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这一堂语文课

听出这一堂语文课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生动再现名师课堂,听出门道,直击高中语文教学的痛点与难点。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思考文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新版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全书以“听课、评课”为切入点,精选几十篇优秀教师讲课案例,对一线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切中要害的点评,但绝不仅局限于评一堂课,而是从每节课中提炼出一个核心点,表达作者对语文教育深入、独到的思考,观念具有创新性,在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学生一届又一届地毕业,教材一版又一版地更替,我们能守住寂寞吗?我们能坚持不懈吗?我们能让自己的课堂发生变化吗?”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师”,如何利用“规矩”,怎样顺应“变化”,使二者协调行进,使它们在冲突之中不断绽放智慧花朵,不断带来成长喜悦,作者结合近30年的从教经验和深度反思,做出了自己的专业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黄华伟,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首届“浙派名师”,温州市“杰出人才”。

有着近30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并成果颇丰,开设“名师工作室”多年,有着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开设微信公众号“黄华伟的语文”。近期发表主要论文《用学习任务培育核心素养——试论2020年修订课标教学指导意义》《综合开放,自主建构——谈2017年版课标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表现》《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学习任务设计的五点思考》《高中生应为何而写?》等。出版有专著《读出这一篇语文》《听出这一堂语文》、省精品课程教材《为我而写》《文本研读》《咬文嚼字》。主持或执笔课题《高中“我语文”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基于“六化”学案的高中自主学习模式》获省一等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听出门道(代序)

绪论 听出这一堂语文

卷一 听学生,提升教师素养

第一章 学生表现折射教师素养

01 不同的同学,真美好——2019年9月6日在温州听吴中娟老师《我心归去》课有感

02 教师的高度就是学生的可能高度——2019年11月23日在南京听徐晓彬老师《登高》课有感

03 “当行本色”“这一篇”——2019年11月23日在芜湖听欧阳凯老师《窦娥冤》课有感

04 从“老师也跟你们PK一下”想到教师的“定位”转变——2019年9月29日在温州听蔡瑞琛老师“为你读诗”课有感

05 解决学生疑难,立于不败之地——2019年9月6日在温州听肖德昶老师《一个人的遭遇》课有感

06 高中语文学习主体不止于“师生”,更可以是“我”——2018年5月8日在湖州听马玉娇老师《将进酒》课有感

07 特色就是生命力——2019年9月26日在舟山听叶丹丽老师《离骚》课有感

08 你就慢慢地讲,我就静静地听——2020年9月24日在嘉兴听杨建国老师“一枝一叶总关情”课有感

09 情境由“生”不由“设”——2020年11月7日在金华听杨俊叶老师“泰山文化”课有感

10 听学生介绍外国小说,想学情之重要

11 应“真诚”面对学生的已知和未知

12 谈语文老师两种“专业性不高”的课堂语言

13 当课堂上学生人手一机时

14 语文老师最应读的是课文

15 试论当代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16 从课堂表现看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隔”

17 从“我是一桶水”到“我生产水”到“你自己去找水”——漫谈教师教学“功能”的发展

第二章 课程研发体现教师创造能力

18 “不甘心上一般的课”——2018年12月21日在绍兴听陈柳钧老师《最后的常春藤叶》课有感

19 上“自己的”课,就是“爽”——2019年4月21日在宁波听程载国老师“变形之美:诗歌语言陌生化”课有感

20 始于学情的“微课程”研发——兼评曹伟芳老师“让论述文语言明晰起来”课

21 高中语文是“开放”的——2018年11月28日在台州听李戈老师“试说新语”课有感

22 一个好问题的样子——2019年9月12日在嘉兴听宋晓娴老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课有感

23 想到写作“课程内容”的两处来源——2019年9月12日在嘉兴听赵杰老师“再识议论文”课有感

24 择“元济”而居要,成一课之“源泉”——2020年9月24日在嘉兴听孙元菁老师“走进词语堂奥,微探古今言殊”课有感

25 学生的答案就是生产力——2019年5月23日在湖州听郑雅老师“模拟训练讲评”课有感

26 什么叫“课程研发”?——从2019年浙江省高中语文教学评审课看教师“核心素养”

27 课程研发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

28 高中语文学习内容需要教师参与“研发”

29 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该取怎样的标题?

30 小议高中语文教师核心素养之高语言敏感度

31 从职业向专业——试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教师发展的指导意义

32 好的语文都是“我的”

第三章 要关注学生“我”课程意义

33 为我而写:高中生写作动力探寻

卷二 看活动,理解课堂特点

第一章 要的就是“任务学习”

34 能选择就有精彩的可能——2019年10月29日在宁波听朱建杭老师《百合花》课有感

35 弥足珍贵的学习活动设计探索——2019年10月30日在台州听黄琼芳老师“小电影,大意味”课有感

36 网上跨媒介,天地任“我”行——2020年3月20日听吴亚骏老师“从微信推送看多媒介跨域与整合”网课有感

37 给任务自主建构,抓重点引导探究——2019年9月7日在宁波听欧阳凯老师《窦娥冤》课有感

38 让我们的教学更加“开放”——2019年9月27日在舟山听周丹丹老师“演讲的艺术”课有感

39 教学应从哪里开始又要到哪里去?——2019年9月6日在温州听陈德盛老师《归园田居》课有感

40 从“教课文”到“做任务”——试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习方式”转变的指导意义

41 群诗鉴赏怎么“赏”?——2019年9月11日在嘉兴听翁洲老师“古诗词专题复习”课有感

42 “做任务”让学习发生了什么变化?——评周康平老师《与你有约:外国小说专题研习》教学设计

43 试谈“学习任务”的五个特点

44 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带领学生去发现

45 略谈阅读教学“学得实”之三种学习方式

46 群文教学不是教了一篇再教一篇

47 从“学习知识”到“解决问题”

第二章 难就难在现场助学

48 导读怎么“导”?——2020年12月11日在嘉兴听孙元菁老师“《红楼梦》导读”课有感

49 如何在“接学生话”中展开教学?——2019年10月29日在宁波听郁雪琳老师“从细节到风格”课有感

50 读着,想着,或者也就够了——2019年11月23日在芜湖听唐春山老师《月夜在青州西门上》课有感

51 把实用文教得“实用”——2019年9月7日在温州听陈振锋老师《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有感

52 “家乡文化生活”怎么“参与”?——2019年12月10日在嘉兴听邬琳艳老师“走近海宁潮文化”课有感

53 古诗诵读要“走向”哪里?——2018年5月8日在湖州听文茵茵老师《将进酒》课有感

54 让学生在“典型”练习中习得——2019年9月11日在嘉兴听李玲老师“传统文化经典比较分析题解题指导”课有感

55 落实写作之“扣题”引导——2019年11月21日在格尔木听吕晓斌老师“展开思维,书写家国情怀”课有感

56 有没有生成是教学真实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

57 如何对待课堂“意外”?

58 “播音员朗读”能替代语文教师课堂朗读吗?

59 要从“我这里有东西给你”转向“我们一起解决你的问题”

第三章 从任务设计看课堂

60 梳理与探究“这一篇”——兼评陈大勇老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

61 对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学习任务设计的五点思考

卷三 想教学,领悟语文内涵

第一章 难点是学习内容的创生

62 抓出问题并试着解决——2019年12月12日在北京听田园老师“反对记叙文‘新八股’”课有感

63 从音乐的角度赏析写音乐的诗歌——2019年12月11日在嘉兴听苏丰华老师《琵琶行》课有感

64 怎么把课文变为“学习材料”?——2019年10月30日在温州听黄惋莉老师“常与变:战争语境中的死亡讲述”课有感

65 从“任务不同于是内容相异”看“教材是学材”——2019年12月10日在金华再听朱建杭老师《百合花》课有感

66 模范不久远,精神永流传——2020年3月20日听钱菁老师“人物通讯的典型性与时代性”网课有感

67 考点需要“教学化”——2020年5月23日在湖州听余晨阳老师“补写句子题复习”课有感

68 考点约等于“核心素养点”——以文学作品阅读题为例谈研究考点的重要性

69 读古人书,所为何事?——2020年5月22日在嘉兴听张红霞老师《诲人不倦》、赵洪华老师《秋水》说课有感

70 每个单元都有“必备知识”——2020年9月11日在杭州听周燕老师“意象选择与新诗创作初探”课有感

71 要的就是“独一份”“这一篇”——结合倪江、吴静、周秀娟三位老师《游天台山日记》课堂谈纪实游记语文学习意义

72 教学不能止于操作创新,更应是内容创新

73 从“有什么教什么”向“缺什么教什么”

74 教“这一类”还是教“这一篇”?

75 略谈阅读教学之“学得准”

76 “课程语文”必须是开放的

77 从“教什么考什么”到“考什么教什么”

第二章 关键是思维发展与提升

78 让学生展现理性、辩证的思维面貌——2019年12月10日在宁波听程载国老师“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课有感

79 就是要让你们搞乱、否定自己之前的想法——2018年9月14日在台州听屈伟忠老师《乡土中国》课有感

80 在变换角度的“来回”中让学生把话说得丰富、全面——2019年4月21日在宁波听欧阳凯老师“驳诘:思辨写作的理性对话”课有感

81 难就难在“思维深入”——2019年9月12日在嘉兴听谢昌霖老师“议论如何做到思维深入”课有感

82 锻炼语言形式,提升思维品质——2020年5月30日在绍兴听刘立玲老师“借‘南方’之便,成一家之言”课有感

83 我们应“站在哪里”引导学生?——2020年6月30日在嘉兴听孙元菁老师“历史人物的文学影像”课有感

84 题好课一半,思维重逻辑——2020年11月20日在绍兴听晏丽老师“从概念入手解读‘差序格局’”课有感

85 让人听得尴尬的高中生回答之“大词”“陈词”“顺词”

86 张嘴就来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不好的回答

87 关键是,你怎么看?

88 让高中生在语文课堂上说“不”,为什么那么重要?

89 让文言文课堂有“我”

90 要努力让学生把话说长

91 语文的实用性就是帮助我们把问题想清楚

92 略论“语体”的语文学习意义

第三章 从教材变化看语文发展

93 综合开放,自主建构——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表现

后记 一堂课,一辈子

听出这一堂语文课是2021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华伟。

得书感谢您对《听出这一堂语文课》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