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国大后方抗战的历史影像画卷。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美国纪录片《苦干》,利用影像史学的方法来研究、考察抗战时期的重庆。
奥斯卡获奖彩色纪录片《苦干》(Kukan),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美国人雷伊·斯科特自1937年起,四赴中国摄制而成,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拍摄了抗战前期的上海、南京、广州、香港、南宁、贵州、重庆、成都、兰州、西宁等地,客观真实记录了1937年到1940年间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城市生活景象。
很为弥足珍贵的是,该片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了1940年8月19日、20日侵华日军飞机对重庆主城实施狂轰滥炸的全程纪录。本书从影视史学的角度研究重庆城市历史,是一项创举。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重庆近代城市历史研究丛书 编委会
总序 为城市存史
绪论 记录中国抗战大后方艰难岁月的史诗画卷
一、 《苦干》从历史风烟中重回公众视野
二、 《苦干》的全景展现
三、 《苦干》的荣光和力量
四、 两个美国青年创造的《苦干》
五、 《苦干》在当下的价值
(一)从中国抗战历史的角度看
(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角度看
(三)从中日关系的角度看
(四)从民族角度看
(五)从电影发展的角度看
六、 《苦干》的美国版本与中国版本
七、 《苦干》的多学科诘问
八、 由《苦干》开始尝试影像史学研究
(一)在“影像史学”逐渐兴起的潮流中,以《苦干》为代表的抗战大后方影像史料搜集整理为抗战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二)不断深化影像史学理论建构,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历史学特点的“影像史学”研究范式
(三)《苦干》和抗战大后方影像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意义重大
1.历史影像推动着对新闻史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完善新闻史学科体系
2.历史影像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抗日战争历史的认识,有利于从国际和两岸视角开拓抗日战争研究新领域
3.深化对中国史研究的认识,有利于完善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新体系
(四)关于《〈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
第一章 重庆 ——中国的战时首都
一、 中国的首都从南京迁到了重庆
(一)1939年的战时首都——重庆
(二)艰难的迁都决策
(三)天降大任于重庆
二、 一座内陆城市变成了战时首都
(一)斯科特:重庆,一座特殊的内陆山城
(二)打铜街:“战时中国的华尔街”
(三)火巷公路:战时首都城市格局的改变
(四)重庆:战时城市格局的基本形成
三、 抗战初期的国际伙伴
(一)战时重庆的外交使团
(二)来自西方的援助
四、 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宣传动员
(一)难忘的抗战宣传
(二)入脑入心的抗战动员
第二章 英雄之城:大轰炸下的重庆
一、 重庆大轰炸:人类战争史上无差别轰炸暴行的开启
(一)重庆大轰炸的基本概况
1.重庆大轰炸的背景
2.重庆大轰炸的准备
3.重庆大轰炸的实施
4.重庆大轰炸的过程
5.重庆大轰炸的典型事件
(二)重庆大轰炸造成的灾难
1.人口伤亡
2.财产损失
(三)大轰炸下的重庆抗争精神
1.重庆军民挫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图谋,保卫了战时首都
2.日军的狂轰滥炸给重庆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也极大地激发了重庆人民支持抗战的爱国热情
3.重庆人民的反空袭斗争树立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顽强奋斗的国际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 空袭防御体系:满城升起“红灯笼”
(一)红灯笼升起来了
(二)日军的轰炸机从汉口起飞了
(三)“世界上最完美的城市空袭防御系统”
三、 空袭下的市民生活:从容与镇定,坚强与乐观
(一)他们并没有恐慌
(二)总有人在轰炸中会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1.空袭时的服务工作
2.轰炸之后的服务工作
第三章 愈炸愈强:“八一九大轰炸”
一、 炸弹呼啸而下
(一)重庆上空又见日机飞临
(二)长江边上的重庆城浓烟四起
(三)“升腾的浓烟如双手般指向天空,希望得到上苍的怜悯”
二、 火舌吞噬了重庆
(一)燃烧的重庆城
(二)明知无济于事,也要奋力扑救
1.《重庆市警察局消防警察总队组织章程》
2.《火警处理办法》
3.《消防人员的救护守则》
4.《修正陪都空袭救护工作出力人员临时奖金给予办法》
5.《重庆市消防设备办法》
6.日常训练和管理
三、 家园毁于炸弹,但人民的精神不会被打倒
(一)“轰炸刚刚结束,每一个幸存下来的人已开始为重建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看看这里的人们,他们表现出了惊恐吗?”
(三)“轰炸摧毁了这个国家,但轰炸能打垮建立这个国家的人吗?!”
第四章 他们用“苦干”创造了《苦干》
一、 华裔女艺术家与美国记者的相遇
(一)李灵爱:奥巴马母校里唯一华裔女学生
(二)“我随性为之,又随性为之,再随性为之。”
附:李灵爱作品:
(三)女人也想开飞机救国
(四)想拍《苦干》的她,遇到了正在拍沙滩模特的他
(五)斯科特:拍些“不一样”的
(六)“虽然我只是一个黄皮肤女人,可你却是个胆小鬼!”
(七)变卖珠宝买来摄影机
二、 《苦干》是这样诞生的
(一)一个人+一台摄影机
(二)骑着小马拍山城
(三)不得不说还需要“命硬”
(四)竹筒中的秘密
三、 是的,《苦干》成功了
(一)林语堂作序
(二)热映十二周
(三)第一部奥斯卡纪录片
(四)白宫的20分钟到90分钟
(五)“走,我们去战斗”
第五章 70年后的“苦干”与《苦干》
一、 这70多年,你在哪儿?
(一)消失在历史的风烟中
(二)罗宾龙:又一个执着的华裔女性
(三)三年的寻找
(四)地下室里躺着的历史
二、 从历史风烟中回到重庆
(一)大洋彼岸的一封邮件
(二)第一次在重庆“露脸”
(三)罗宾龙的疑问:《苦干》与当今时代的关系
(四)一度终止的谈判
(五)签字雾都,《苦干》回到中国
三、 回到中国的《苦干》
(一)重庆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
(二)国内第一次公映
(三)《苦干》的“裂变”
附:全媒体报道《苦干》部分目录
第六章 起步与尝试:《苦干》开启新时间
一、 夯实《苦干》研究的基础
(一)还原电影《苦干》英语原版的真相:“斯科特完整修复版”
(二)实现电影《苦干》英语原版的中文译制:“中国重庆中译版”
(三)搜集和翻译美国电影《苦干》的历史资料
二、 开启以《苦干》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一)学术论文:集团作战初见成效
1.历史学视角的学术研究
2.从影像史学视角的学术研究
3.从新闻学及新闻史视角的学术研究
4.文化学视角的学术研究
(二)学术项目的设置
(三)学术交流的广泛开展
1.关于抗战影像史研究的新视角
2.关于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新视角
3.关于城市和区域史研究的新视角
4.关于侵华日军战争罪责研究的新视角
5.呼吁开启抗战大后方海外影像史料搜集整理的新领域
(四)学术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
三、 中国版《寻找〈苦干〉》:用《苦干》解读重庆大轰炸的历史
四、 美国版《寻找〈苦干〉》:《苦干》在美国也结出新果实
(一)美国版《寻找〈苦干〉》的诞生
(二)5年后:《寻找〈苦干〉》来到重庆,揭开《苦干》的谜团
(三)致敬《苦干》!致敬李灵爱!致敬斯科特!
(四)重庆学界称《寻找〈苦干〉》是中美学者共同开启的《苦干》研究在美国的新成果
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是2020年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勇。
得书感谢您对《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