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廉思教授近十年有关社会问题研究的部分文章荟萃。
内容简介
本书遴选了廉思教授关于当代青年问题、新的社会阶层、思想政治工作、人生感悟思考以及报道采访评论等方面的精彩论述,书中有思考、有辨析、有研判、有建议。这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化的十年,是人口结构代际更替的十年,也是社会价值观剧烈变迁的十年。
廉思教授的这些文章,见证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与艰难探索。
作者简介
作者廉思,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首创“蚁族”“工蜂”“洄游”“蜂鸟”等社会学概念,提出“拐点一代”“战疫一代”等青年世代划分称谓。大学期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总团长、校研究生会主席、校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广水市市长助理等;工作后相继担任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助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语
作者简介
序言 新时代的青年发展呼唤务实求是的青年研究
前言 在时代演进和社会变革中探寻中国青年的发展规律
一 成果综述
二 学术价值
三 社会价值
四 关于本书
第一篇 当代青年问题
与流动共生 与时代共振
一 异代并存:观念的流动
二 剩人独活:关系的流动
三 意缘驱动:阶层的流动
当代城市青年新画像
一 新交往方式:独而不孤、圈层社交、重塑认同
二 新工作形态:依附性减弱、精力碎片化、时间稀缺性
三 新生活需求:小世界的定制打造、陪伴确幸的体验诉求、精致时空的自我规训
四 新压力困扰:职业前景模糊、住有所居期待、婚恋选择多元
五 做好青年工作关键要解决好青年核心诉求
大变革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趋势
一 一二线青年替代三四线青年
二 互联网平台替代传统制单位
三 小而美替代大而强
当代中国青年诉求的变迁
一 接受文化变更的速度加快
二 更关注与自己相关的话题
三 权利诉求
四 价值观念体会和表达
“拐点一代”新命
一 刘易斯拐点——由生产型社会化向教育型社会化转变
二 老龄化拐点——由前喻型文化向后喻型文化转变
三 城镇化拐点——由固态中国向流动中国转变
“蚁族”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二 数据描述与概念界定
三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四 数据分析
五 结论与建议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的“蚁族”居留意愿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三 数据、变量与方法
四 统计结果与分析
五 结论
从“蚁族”现象看高等教育公平
一 高等教育入口:顺从和复制不公
二 高等教育出口:青年知识阶层发生分化
带着思想飞行的“工蜂”
一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出现的新特点
二 探索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
“洄游”:阶层流动的另一种可能
一 “洄游”青年们来了
二 他们的空间
三 地理的横向流动,阶层的纵向流动
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障碍在哪
一 城乡二元结构是环境因素
二 模糊的自我认知
三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双重冲突
四 单调的业余生活和较少的社会参与
城市新移民群体的主要利益诉求与社会融入
一 城市新移民的主要利益诉求
二 城市新移民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三 实现城市新移民的有序社会融入
北京青年婚恋观变化
结婚是否一定要买房?
一 基本情况
二 特征分析
三 讨论思考
“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的新特征
一 “95后”大学生入党状况的新特征
二 加强“95后”大学生入党教育的新思考
呵护青年创新创业发展动力
一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二 构建良好的青年创业生态系统
世界范围内青年运动新趋势研究
一 动员渠道从实体转向虚拟
二 组织形态由垂直转向扁平
三 运动诉求由先赋转向后致
四 运动先锋由高校学生转向失业青年
中日青年的差异,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彰显“一带一路”的青年力量
第二篇 新的社会阶层
当前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特征分析、杠杆作用以及工作思考
一 当前新的社会阶层正呈现十大特征
二 新的社会阶层的四个“杠杆作用”
三 开展新的社会阶层工作需要认真处理的三大关系
四 引导和整合新的社会阶层的三个路径
文化新阶层的群体特征、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势研究
一 研究设计与调研过程
二 文化新阶层的群体特征
三 文化新阶层的社会功能
四 文化新阶层的发展趋势
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与机制
一 研究框架与方法
二 理论基础:公共能量场理论
三 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
四 公共能量场下的利益表达机制分析
“90后”的集体记忆和时代标签
一 网络主播群体概况
二 网络主播的群体特征
三 青年个体意识的觉醒
四 服务引导网络主播群体的思考与建议
青年社会组织:汇聚时代青春力量
一 青年社会组织凸显新特征
二 组织从业者的价值导向
三 青年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的困惑
四 关于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思考
自由职业青年的生存现状、群体特征及对策建议
一 自由职业青年的四大生存现状
二 自由职业青年的“四化”群体特征
三 开展自由职业青年工作的四条对策建议
把握新兴青年群体的脉搏
“游隙群体”如何深度嵌入应急管理体系
一 “支持性治疗”创新应急管理范式
二 应急支援力量典型群体分析——快递小哥
三 游隙群体及其社会功能
四 以应急支援力量为抓手,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第三篇 思想政治工作
“战疫一代”与中国未来
一 “90后”的集体记忆
二 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战疫一代 青春不败
一 自然观:敬畏自然与环保意识相伴,生态理念深植
二 道德观:跨代共鸣与情感直觉交织,核心价值内化
三 社会观:责任担当与扶危济困同向,公共精神升华
四 政治观:道路选择与人民理念坚定,制度自信激活
五 民族观: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破壁,民族共感深化
六 国际观:开放包容与互助合作融通,大国意识觉醒
在价值引领中做好青年工作
一 社会结构调整与青年工作挑战
二 深入基层是加强青年工作的前提
三 扎实服务是加强青年工作的基础保障
四 价值引领是加强青年工作的目标要求
善做“看不见”的青年意识形态工作
一 战略层面: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 战术层面:话语体系的转化
用“场景革命”打赢意识形态的“不对称战争”
主流意识形态在青年中的传播效用研究
一 突出文化育人,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鼓舞人、感染人,让广大青年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二 突出实践育人,通过深度调查研究和社区理论宣讲,让广大青年浸入式地体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三 突出场景育人,通过青年自己设计策划的活动,推动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空间中生根发芽
当代青年奋斗精神的源泉
争做引领时代潮流的青年先锋
一 青联委员要做广大青年的服务者
二 青联委员要做心系青年的研究者
三 青联委员要做青年思想的引领者
切实履行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一 认清使命
二 不负重托
用志愿工作,感受世界的辽阔与丰富
一 去掉各种标签和差异,我们都是志愿者
二 只有热情,做不好志愿工作
三 志愿工作根植于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四篇 人生感悟思考
后声论
微观
新闻周报——我的人大记忆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颗粒子激起的水花
驴村行
哪怕有争论,我们也要负责任地发声
一 他们记录成功和伟大,我们记录失败和梦想
二 批评年轻人的物欲?不如反省我们粗糙的精神产品
三 要对历史怀有敬畏
第五篇 报道采访评论
少年中国说
一 一条孤独的路
二 梦想在召唤
少年中国说(续)
一 生如蚁,美如神
二 《工蜂》:当代大学青年教师生存实录
三 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成为精英
“80后”的力量
一 “我有坚持下去的力量”
二 “这本书无须推荐”
三 “不唯书,只唯实”
四 “我自豪,我是贸大人”
廉者无畏 思者无域
一 廉思与他的课题组六年调查历程
二 “野路子”青年学者的路径与困惑
三 麦当劳里的学术青年(记者手记)
“80后”学者的别样沉思
一 对弱者的尊重尤为可贵
二 一股韧劲闯天下
三 用脚底板做真学问
四 盛世里关注忧患的遒人
五 逼出来的能力
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
一 德学滋养 不懈求知
二 传播理念 承载使命
三 焚膏继晷 不负韶华
从生活中长出来的一本书
一本有思、有料、有用的好书
“蚁族”:从比喻到概念
《蚁族》在日本:中国出版的世界意识
一 在中国出版时的“冷”
二 在日本出版的“热”
三 获得日本青睐的原因
后记 不惑之年亦有惑
思行者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廉思。
得书感谢您对《思行者》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