息传播

二 局域网、互联网媒体的灾害信息传播

总结 多媒体环境下灾害中媒介功能的考察

一 实践的视角:阪神大地震中媒介所发挥功能的总体评价

二 理论的视野:媒介功能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第七章 媒介融合时代: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媒介功能研究

第一节 东日本大地震概要及本章研究思路

一 东日本大地震简介

二 本章研究总体思路

第二节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的媒介环境特征

一 日本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二 互联网技术给媒介带来的变化

第三节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报纸报道分析

一 全国报纸和灾区地方报纸震后一个月内报道总体情况

二 个案研究:《朝日新闻》在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功能

三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报纸社论

四 东日本大地震中号外的发展变化

第四节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广播电视报道分析

一 震后紧急应对:广播电视有关东日本大地震的第一报

二 广播电视在东日本大地震中的特别报道

第五节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新媒介与媒介融合

一 新媒介在东日本大地震中的信息传播

二 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合力

总结 东日本大地震中的媒介功能之考察

一 实践的视角:东日本大地震中媒介的功能定位

二 理论的视野:媒介功能理论框架下的分析

第八章 日本灾害事件中媒介功能的变迁及媒介传播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日本灾害事件中媒介功能变迁的考察

一 实践的视角:灾害事件中媒介传播的变迁

二 媒介特征的视角:不同媒介在灾害事件中的功能定位

三 媒介功能理论框架下的考察

第二节 日本灾害事件中媒介信息传播实践的启示

一 宏观层面:国家对灾害相关法律和制度方面的建设

二 中观层面:媒介应急机制的建设

三 微观层面:各媒介形式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经验

参考文献

后记

日本灾害事件中的媒介功能:以20世纪以来日本重大地震为例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高昊。

得书感谢您对《日本灾害事件中的媒介功能:以20世纪以来日本重大地震为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汉藏语音韵对应研究:以杨福绵汉藏音韵研究成果为例 电子书
本书是通过汇编杨福绵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汉藏语比较研究的一部著作。本书以学者论著为研究对象,对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将学者们提出的汉藏语同源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力图概括规律或提出问题与意见。本书主要通过对杨福绵的关于汉藏语同源词的重要论文进行翻译整理归类,把其中出现的兼具汉语和藏语同源词的词项归纳为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表,对杨福绵汉藏语同源词在音韵上的对应体系和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古汉
陌生日本的一瞥 电子书
日本版《聊斋异志》,完美呈现十九世纪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
农村二孩生育试点三十年:以全国持续放开农村二孩生育试点的翼城县为例 电子书
本书总体报告全面介绍翼城县农村“放开二孩生育”政策的具体内容,计划生育工作的执行情况、主要工作成果和基本经验,提出依法有序放开农村二胎生育的建议;分报告着重介绍翼城县四个村庄放开农村二孩生育的执行情况和二孩生育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专题报告重点对翼城县放开农村二孩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残疾人、农村妇女、农村教育、农村家庭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等展开研究,对翼城县放开农村二胎生育作了多角度
饱食穷民(日本世相系列) 电子书
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饥饿致死。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真实记录,一代名记笔下的世纪末图景。
《白氏文集》日本传播史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