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以中国笑话发生、发展为研究对象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作者首先以笑、笑话的基本要素、心理基础、概念等为研究开端,继而结合《诗经》《左传》《国语》《易》《汉书》《晋书》《史记》等史料,翔实整理了自西周至魏晋的中国笑话之萌芽时期、附庸时期和自觉时期的发展脉络。
在此过程中,作者史论相结合,扒梳各种常见的文学作品、历史名作、笔记杂剧等,从中发掘出笑话元素,以新的角度予以记叙和评说,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文史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王学泰,原籍山西清源,1942年底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2003年退休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治学注重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交叉研究。2014年12月获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所授“食文化终生成就奖”。著作有《水浒·江湖》《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国流民》《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式幽默》《燕谭集》《多梦楼随笔》《偷闲杂说》《重读江湖》《采菊东篱下》《坎坷半生惟嗜书》等。另校点整理有《杜工部集》《唐诗评选》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一、笑和笑论
1. 千般声色,万象归春
2. 笑是什么
3. 笑的发展——笑与群体、社会
4. 对笑的规范
5. 关于“笑论”
二、笑话作为一种文体
1. 从笑话的概念说起
2. 不设虚拟听众的另类笑话
3. 广义的笑话——能够引人发笑的俳谐文字
三、引人发笑的几个要素
1. 说笑话者和笑话本身位置要低
2. “只要对景就发笑”
3. 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4. 笑话的“皮”不能太厚
四、幽默感是笑话创作的心理基础
1. 什么是幽默
2. 什么是幽默感
3. 创造笑话的三种人——幽默人、怪人、优人
第二章 笑话的萌芽时期
一、西周到春秋时代的社会状态
二、最早的笑话与笑事
三、记录笑事的文献
1. 《易经》中的笑事
2. 《诗经》中的笑事
3. 《左传》《国语》等史书中的笑事
第三章 笑话的附庸时期
一、说故事的时代
二、诸子讲述的笑话
1. 儒家诸子著作中的笑话
2. 墨家著作中的笑话
3. 晏婴和《晏子春秋》
4. 道家著作中的笑话
5. 残存的名家尹文子
6. 法家著作中的笑话
7. 杂家著作中的笑话——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
8. 史书中也有笑话——辩才驰骋的《战国策》
第四章 附庸时期的继续
一、秦汉的制度、文化背景
1. 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
2. 承袭秦制,又做了调整的两汉
二、秦代的笑话
三、两汉的笑话
1. 含着眼泪的微笑——《史记》
2. 面目严肃的正史——《汉书》
3. 两汉一些子书中的笑话
4. 汉代的俳谐文字
第五章 笑话的自觉时期
一、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二、文艺创作的自觉
1. 文艺创作自觉的表现
2. 文艺自觉潮流中的笑话
三、笑话独立的契机
1. 写人物与品评人物的风气
2. 人与人之间相互嘲谑的风气
3. 三国时期魏吴关于嘲弄的记载
4. 善意的嘲弄
5. 恶意的嘲弄
6. 对嘲弄的批评
7. 嘲弄的目的是取笑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笑话
1.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五代社会概述
2. 第一部笑话集的诞生——《笑林》
3. 文士笑话的确立——《世说新语》
4. “志人”“志怪”类小说中的笑话
附录
后记
中国笑话史是202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学泰。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笑话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