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和1910年的世界:他的第八交响曲

马勒和1910年的世界:他的第八交响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了解马勒、马勒音乐的书,更是一本了解1910年那个动荡年代科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新思潮的书。

内容简介

古斯塔夫·马勒,欧洲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在中国,因其以唐诗为文本的《大地之歌》广为爱乐者熟知、热爱。但实际上,在第八交响曲首演之前,马勒一直以当世伟大的指挥家闻名,他的音乐并未得到广泛认同。但马勒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说:“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我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第八交响曲1910年9月12日的首演,标志马勒时代的大幕的开启。本书作者正是以这个历史时刻为节点,向读者讲述了马勒在1910年到1911年去世那段时间的生活与创作,详细分析、解读马勒第八交响曲的音乐与文本,更以作曲家的眼光和角度,逐乐章分析马勒最后一部作品第十交响曲——这部被作者视为与第八交响曲“是同一整体的两个部分”的、“未完成”的伟大交响篇章。

1910年,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夜,与之相映照的是整个欧洲知识界、思想界、文化界、艺术界的风起云涌。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将马勒的音乐置于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尼采、施特劳斯的哲学;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托马斯·曼、斯蒂芬·茨威格的文学;克里姆特、埃贡·席勒、科科施卡的分离主义艺术;勋伯格、韦伯恩、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等等,为读者勾画了一幅背景深远而丰富的文化图景,从而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作者更是通过分析马勒的音乐,分析了困扰马勒一生的身份问题:波西米亚人、奥地利人、犹太人、不受欢迎的入侵者,并将马勒的音乐,尤其是第八交响曲,追根溯源,置于柏拉图《会饮篇》、古拉丁赞美诗《降临吧,造物主之圣灵》、歌德《浮士德》,以及巴赫、贝多芬、舒伯特的伟大音乐传统中,揭示了马勒音乐所具有的以歌德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代表,更现代、更多样化、更包容的“德国性”。

本书当属研究、论述马勒音乐的新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斯蒂芬·约翰逊,英国作家、作曲家,早年学习大提琴及作曲,后进入BBC,长期担任BBC三台、四台和国际台古典音乐栏目撰稿人、主持人,并为《独立报》(Independent)、《卫报》(Guardian)、《BBC音乐杂志》(BBC Music Magazine)和《留声机》(Gramophone)撰稿。著有《追忆布鲁克纳》(Bruckner Remembered,1998)、《肖斯塔科维奇如何改变我的精神世界》(How Shostakovich Changed My Mind,2018) 、《马勒传》(Mahler: His Life and Music)和《马勒和1910年的世界》(The Eighth: Mahler, and the World in 1910, 2020)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引子: 天后驾临

第一章 奠基

第二章 升起吧,理性之光

第三章 为什么是交响曲?

第四章 上帝,抑或魔鬼?

第五章 近乎不可言说:马勒 《第八交响曲》文本 与音乐

第六章 身份问题

第七章 阴影降临

第八章 “为你而生,为你 而死”

尾声: 1910年9月14日至1911年5月18日

致谢

译后记

出版后记

马勒和1910年的世界:他的第八交响曲是2022年由斯坦威图书出版,作者[英] 斯蒂芬·约翰逊。

得书感谢您对《马勒和1910年的世界:他的第八交响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听吴晗讲史:历史的镜子 电子书
不管什么镜子,都照不出过去,只能照出眼前。通过历史的镜像,看见眼前及未来的世界。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传世励志经典:理智的狂人——尼采 电子书
  《理智的狂人:尼采》是尼采以自己的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和主张的系统阐述,对自己内心的剖白,旨在让人了解他的学术轨迹和人生历程。尼采开拓了属于自己的思想领域,并达到了一种超脱与空灵的思想境界,其独立精神、开创精神和批判精神甚至比他的学说本身更吸引读者。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电子书
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坚卓深邃的红色足迹。讲述1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红色情缘。
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 电子书
跌宕起伏的时代大背景,几经曲折的追梦人生,完整呈现了段文杰先生在不同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守护、传播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