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

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第11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1、《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是一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心理百科书,它由三位作者结合自己身为母亲的经验和所具有的儿童发展的专业知识而写成。自1975 年首次出版以来,不断再版,在美国市场上一直是同类书中的领导者品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2、《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介绍了儿童发展过程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就某些突出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对策,比如“如何应对可怕的两岁”,这些对于育儿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3、《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文字通俗、插图精美,内容科学、客观、全面、生动且贴近生活。它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每个关注孩子健康发展的人必备的优秀读物。

  4、《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译者团队成员都是儿童发展领域内的研究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她们怀抱着对学术和生活的热情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同时,本书的出版也是送给作为母亲和即将成为母亲的她们自己的礼物。

内容简介

  《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6编,共17章。它从怀孕开始系统全面的揭示了一个新生命诞生和发展的历程。第1编“走进孩子的世界”告诉你儿童发展科学家如何研究孩子的发展,指出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孩子的成长;第2编“人之初”阐述了怀孕、胎儿发育、产前护理、分娩、新生儿的特征等知识,并就这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第3~6编分别从生理、认知和心理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婴儿期和学步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以及“青少年期”孩子的成长过程,揭示了0~18岁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特征,揭示出儿童发展的规律。

  《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是一本集科学性、知识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好书,适合发展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以及关注孩子发展的父母和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黛安娜·帕帕拉(Diane E. Papalia),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博士。她在众多知名的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其中大多数是关于人的认知发展的,这是其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帕帕拉博士在智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她与萨莉·奥尔兹、露丝·费尔德曼合著的畅销教科书《发展心理学》现已更新到第10 版。

  萨莉·奥尔兹(Sally Wendkos Olds),一流的职业作家,她已在一些专业杂志上发表过200 多篇文章,同时也有7 本面向普通读者的著述问世,另外她还与帕帕拉博士合著了三本教材。她所写的书籍主题宽泛,既有专业教科书也有普通读物,其中 《多动症儿童的养育》一书荣获美国国家医学协会家庭服务奖。她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主修英国文学,辅修心理学。读书期间,她当选为美国大学优等生之荣誉学会学员,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露丝·费尔德曼 (Ruth Duskin Feldman),一流的职业作家和教育家,她参与了《发展心理学》的第4 版、第7 版、第8 版、第9 版和第10 版的写作,同时也参与了《孩子的世界》的第8 版、第9 版、第10 版和第11 版的更新。她还是《成人发展、老龄化和儿童发展》一书的合著者。她曾经是一位教师,对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深入和实际的了解,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她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并通过媒体向全国各地作关于教育和天才儿童的演讲。她毕业于西北大学,成绩优异,并被选为美国大学优等生之荣誉学会学员。

  译者简介:

  郝嘉佳,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毕业。

  岳盈盈,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毕业。

  陈福美,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博士毕业。

  郭素然,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毕业。

  赵 敏,北京风行在线技术有限公司用户研究工程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毕业。

章节目录

第一编 走进孩子的世界

第1 章 研究一个孩子的世界

第2 章 孩子的世界:我们如何去探索

第二编 人之初

第3 章 孕育新生命

第4 章 怀孕与产前发育

产前发育:三个阶段

胚芽期(受精~2周)

胚胎期(2~8周)

胎儿期(第8周至出生)

产前发育:环境的影响

母亲的因素

父亲的因素

产前检查与护理

产前护理的差异

孕前护理的需求

第5 章 分娩与新生儿

分娩与人类文化:分娩发生的变化

降低分娩风险

当代的分娩环境

分娩过程

分娩阶段

胎儿电子监测仪

阴道分娩和剖腹产

药物分娩与非药物分娩

新生儿

新生儿的大小和外貌

身体系统

医学和行为评估

觉醒状态及活动水平

分娩并发症及其后果

出生时体重轻

过度成熟

死 胎

支持性环境能够战胜出生并发症导致的

后遗症吗

新生儿与父母

分娩与连结

新生儿对母亲的需要

父亲的角色

育儿:跨文化的视角

第三编 婴儿期和学步期

第6 章 个体出生后前三年的生理发展与健康

发育与营养

发育模式

营 养

脑和反射性行为

脑发育

早期无条件反射

塑造脑:经验的作用

早期感知能力

触觉和痛觉

嗅觉和味觉

听 觉

视 觉

运动技能发展

运动技能发展的里程碑

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感知觉

埃莉诺和詹姆士·吉布森的知觉生态论

运动发展由何而来:西伦的动力系统论

文化对运动发展的影响

健 康

婴儿死亡率

免疫力促进健康

儿童虐待:虐待和忽视

虐待:事实及数据

起作用的因素:生态学观点

帮助受虐待儿童的家庭摆脱困扰

虐待的长期影响

第7 章 出生后前三年的认知发展

研究认知发展:六种视角

行为主义视角:学习的基本机制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婴儿的记忆

心理测量学视角:发展测验和智力测验

婴幼儿心理测验

评估家庭环境的影响

早期干预

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感知运动

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的亚阶段

模仿能力的发展时间是否早于皮亚杰所认为

的时间

关于客体和空间知识的发展

评价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

信息加工法:知觉与表征

习惯化

视觉和听觉信息加工能力

信息加工对智力发展的预测作用

信息加工与皮亚杰关于儿童能力发展的理论

因果关系

认知神经学视角:大脑的认知结构

社会-情境视角:在与照料者的互动中学习

语言的发展

语言的演变

早期语言发展的顺序

早期语言的特征

语言获得的经典理论:先天与后天之争

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

为识字做准备:大声阅读的好处

第8 章 出生后前三年的心理社会发展

心理社会发展的基础

情 绪

气 质

婴儿的发展问题

信任的发展

依恋的发展

与照料者的情感交流:互动管理

社会参照

学步期的发展问题

自我感知的出现

自主性的发展

道德的发展:社会化和内化

男婴和女婴之间的差异

婴儿期和学步期的性别差异

父母是怎样塑造性别差异的

与其他儿童的交往

兄弟姐妹

独生子女的社会化

职业父母的孩子

母亲就业的影响

早期的婴儿照料

第四编 儿童早期

第9 章 儿童早期的生理发展与健康

生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身体发育和变化

营养:预防肥胖

营养不良

口腔卫生

睡眠模式和问题

睡眠困扰与失调

尿 床

运动技能发展

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

艺术发展

左/右利手

健康与安全

意外伤害和死亡

健康:环境影响

第10 章 儿童早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学派: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前运算思维的发展

前运算思维的不成熟表现

年幼儿童有心理理论吗

信息加工取向:记忆的发展

基本过程和能力

再认和回忆

儿童期记忆的形成和保持

智力:心理测量和维果斯基取向

传统的心理测量

智力测量的影响因素

基于维果斯基理论的测验和教学

语言发展

词 汇

语法和句法

语用学和社交言语

语言发展迟缓

为读写作准备

儿童早期的教育

幼儿园的目标和类型

当代的学前教育项目

学前班的孩子

第11 章 儿童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自我的发展

自我概念和认知发展

自 尊

情绪理解和调节

埃里克森:主动对内疚

性 别

性别差异

性别发展的各种观点

游戏:儿童早期的活动

游戏的认知水平

游戏的社交维度

性别对游戏的影响

文化对游戏的影响

父母教养

训练方式

教养风格

特殊行为

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恐 惧

和其他儿童的关系

兄弟姐妹--或者没有兄弟姐妹

玩伴和朋友

第五编 儿童中期

第六编 青春期

第15 章 青春期的生理发展与健康

青春期:发展的过渡期

青春期是一种社会建构

青春期:危险和机遇并存的时期

发育期:儿童期的结束

发育期如何开始:荷尔蒙变化

发育期和性成熟开始的时间、标志和次序

早熟和晚熟的心理效应

青春期的脑发育

生理与心理健康

健康问题与健康行为

身体活动

睡眠需求

营养和饮食障碍

服用和滥用药物

抑郁症

青春期死亡

保护性因素:健康的环境

第16 章 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认知成熟的特征

皮亚杰理论的形式运算阶段

艾尔坎:青少年思维的不成熟性

语言发展

青春期信息加工的变化

道德发展

柯尔伯格的道德推理理论

吉利根的理论:关怀道德

亲社会行为和志愿者行为

教育和就业问题

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中学辍学

准备继续深造或参加工作

第17 章 青春期的心理社会发展

寻求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

玛西娅:同一性状态--危机期与承诺

同一性形成的性别差异

同一性形成的种族因素

性特征

性取向和性同一性

性行为

性传染病(STDs)

青少年怀孕与分娩

与家庭和同伴的关系

青春期叛逆是虚构的吗

时间分配的变化与人际关系的变化

青少年与父母

青少年和兄弟姐妹

同伴和朋友

反社会行为与青少年犯罪

沦为少年犯:遗传因素和神经学因素

沦为少年犯:家庭、同伴和社区影响是

如何互相作用的

长远展望

预防和治疗行为不良

成年初显期

孩子的世界是2013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作者[美]黛安娜·帕帕拉(DianeE.Papalia)。

得书感谢您对《孩子的世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亲子关系的重建 电子书
看清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实困扰,走出看似不可化解的亲子冲突。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家长(尤以7~16岁孩子家长为主)、初高中学生、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工作者、国际学校及国际教育服务机构、升学指导及生涯规划相关机构及从业人员 1.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十年教育观察与思考知行合一力作、教育“未来之书”,高效、高质陪伴孩子并塑造其健全人格,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和幸福感! 2.融合中西教育创见创举,全面解读世界名校录取趋势系统,提炼“世界课堂”的8大能力维度(阅读与表达力、信息技术素养、创造力、适应性与探索力、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好的心智习惯、善良与诚实、做有根的“全球公民”); 3.一部让孩子身心平衡发展的成长指南,一本帮孩子进入世界名校的策略手册,与万千家长一起告别教育焦虑。 4.提炼ABCDE阅读法、科技时代GPS信息技术素养3大能力、“T型少年”培养路径、3D逆向自律法则等,引领孩子变得出类拔萃; 5.19位国内外大咖联袂推荐:秦春华、丹尼尔.施瓦茨、戴维.凯利、位梦华、乌尔里希.伯温格、黄湘雯、葛如钧、刘轩、袁拔、万维钢、吴晓波、马骏、王强、郝广才、褚清源、熊浩、杨鸣镝、肖经栋、邹天; 6.少年商学院近400万高知家长用户见证,有效助力7-16岁孩子知识广度与思维深度提升,有效激发孩子学习自驱力与创新自信力; 7.参与共读,可获赠少年商学院名校通识体验课及相关教育前沿资源分享。
米粒儿不孤独:伴自闭儿成长的悟与行 电子书
这是一部曾经温暖了数千家庭的自闭儿成长手记,一曲关于母爱和成长奇迹的不朽赞歌。谨以此书,献给那些美丽的星星的孩子,那些伟大的父亲和母亲!你们从来都不孤单。
走进孤独的世界:为家长专业解读自闭症 电子书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活泼可爱的漫画,为自闭症家长深入浅出地讲解自闭症相关专业知识。
儿童恐惧心理学 电子书
适读人群 :从出生至12岁儿童的父母,学前或小学老师,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爱好者 1.作者背景专业 内容值得信赖 埃维·克罗蒂是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笔迹与心理学关系的文章;阿尔贝托·马格尼是一名外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埃维和阿尔贝托合著有《笔迹学》《笔迹与健康》《涂鸦的解读》。 2.及时发现并帮助儿童克服恐惧情绪 恐惧情绪并非总是完全直接而清晰地表现出来,也并不总是通过儿童的嘴巴说出来,特别是在过于专制和压抑的环境中。因此,作者建议父母和老师要特别留意儿童传递出来的非言语信息,即不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信息,如行为举止、发脾气、失眠、遗尿(尿床)、长时间哭泣或啼哭、吃手、乱涂乱画等。 3.从涂鸦中解读孩子的恐惧情绪 当儿童在涂鸦和绘画时,他们会传递出很多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涂鸦和绘画内容本身,还包括儿童操作的方式。因此,我们能观察到他们是如何握笔的、从哪里开始画、在纸上留下什么样的线条和用多大的力度、画面在纸张上所占的空间大小、涂鸦和绘画的形状…… 4.常见的34种儿童恐惧情绪及实用建议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作者将这些恐惧情绪整理成34个单独的标签,如害怕动物、害怕黑暗、害怕昆虫、害怕怪物和幽灵、害怕上学等。 在每种恐惧情绪标签中,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原因、发生年龄、心理类型、行为表现、演变、实用建议、这种恐惧情绪在涂鸦和绘画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