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话

三国史话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吕思勉关于三国史和文学的通俗作品,有深入辨析和独到见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一部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能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只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目标受众群:敬慕吕思勉先生严谨治学精神的读者;史学爱好者;《三国演义》的爱好者和资深研究者。

作者简介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曾在多所大中学校任教,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学生中包括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品有《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中国民族史》《理学纲要》等。$$$$$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先生,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著名史学家。由于出生书香世家,15岁入县学。曾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历史研究法》、《史学四种》、《中国民族史》、《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宋代文学》。$$$$$吕思勉,字诚之,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生于1884年2月27日,他和陈垣先生、陈费恪先生、钱穆先生一起被推重为“现代史学四大家”。吕思勉对经学、文字学、文学亦有独到见解。晚年想通读《道藏》,研究道教思想,为后人开辟途径,惜未如愿。于1957年10月9日逝世于上海。$$$$$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是中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生于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自学成才。自1905年始,先后任教于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文史大家钱穆、赵元任等都是他的学生),并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1926年后,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省政协委员。

吕思勉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一生著述800多万字,其著作有1923年出版的《白话本国史》四册,后又著成《吕著中国通史》两册。晚年从事断代史研究,先后出版有《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著作,还著有《中国民族史》、《史通评》等作品。

吕思勉是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方面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先生对其颇为推重,曾说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不仅是一位史学专家,而且对经学、文字学、文学都有深刻研究。他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为人诚朴,谦虚谨慎,深为时人所称道。$$$$$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汉族,江苏常州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世代仕宦”的书香之家的他,十二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是我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标榜任何一派,而是别具一格的一家。但长期以来,在史学研究中,学者们比较重视对陈垣、陈寅恪、钱穆等人的研究,对吕思勉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这与吕思勉在学术上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史学界亟需加强对吕思勉史学成就的研究,尤其是对他史学思想的研究。把握他史学思想的特点和精髓,这无论是对于更好地继承、发扬他的史学思想,还是科学地把握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推进当代史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故本文拟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吕思勉的史学思想做进一步的研讨,虽然仍不能说全面,但在内容上力求有所拓展。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吕思勉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渊源,第二部分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一 楔子

二 宦官

三 外戚

四 黄巾

五 历史和文学

六 后汉的地理

七 董卓的扰乱

八 曹操是怎样强起来的

九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十 袁绍和曹操的战争

十一 赤壁之战的真相

十二 刘备取益州和孙权取荆州

十三 替魏武帝辩诬

十四 从曹操到司马懿

十五 替魏延辩诬

十六 姜维和钟会

十七 孙吴为什么要建都南京

十八 司马懿如何人

十九 司马氏之兴亡

二十 晋代豪门斗富

三国史话是2016年由紫云千阅出版,作者吕思勉。

得书感谢您对《三国史话》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会馆史话 电子书
资料详实,是一本了解中国会馆文化的好书。
赣剧史话 电子书
对以往一些有关赣剧历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尤其是对于赣剧与古老的弋阳腔、青阳腔的关系,以一种新的视角,进行了客观的叙述。
阜新史话 电子书
是一本广大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阜新的普及读物,同时,也为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乡土史料。
电白史话 电子书
本书对电白县的建制沿革、历史演变、文化传承、人文风貌进行了系统介绍。
梓潼史话 电子书
一本书了解梓潼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