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总是双向的。明清时期,与“西学东渐”相呼应,以介绍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旨归的“中学西传”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其中,中国古典小说的西译构成了“中学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以1735年至1911年期间翻译成西文的中国古典小说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史的方面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做出了全面梳理,勾勒出中国小说西译从滥觞到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历史轨迹,并从翻译题材、翻译策略和翻译载体等方面详致阐释了每个历史阶段的特征。
其次,采用翻译的文化学理论,辨析了中国古典小说西译所承担的文化转换功用,即中国小说西译在文化缺失和文化增值的双重功能下,通过文化认同、文化阐释、文化承载和文化改写,完成了文本在异域的“再现”。
再次,透过中国小说的西译文本分析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中国古典小说所具有的“自我投影”和“他者审视”特性使其成为西方想象中国的重要文本依据,并构成了从“道德理性之乡”到“中国情调”、再到“多面的中国”三种被集体认同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随后,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西译与西洋小说的中译进行了双向比较,探讨了中西文学交流的双向性和不平衡性,及中西文化文学交流中的权力关系制约。最后,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的亲眼目验,补充了西译中国小说的新篇目和新译本。
作者简介
宋丽娟,1979年生,河南沁阳人。博士、硕导。2009年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先后赴香港中文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小说西译及中西文学文化关系研究。代表作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期刊;2009年,获得上海年度(2009)社科新人奖;2010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已结项,并获得优秀等第;2014年获得上海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资助;2016年获得上海曙光学者称号。
“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是201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宋丽娟。
得书感谢您对《“中学西传”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翻译(1735-1911)》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