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论

中国宗教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讨论中国宗教问题,会面对“中国有无宗教”和“儒教是不是宗教”两大根本问题,这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梁启超等人给我们留下的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会触及当今中国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质疑、诘问、探究和解答,并论及对儒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等中国信仰特色的见解,讨论中国宗教的文化建设及其“中国化”发展方向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卓新平,土家族,1955年生于湖南慈利,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88年当选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1992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96年任世界宗教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并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当选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

1998年至201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19年任《世界宗教研究》主编。2000年至2004年任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

自2001年起任中国宗教学会会长,2003年起任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评审组组长,2004年入选中宣部首批“四个一批”人才,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8年起任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2011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2013年起任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理事会副主席。

2014年任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理事,入选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出版个人学术著作32部,合著及主编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文章500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宗教学新论”总序

前言

导论: 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理解

第一编 “儒教”研究

第一章 如何理解“儒教”

第二章 儒家与中国社会伦理的精神资源

第三章 耶儒和谐与世界大同

第四章 儒家的精神修养与基督教的精神超越

第五章 儒学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

第六章 儒教研究的意义及必要

第二编 佛教研究

第七章 佛教与世界——关于宗教与文化战略关系的思考

第八章 佛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意义与价值

第九章 佛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

第十章 应该重视对佛教医药的研究

第十一章 发掘观音文化 彰显遂宁印象

第十二章 佛教文化与“一带一路”

第十三章 法显:海陆丝绸之路的漫游者——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

第十四章 《心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流传

第十五章 西藏宗教文化的发展

第十六章 纪念宗喀巴大师

第十七章 论禅文化

第十八章 禅修茶道彰显中华智慧之光

第十九章 佛慈祖德茶道祈福 和谐之路同心同行

第二十章 纪念弘一大师

第二十一章 纪念法舫大师

第二十二章 探究赵朴初的“人间佛教思想”

第二十三章 简论中国佛教教育及其关联

第三编 道教研究

第二十四章 中华之道 启迪世界

第二十五章 学贯中西 道通天下——祝贺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建所35周年

第二十六章 大道至简 春风化雨——纪念卿希泰先生

第二十七章 道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应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十八章 道教天后信仰与中国信仰特色研究

第二十九章 大道至简 上善若水——关于长江上游道教文化的畅想

第三十章 凝眸云水 研道修道

第三十一章 《道德经》对宗教和谐的贡献——《道德经》与《圣经》比较初探

第三十二章 探索道之奥秘——读安伦《老子指真》

第四编 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第三十三章 伊斯兰教与文明交融

第三十四章 关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

第三十五章 关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思考

第三十六章 伊斯兰教中国化再思考

第五编 宗教文化建设与“中国化”

第三十七章 中国家庭关系与传统宗教

第三十八章 以教会友 以信通和——论赵朴初先生、丁光训主教在对外交流上的贡献

第三十九章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现状、问题及工作建议

第四十章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第四十一章 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

第四十二章 宗教中国化必须正确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十三章 论宗教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当代中国宗教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宗教论是202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卓新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宗教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宗教与历史(第八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八辑。
宗教与历史(第九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九辑。
宗教与历史(第十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十辑。
中国习惯法论(第3版) 电子书
中国的习惯法,历史悠久,种类多样。本书在探讨习惯法含义、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宗族习惯法、村落习惯法、宗教寺院习惯法、行业习惯法、行会习惯法、秘密社会习惯法、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容和作用,讨论了习惯法的现实表现。
宗教与历史(第十一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十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