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服务经济的学术思想史。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服务业发展实践的把握,挑选了11个最有代表性的主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即: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服务业统计和核算;服务业增长;服务业生产率;服务业就业;服务业空间协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服务业改革;服务业开放等。

每一个主题,都对其研究背景、演变历程和研究展望,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或阐释。

作者简介

编者夏杰长,男,1964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兼任综合经济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服务经济、旅游管理与宏观经济。主持了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多部论著获得省部级奖励,多次参与国务院相关文件前期调研与起草工作。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编撰工作领导小组及委员会名单

总序 与时代同发展 与人民齐奋进

壮丽篇章 辉煌成就

繁荣中国学术 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

绪论

第一章 新中国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1978年之前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争论

第三节 1978年之后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争论

一 “宽派”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论

二 “中派”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论

三 “窄派”的主要观点及简要评论

四 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讨论的余波

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争论的实践意义

一 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扫清了理论障碍

二 推动了服务业价格的回归,为服务业市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 有利于建立更为适合国情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

第二章 新中国服务业统计和核算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服务业统计和核算研究被忽视阶段(1949—1985)

第三节 服务业统计和核算研究向国际接轨的过渡阶段(1985—1993)

第四节 服务业统计和核算研究的全面探索阶段(1993—2013)

第五节 服务业统计和核算研究的新阶段(2013年至今)

第六节 研究展望

一 进一步加强建设完善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指标体系

二 完善服务业相关核算方法

三 适应新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改进国民经济核算的数据收集和方法

四 基于从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重新统计和核算服务业

第三章 新中国服务业增长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服务业增长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1950—1990)

一 服务业发展的初步认识

二 服务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第三节 服务业增长研究不断拓展阶段(1992—2011)

第四节 服务业增长研究的深入和丰富阶段(2012年至今)

一 服务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判断

二 多视角探究服务业增长和结构优化

三 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认识

第五节 研究展望

一 网络和信息技术对服务业效率和不可贸易性的改变,改变了服务经济低速增长的认知

二 服务业通过全球价值链嵌入到全球生产与分工体系,释放增长新动能

第四章 新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服务业生产率研究的孕育与萌芽期(1949—1978)

第三节 服务业生产率研究的争论与探索期(1978—2000)

第四节 服务业生产率研究迅速爆发期(2001—2012)

第五节 服务业生产率研究的深度拓展期(2013年至今)

第六节 研究展望

一 研究总结

二 研究展望

第五章 新中国服务业就业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非物质生产劳动的就业算不算干正事?(1949—1978)

一 第一轮劳动力短缺与提高服务部门劳动效率

二 服务类劳动的社会地位和性质之雏论及其延续

三 计划经济条件下服务部门工资的决定机制

第三节 服务业就业功能研究(1979—1984)

一 基于地方案例经验探讨服务部门吸纳就业的潜力

二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需求为基础,对服务部门就业功能的理论判断

三 增进效率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第四节 服务业就业问题登入“大雅之堂”(1985—2006)

一 分析国际经验和趋势,讨论服务业就业潜力

二 就业压力持续,将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途径

三 服务业具有较大就业吸纳能力的机制通道分析

四 服务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承载力的保守评估

五 对服务业发展欠缺及其就业吸纳能力羸弱的系统反思

六 通过促进服务业发展进而扩大就业渠道的对策探析

第五节 服务业就业研究的全新视野(2007年至今)

一 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再认识:重在对机制的实证检验

二 发展环境对服务业就业潜力的影响

三 劳动力流动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 服务业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五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服务业就业特征及趋势

第六节 研究展望

一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关系

二 深入研究服务业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三 服务业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问题

四 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

五 农村服务业发展与农村服务业就业问题

第六章 新中国服务业空间协调发展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城市改革中第三产业作用的确认(1982—1987)

一 城市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必要性

二 关于第三产业在城市发展中地位的争论

三 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梯度、服务网络布局

四 制约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的原因

五 农村剩余劳动力空间流向

第三节 空间规律初探和对服务业地位的再认识(1988—2005)

一 关于服务业的区位特征及其理论基础的讨论

二 对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第三产业作用认识的深化

三 区域和城市内部服务业空间格局

四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的讨论

第四节 空间规律的认识深化与研究视角的多维化(2006年至今)

一 关于服务业空间过程的认识

二 关于集聚的影响因素和产业协同的定位

三 服务业空间趋势与空间效应

四 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五 服务业与城市化的互促关系

第五节 研究展望

一 建构服务业空间研究的理论框架

二 深化对服务业空间规律的认识

三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重新审视服务业的劳动地域分工

四 深入挖掘服务企业的空间决策过程

第七章 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零星火花(1949—1978)

第三节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是吉光片羽(1978—1985)

一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 生产性服务业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逐渐被重视(1985—2000)

一 对服务业生产功能的研究

二 生产性服务业基本理论的传播和阐释

第五节 生产性服务业研究日渐深入(2000年至今)

一 生产性服务业内涵与外延的新视角

二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双向促进

三 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第六节 研究展望

一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

二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生产性服务业功效发挥及模式创新

第八章 新中国消费性服务业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消费性服务业研究的萌芽期(1950—1978)

第三节 消费性服务业研究的起步时期(1979—1991)

第四节 消费性服务业研究热度高涨(1992—2006)

第五节 消费性服务业研究纵深推进(2007年至今)

第六节 研究展望

第九章 新中国社会服务业研究

第一节 前言

一 研究社会服务业的意义

二 社会服务业的分类与属性

第二节 社会服务业研究的孕育萌芽(1949—1992)

二 计划经济时期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制度选择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社会服务业研究的拓展深入(1993—2011)

一 社会服务业中引入市场机制

二 城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差距问题

三 社会服务业发展变迁与“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

四 社会服务业中政府角色的转型

第四节 社会服务业研究的创新突破(2012年至今)

一 从规制经济学视角研究社会服务业

二 社会服务业的多元化供给模式

第五节 研究展望

一 坚持和完善社会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取向

二 推动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转型

三 妥善处理好社会服务业领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第十章 新中国服务业改革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服务业改革的初步探索(1949—1978)

第三节 服务业改革的再认识(1978—1984)

第四节 服务业改革思想大解放(1984—1992)

第五节 服务业市场化改革的新探索(1992—2001)

第六节 服务业改革新突破(2001—2012)

第七节 服务业改革再出发(2012年至今)

第八节 研究展望

一 继续关注服务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

二 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高质量发展服务业

三 继续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四 重视网络化时代服务业治理与改革的研究

第十一章 新中国服务业开放研究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服务业开放研究的起步阶段(1978—1989)

一 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

二 开始关注服务贸易问题

第三节 服务开放研究的迅速发展期(1990—2000)

一 服务业对外投资的影响

二 《服务贸易总协定》对中国服务业开放的影响

三 中国与APEC成员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比及影响因素

三 即将加入WTO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四节 服务业开放理论研究全新突破(2001年至今)

一 推动服务业开放跨越升级

二 顺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应对加入WTO后服务业开放的压力与竞争

三 服务业开放与产业安全

四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与全球价值链

五 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第五节 研究展望

一 进一步以区域价值链视角进行服务业开放研究

二 进一步以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视角进行服务开放研究

三 进一步以生产性服务中间品进口的影响视角进行服务开放研究

四 进一步以服务业分行业视角进行服务业开放研究

五 进一步以中国服务业最终品出口、中间品出口、生产性服务中间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视角研究服务业开放

六 以中国服务业对外投资、服务贸易出口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影响视角进行服务业开放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著作类、学位论文类

论文类、报告类

后记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夏杰长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新中国会计制度史 电子书
本书分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组织制度、注册会计师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专题,按照历史阶段(较多地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介绍我国的会计制度,并结合当时的经济与政治环境,对会计制度本身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做出必要的分析。
数量经济研究(2017年第1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第1期。
数量经济研究(2017年第2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7年第2期。
数量经济研究(2018年第1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