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西康是中国旧省名,设置于1939年,是西藏与内地交流孔道,也是中国西南重要的交通、商贸枢纽。

内容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西康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抗日战争时期,西康建省、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农业改进,客观上有利于抗战大后方的巩固;各民族积极投身抗战,展现了民众的爱国热忱。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川院长的论文集,囊括了作者近年来对抗战前后西康地区研究的成果,也是四川师范大学“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项目成果之一。

本书从政治联系,民族文化交流、经济交往三个方面,剖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川康地区政权建设、藏族民众抗战、民族生活文化交融、地方农商发展等方面情况。

作者简介

作者王川,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主持《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戴新三〈拉萨日记〉的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篇 政治联系

第一章 近代康藏之间“大白事件”及其解决

一 “大白事件”在1930年的爆发

二 康藏边界的确定与“大白事件”的解决

三 结语

第二章 西康建省划界的争论——以1939年前后四川靖化县绰斯甲一地是否划入西康省为中心的历史文献

一 清季以来各地建省潮流之下的西康建省

二 西康建省历程中的辖境划拨

三 绰斯甲土司之地是否划归西康省的争论

第三章 西康建省前后川康绰斯甲隶属问题之争及其解决

一 西康建省前绰斯甲隶属问题的产生

二 川康对于绰斯甲隶属的争夺

三 绰斯甲土司坚持隶川反对隶康

四 绰斯甲归属之争的终结

第四章 康区的政教关系:以刘文辉与藏传佛教的互动为中心

一 民国中后期刘文辉主政西康地区

二 刘文辉扶持藏传佛教的具体措施

三 刘文辉尊重藏传佛教的历史作用与启示

第二篇 社会文化

第五章 近代昌都汉人社会生活初探

一 汉人入居昌都的历史概况

二 近代昌都汉人的社会职业

三 近代昌都汉人的社会组织

四 近代昌都汉人的精神生活

五 结语

第六章 民国时期《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一 义敦县沿革及同时代其他志书的相关记载

二 《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容

三 《西康省义敦县乡土教材》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七章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及其原因

一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流传

二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流传的重要原因

三 结语

第八章 近代昌都的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

一 近代昌都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坛庙

二 近代昌都民间信仰与宗教存在的历史背景

三 结语

第三篇 经济交往

第九章 晚清民国时期康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

一 晚清赵尔丰在康区各地开办的农事试验场

二 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及康区各县农事试验场的设立及其活动

三 晚清民国时期康区农业改进的实效评价

第十章 川藏茶马古道的产生及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 茶马古道产生的理论基础

二 川藏茶马古道的区域分布及沿线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 茶马古道与川藏社会历史的相互影响

四 茶马古道与沿线城市的发展

五 结语

第十一章 川藏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

一 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历史遗迹

二 川藏茶马古道上的历史行业

三 川藏茶马古道的遗产价值及特征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档案史料

二、方志资料

三、相关论著

四、论文

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王川。

得书感谢您对《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朱德和康克清 电子书
本书记录了朱德元帅和康克清这对革命伴侣团结战斗、相亲相爱的故事。朱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康大姐少年青年时就投身反对旧社会的斗争,他们都是为建立新中国不屈不挠、踏艰履险的奋斗者,为建设新中国呕心沥血、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奉献者。
北朝论稿 电子书
本书收入作者近年的北朝研究论著,依长时段的观念考察历史,关注中华上古以降之文化对于北朝的影响,北朝文化对于中华中古以降之文化的影响,还试图以正名的方法表述北朝的时代关系,同时兼及北朝历史的局部考证,涉及当时的政治人物与权力纠葛。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电子书
把科举停废与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思考,纠正你对废科举的偏差误解。
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考察厦门鼓浪屿近百年间走过的近代化历程及其社会变迁,探索既定区域的结构性要素以及历史积累与积淀,如何影响和制约该区域的近代化进程。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