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史(上下)

古希腊史(上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皇家历史协会主席查尔斯·欧曼教授史学经典作品。

内容简介

《古希腊史》以希腊人的迁徙、发展、崛起、衰落为主线,以人口迁徙、地理、文明、战争为线索,剖析古希腊的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希腊历史画卷。希腊人究竟自何而来?他们为什么要在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建立殖民地?雅典和斯巴达分别由谁来建立?又分别是怎样的政治形式?为什么雅典和斯巴达崛起为希腊的霸主?而两个霸主之间又是怎样进行战争、联合,直到最后又全都突然衰落的?希腊和波斯帝国之间有怎样的纠葛?名垂后世的温泉关战役究竟是什么样的?雅典为什么会成为孕育古希腊哲学的土壤?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底比斯的崛起为什么会昙花一现?马其顿王国是怎样征服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又为世界带来了什么?在本书中,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作为人类历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古希腊的历史值得你细细品味。

作者简介

作者查尔斯·奥曼,英国著名军事史学家,皇家历史协会主席,牛津大学“奇切利”现代史教授,皇家考古研究所所长,皇家钱币学协会奖章得主。他的著作改变了人们对中世纪战争的理解,完善并改正了中世纪史料中碎片化的军事史及其种种谬误。一般认为,他通过中世纪残破的文献,重新构建起了中世纪战场的蓝图。其研究成果在欧洲军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古希腊史(上)

作者简介

华文全球史往期回顾

序言

第1章 希腊的地理环境

第1节 希腊半岛

第2节 希腊的高山

第3节 希腊的河流

第4节 希腊的湖泊

第5节 希腊的海岸

第6节 希腊的气候

第7节 希腊的主要分区

第8节 伊庇鲁斯

第9节 塞萨利

第10节 弗提奥提斯

第11节 埃托利亚、阿卡纳尼亚和西部列岛

第12节 斯佩尔凯俄斯河流域和温泉关

第13节 洛克里斯

第14节 帕纳塞斯山和德尔斐

第15节 维奥蒂亚的高山、多利斯、福基斯和维奥蒂亚

第16节 阿提卡和麦加利斯

第17节 埃维亚岛、科林斯地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高山

第18节 科林西亚、阿尔戈利斯和拉科尼亚

第19节 麦西尼亚、伊利斯、阿哈伊亚和阿卡狄亚

第20节 基克拉迪群岛和克里特岛

第2章 希腊民族起源

第1节 最早的居民

第2节 皮拉斯基时代

第3节 种族融合

第4节 希伦及其子孙

第5节 达纳俄斯、刻克洛普斯和卡德摩斯

第6节 腓尼基人和他们对希腊人的影响

第7节 腓尼基诸神

第8节 早期希腊的海上远征

第9节 史前其他外族对希腊的影响

第3章 《荷马史诗》和英雄时代的希腊人

第1节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第2节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成书年代

第3节 荷马时代的希腊民族

第4节 《荷马史诗》中的国王

第5节 《荷马史诗》中的贵族和普通民众

第6节 荷马时代的道德精神

第4章 古希腊的宗教

第1节 希腊的原始宗教及诸神的多样性

第2节 希腊宗教的特点

第3节 奥林匹亚众神

第4节 雅典娜和阿波罗

第5节 奥林匹亚竞技会

第6节 神示所德尔斐

第5章 大移民运动

第1节 塞萨利人、维奥蒂亚人和多利亚人

第2节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人

第3节 多利亚人及其历代国王

第6章 希腊在亚细亚的殖民地

第1节 小亚细亚

第2节 伊奥利亚移民

第3节 伊奥尼亚移民

第4节 伊奥尼亚城市

第5节 多利亚移民和克里特岛

第6节 小亚细亚的多利亚人

第7节 塞浦路斯的希腊人

第7章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人和莱克格斯律法

第1节 阿尔戈斯同盟

第2节 斐冬国王

第3节 麦西尼亚和拉科尼亚

第4节 多利亚诸城邦的多样性

第5节 莱克格斯和莱克格斯立法

第6节 莱克格斯的“大公约”

第7节 吉罗西亚会和公民大会

第8节 双王

第9节 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社会制度和家庭生活

第10节 斯巴达军制

第11节 监察官

第8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霸权地位的确立

第1节 斯巴达征服拉科尼亚

第2节 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

第3节 第一次麦西尼亚战争

第4节 第二次麦西尼亚战争

第9章 海外大殖民时代

第1节 移民起因和腓尼基贸易的衰落

第2节 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殖民地

第3节 米利都、昔齐库斯和锡诺普

第4节 奥德索斯、奥尔比亚和潘提卡彭

第5节 色雷斯、迈加拉、卡尔西登和拜占庭

第6节 西方的殖民地和哈尔基斯人

第7节 纳克索斯、叙拉古、卡塔拉、莱昂蒂尼和赞克勒

第8节 锡巴里斯、克罗顿、塔林敦、洛克里和利基翁

第9节 福西亚人和科林斯人

第10节 科林斯和克基拉的竞争

第11节 昔兰尼

第12节 埃及的希腊人

第13节 希腊殖民地的特点

第14节 殖民地和神示所的关系

第10章 僭主时代

第1节 “僭主”的含义

第2节 寡头们的崛起

第3节 寡头政治治理不善

第4节 科林斯的僭主们

第5节 短命的僭主政治

第11章 阿提卡早期历史

第1节 雅典君主制的终结

第2节 阿提卡派系

第3节 赛昂叛乱

第12章 梭伦和庇西特拉图

第1节 梭伦

第2节 雅典的债务问题

第3节 “解除负担法”

第4节 梭伦法令

第5节 议事会

第6节 公民大会

第7节 梭伦的各项法律

第8节 梭伦远游

第9节 内乱再起

第10节 庇西特拉图崛起

第11节 庇西特拉图的统治

第12节 克利斯提尼在德尔斐

第13章 亚细亚的希腊人和吕底亚王国

第1节 亚细亚希腊人的特点和利兰丁战争

第2节 吕底亚和米利都间的战争

第14章 波斯帝国的崛起

第1节 尼尼微的衰落

第2节 米底人和波斯人的宗教

第3节 居鲁士二世崛起

第4节 居鲁士二世与克罗伊斯之战

第5节 克罗伊斯的倒台

第6节 波斯人征服伊奥尼亚

第7节 居鲁士二世攻占巴比伦

第8节 居鲁士二世驾崩

第9节 冈比西斯征服埃及

第10节 冈比西斯自杀

第11节 大流士一世

第12节 行省制

第15章 大流士一世和希腊人:伊奥尼亚人的反抗

第1节 米太亚德和浮桥

第2节 波斯人在纳克索斯岛

第3节 伊奥尼亚反抗波斯帝国

第4节 萨迪斯遭到洗劫

第5节 波斯人入侵伊奥尼亚

第6节 拉德之战

第7节 起义失败的原因

第16章 雅典崛起

第1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占领雅典

第2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投降

第3节 雅典人和阿尔塔弗涅斯

第4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入侵阿提卡

第5节 雅典人占领卡尔基斯

第6节 克利斯提尼

第7节 陶片放逐法

第8节 新法令的影响

第17章 马拉松战役前的希腊

第1节 雅典和埃伊纳岛之战

第2节 斯巴达和阿尔戈斯之战

第3节 雅典人远征萨迪斯

第4节 米太亚德在雅典

第5节 阿里斯提德

第6节 迪米斯托克利

第7节 设防比雷埃夫斯

第8节 大流士一世威胁希腊

第9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与戴玛拉托斯国王的争吵

第10节 波斯帝国攻打阿提卡

第18章 从马拉松战役到薛西斯入侵

第1节 波斯人占领埃雷特里亚

第2节 波斯人入侵阿提卡

第3节 马拉松战役

第4节 雅典人取得胜利

第5节 战争胜利的精神内涵

第6节 米太亚德攻打帕罗斯岛

第7节 大流士一世驾崩

第8节 克莱奥梅尼离世

第9节 雅典与埃伊纳岛的第二次战争

第10节 抽签选举执政官

第11节 迪米斯托克利和海军

第12节 阿里斯提德遭到放逐

第13节 薛西斯一世计划入侵希腊

第14节 科林斯希腊代表大会

第19章 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腊

第1节 薛西斯一世的大军

第2节 薛西斯舰队

第3节 达达尼尔海峡

第4节 波斯大军穿过色雷斯

第5节 希腊人退守塞萨利

第6节 希腊联盟军队取得胜利

第7节 温泉关

第8节 阿提密西安之战

第9节 温泉关前的薛西斯一世

第10节 温泉关战役形势反转

第11节 列奥尼达一世及三百勇士被杀

第12节 温泉关战役的寓意

第20章 萨拉米斯海战和普拉蒂亚决战

第1节 萨拉米斯的希腊舰队

第2节 雅典的撤退

第3节 薛西斯一世攻占雅典

第4节 迪米斯托克利传信薛西斯一世

第5节 萨拉米斯海战

第6节 战争结果

第7节 薛西斯一世撤退

第8节 波斯舰队撤离希腊

第9节 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的争执

第10节 希腊人从科林斯进军

第11节 战前冲突

第12节 普拉蒂亚战役

第13节 希腊人占领波斯营地

第14节 米卡尔战役

第21章 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希腊人

第1节 意大利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第2节 锡巴里斯的毁灭

第3节 意大利民主制度的建立

第4节 麦西尼的建立

第5节 叙拉古僭主盖洛

第6节 迦太基人入侵西西里岛

第7节 埃特纳的建立

第22章 提洛同盟的起源

第1节 塞斯托斯围城战

第2节 保萨尼阿斯在拜占庭

第3节 反保萨尼阿斯哗变

第4节 反雅典阴谋

第5节 比雷埃夫斯加固防御

第6节 提洛同盟起源

第7节 反波斯帝国战争

第8节 保萨尼阿斯叛国

第9节 保萨尼阿斯之死

第10节 迪米斯托克利权威的衰落

第11节 阿里斯提德的改革

第12节 迪米斯托克利在亚细亚和他的死亡

第23章 雅典帝国的建立

第1节 阿里斯提德之死

第2节 雅典攻占斯库罗斯岛

第3节 欧利米登之战

第4节 纳克索斯岛叛乱

第5节 雅典人在色雷斯

第6节 伯罗奔尼撒半岛局势

第7节 斯巴达地震与希洛人起义

第8节 亚略巴古受到抨击

第9节 西蒙受到放逐

第24章 雅典全盛时期

第1节 提洛同盟和它的财产

第3节 雅典与科林斯及埃伊纳岛的战争

第4节 维奥蒂亚的战争

第5节 雅典征服维奥蒂亚

第6节 埃伊纳岛的陷落

第7节 斯巴达平息希洛人起义

第8节 雅典人在埃及战败

第9节 西蒙的最后一战

第10节 埃维亚岛的叛乱

第11节 雅典征服埃维亚岛

第12节 《三十年和约》

第25章 和平时期:伯里克利和雅典帝国

第1节 无所不能的伯里克利

第2节 人民法庭的报酬

第3节 国家救济

第4节 伯里克利大兴土木

第5节 雅典娜普罗玛琪斯

第6节 修昔底德被放逐

第7节 雅典帝国的疆域

第8节 安菲波利斯和图里殖民地

第9节 萨摩斯岛的叛乱

第26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和起因

第1节 斯巴达人的感受

第2节 维奥蒂亚和迈加拉的积怨

第3节 科林斯和克基拉

第4节 科林斯与克基拉的战争

第5节 克基拉向雅典求助

第6节 雅典与克基拉结盟

第7节 西波塔之战

第8节 波提狄亚的反叛

第9节 斯巴达决定参战

第10节 斯巴达提出要求

古希腊史(下)

第27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早期至伯里克利去世

第1章 伯罗奔尼撒联盟

第2节 雅典的资源

第3节 双方的盟友

第4节 斯巴达入侵阿提卡

第5节 阿提卡遭到掠夺

第6节 战争的性质

第7节 驱逐埃伊纳岛人

第8节 斯巴达第二次入侵阿提卡

第9节 阿里斯提乌斯的厄运

第10节 波提狄亚陷落

第11节 伯里克利去世

第28章 从伯里克利去世到普拉蒂亚的陷落

第1节 普拉蒂亚前的阿希达穆斯二世

第2节 普拉蒂亚攻城战

第3节 阿卡纳尼亚军事行动

第4节 弗尔米奥的海战

第5节 莱斯博斯岛的反叛

第6节 米提利尼围城战

第7节 米提利尼的陷落

第8节 公民大会上的争论

第9节 第二次米提利尼人争论

第10节 莱斯博斯岛的命运

第11节 普拉蒂亚突围战

第12节 普拉蒂亚投降

第29章 斯法克蒂里亚岛和代里恩

第1节 狄摩西尼在埃托利亚

第2节 奥尔匹之战

第3节 狄摩西尼在皮洛斯

第4节 封锁斯法克蒂里亚

第5节 议和失败

第6节 斯法克蒂里亚封锁延期

第7节 克里昂前往皮洛斯

第8节 斯法克蒂里亚失守

第9节 克基拉二次暴动

第10节 布拉西达斯攻打色雷斯

第11节 布拉西达斯在迈加拉

第12节 代里恩之战

第30章 布拉西达斯在色雷斯:《尼西亚斯和约》

第1节 布拉西达斯行军到色雷斯

第2节 司奇欧涅的反叛

第3节 克里昂前往色雷斯

第4节 《尼西亚斯和约》

第31章 休战期

第1节 斯巴达与阿尔戈斯的决裂

第2节 雅典的政策

第3节 亚西比德的阴谋

第4节 阿吉斯二世在阿尔戈斯

第5节 雅典人的远征

第6节 曼丁尼亚之战

第7节 米洛斯岛的陷落

第32章 雅典人远征西西里岛

第1节 西西里岛动乱

第2节 公民大会前的辩论

第3节 筹备远征

第4节 断肢的赫尔墨斯像

第5节 亚西比德陷入危机

第6节 众将领的计划

第7节 雅典召回亚西比德

第8节 亚西比德在斯巴达

第9节 围城开始

第10节 雅典的胜利

第11节 吉利普斯进入叙拉古

第12节 尼西亚斯向雅典求助

第13节 叙拉古海战

第14节 狄摩西尼在叙拉古

第15节 港口大海战

第16节 雅典人从陆上撤退

第17节 撤退中的重重灾难

第18节 尼西亚斯投降

第19节 雅典大将的命运

第33章 四百人会议的解体

第1节 雅典的枯竭

第2节 雅典决定与斯巴达开战

第3节 雅典遭到背叛

第4节 斯巴达人与吕底亚总督提沙费尔尼斯结盟

第5节 罗得岛叛变

第6节 亚西比德与雅典寡头派勾结

第7节 皮桑德在雅典

第8节 雅典寡头发动政变

第9节 雅典国内的政治谋杀

第10节 萨摩斯岛的起义中止

第11节 四百人会议夺取雅典政权

第12节 雅典召回亚西比德

第13节 雅典内乱

第14节 埃雷特里亚海战

第15节 四百人会议的倒台

第34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

第1节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第2节 昔齐库斯之战

第3节 徒劳的和谈

第4节 亚西比德连战连胜

第5节 亚西比德回到雅典

第6节 小亚细亚总督小居鲁士

第7节 诺提昂之战

第8节 卡利克拉提达斯在亚细亚

第9节 雅典面临窘境

第10节 对众将领的弹劾

第11节 吕山德和小居鲁士

第12节 阿戈斯波塔密之战

第13节 雅典屈服

第35章 斯巴达在希腊的暴政

第1节 吕山德在希腊的暴政

第2节 军事统治者和“十人执政官”

第3节 波斯帝国蚕食亚细亚

第4节 雅典建立寡头政体

第5节 三十僭主的暴政

第6节 处决特拉门尼

第7节 比雷埃夫斯之战

第8节 雅典的无政府状态

第9节 斯巴达征服伊利斯

第10节 库纳克萨之战

第11节 斯巴达与波斯帝国交战

第12节 阿格西劳斯登上王位

第13节 阿格西劳斯二世启程前往亚细亚

第14节 阿格西劳斯二世在亚细亚节节胜利

第36章 推翻斯巴达霸权的种种尝试

第1节 底比斯与斯巴达开战

第2节 公元前403年以后的雅典

第3节 吕山德被杀

第4节 基那敦的阴谋

第5节 柯罗尼亚之战

第6节 尼多斯之战

第7节 斯巴达霸权在亚细亚的瓦解

第8节 科农重建长墙

第9节 斯巴达与波斯帝国的阴谋

第10节 安塔西达斯与提里巴左斯结盟

第11节 《安塔西达斯和约》的结果

第37章 西方的希腊人

第1节 西西里岛的战争

第2节 迦太基干涉西西里岛事务

第3节 希梅拉的陷落

第4节 阿克拉加斯陷落

第5节 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斯

第6节 狄奥尼修斯与迦太基的第一次战争和第二次战争

第7节 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地居民的不幸

第8节 狄奥尼修斯与迦太基的第三次战争和第四次战争

第9节 迪翁入侵西西里

第10节 迪翁被杀

第11节 蒂莫莱翁解放西西里

第12节 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地人的战争

第38章 斯巴达霸权末期

第1节 曼丁尼亚之围

第2节 哈尔基季基同盟

第3节 底比斯内乱

第4节 菲比达斯攻占卡德墨亚

第5节 哈尔基斯人战争

第6节 暗杀底比斯军事长官

第7节 解放底比斯

第39章 底比斯起义

第1节 佩洛皮达斯

第2节 伊巴密浓达

第3节 斯福德里阿斯对雅典的企图

第4节 阿格西劳斯二世中止作战

第5节 纳克索斯岛之战

第6节 夭折的和约

第7节 雅典与斯巴达和解

第8节 克莱奥梅布罗图斯一世入侵维奥蒂亚

第9节 留克特拉战役

第40章 底比斯称霸希腊

第1节 留克特拉战役后的斯巴达

第2节 费莱的杰森

第3节 谋杀费莱的杰森

第4节 混乱的伯罗奔尼撒半岛

第5节 麦加罗波利斯的建立

第6节 伊巴密浓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

第7节 麦西尼的建立

第8节 雅典与斯巴达结盟

第9节 伊巴密浓达在科林斯地峡

第10节 佩洛皮达斯在塞萨利

第12节 佩洛皮达斯在苏萨

第13节 伊巴密浓达在阿哈伊亚

第14节 《科林斯和约》

第15节 佩洛皮达斯之死

第16节 伊巴密浓达第四次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

第17节 曼丁尼亚之战

第18节 伊巴密浓达阵亡

第41章 从曼丁尼亚之战到腓力二世首侵希腊

第1节 阿格西劳斯二世驾崩

第2节 同盟战争爆发

第3节 同盟战争结束

第4节 马其顿人

第5节 马其顿王国历代国王

第6节 腓力二世的青年时期

第7节 腓力的性格

第8节 腓力执政

第9节 腓力二世攻占安菲波利斯

第10节 腓利比的建立

第11节 福基斯与底比斯的争端

第12节 福基斯人攻占德尔斐

第13节 “神圣战争”爆发

第14节 腓力二世在塞萨利

第15节 帕加塞之战

第16节 腓力二世在温泉关

第42章 腓力二世和狄摩西尼

第1节 腓力二世与奥林索斯的争执

第2节 狄摩西尼的早年生活

第3节 奥林索斯的毁灭

第4节 《菲洛克拉底和约》

第5节 腓力二世征服福基斯

第6节 马其顿王国在伯罗奔尼撒的影响

第43章 希腊自由时代的终结

第1节 腓力二世在伊庇鲁斯

第2节 狄摩西尼的《三论腓力》

第3节 佩林托斯和拜占庭围城战

第4节 福基翁解救拜占庭

第5节 埃斯基涅斯在德尔斐

第6节 腓力二世攻占埃拉蒂亚

第7节 维奥蒂亚的战争

第8节 喀罗尼亚战役

第9节 雅典投降

第10节 科林斯代表大会

第11节 谋杀腓力二世

第44章 亚历山大大帝

第1节 亚历山大大帝的成长时期

第2节 “伙伴骑兵”

第3节 亚历山大大帝进攻底比斯

第4节 亚历山大大帝计划入侵亚细亚

第5节 格拉尼库斯河之战

第6节 戈尔迪之结

第7节 伊苏斯之战

第8节 提尔城

第9节 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埃及

第10节 高加米拉之战

第11节 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巴比伦

第12节 大流士三世之死

第13节 帕尔梅尼奥和菲罗塔斯

第14节 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印度

第15节 亚历山大大帝离开印度

第16节 希腊与亚细亚的融合

第17节 兵变

第18节 亚历山大大帝驾崩

专有名词英汉对照

古希腊史(上下)是2019年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查尔斯·欧曼。

得书感谢您对《古希腊史(上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 电子书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部好的历史读物,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囊括的内容全面。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事件和人物为纬,穿针引线,纵横交织,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开始,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一一展现。书中内容不局限于历史,而是广泛涉及哲学、军事、艺术等,使本书从 一般的历史介绍上升到对中华文化各个层面的广泛介绍。 二、还原历史且通俗易懂。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史书中的素材加以整理和组合,使文章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书中引用的材料都极具史实性,颇有参考价值,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有利于读者对相关的历史事件了解得更加透彻,让中国瑰丽的文化如实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三、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幽默、生动的语言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书中语言字斟句酌,每个故事都构思巧妙,极具吸引力,使得略显沉闷的历史更加有趣,这样更有利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六史:后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六史:前汉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满族经济史 电子书
本书梳理了满族的经济发展过程。
六史:明史演义 电子书
1. 为什么出版《蔡东藩·六史》?? 中国历史殿堂级启蒙必读读本 开国领袖终生反复阅读的枕边读物 20世纪公认经典的通俗史作典范 李敖,张大春,梁文道,张颐武,顾颉刚,杨荫榆,唐德刚,马伯庸,二月河联袂“世纪推荐” 享誉全球华人世界100年,自民国初版以来,累计销量超1000万册! 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六史之下,是一整个中国。 2. 这套《蔡东藩·六史》的特别之处?? 超精彩,每本都媲美《三国》的鲜活诙谐!嬉笑怒骂间,读懂中国历史的全部智慧。 秦、汉、唐、宋、明、清,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六个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 历史入门必读,通俗史作典范! 以正史为经,语皆有本;以逸闻为纬,谐趣鲜活。跨越时间之长、人物之众、篇制之巨,堪称历史演义之典范。 以上海会文堂铅印本为底本,匠心勘校 保留蔡东藩自序、帝王世系图、自批、注释和结语,双色彩版印刷;多位名师历时3年,7次匠心勘校;疑难字词随文注音,零障碍阅读。 3. 为什么《蔡东藩·六史》值得珍藏?? 黑金工致手感,限量版定制礼盒,烫金工艺,典藏馈赠佳选。 封面采用东方美学亮彩撞色,蛋壳纹欧洲艺术纸印刷。 内文采用80g进口高级纯质纸,色感丰雅,触手温实。 书籍采用圆脊精装,便于180°度平摊静阅。 4. 哪些名家在推荐《蔡东藩·六史》?? 著名文化学者 张颐武:蔡东藩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蔡(东藩)著的不可替代之处,不仅在于他准确地挑出了历史的大线索,更重要之处在于,他关注了历史深处的人的命运。……历史是鲜活生命的延展……他的历史有血液、有温度,是可以触摸的。他的历史是关于人性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 顾颉刚:读《二十四史》不如读蔡东藩!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蔡先生对史料的运用与取舍,采取了相当认真的态度。 我认为,这部书的重新出版,不但可以作为一般人的读物,并且也可以作为爱好历史的人们的参考,因为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历史专家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记,倒不如这部演义,随意翻览一下,说不定会有提纲挈领的功效。 著名出版人 王泊森:读历史,即读人! 阅读历史的意义,是在风云变幻中观看生命的往来。那些俯仰天地间的侠客、震古烁今的帝王、青史彪炳的将军、竹杖芒鞋的隐士、涕泪沾襟的眷侣,在时空中奔走。他们是否跟我们过着相同的生活,“他们的房间,他们的食物,他们桌子上的物品,他们的亲人,他们的烦恼是否跟我们一样?” 读历史,即读人。秦、汉、唐、宋、明、清,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是时空内往来奔走的人的衣食住行,幸福和烦恼,生与死。 著名作家 马伯庸:把真实历史用演义小说讲给普通读者,从蔡东藩先生才有! 蔡东藩先生用了“演义”这两个字,但写的东西实际上和真实历史非常接近。他做过考证,之后用“演义”把历史说清楚,这是一个很伟大的举措。把真实历史用演义讲给普通老百姓,从蔡东藩先生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