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源流與正史校勘

版本源流與正史校勘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集中展示正史版本研究这一传统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的研究主要是依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而展开的。这些文章大多以细致的文本校勘为基础,在版本源流的视角下对正史版本问题进行考察。其成果不仅是修订工作的保障,同时,与尾崎康先生《正史宋元版之研究》重实物鉴定的取向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弁言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漢書》宋人校語之原貌與轉變——以宋祁、三劉校語爲主

一、清儒的質疑

二、《漢書》宋祁、三劉校語之原貌探析

三、蔡琪本“劉氏校本云”辨疑

四、從抄本到編輯刻版——校語轉變原因之蠡測

五、結語

《漢書》版本之再認識

一、引言

二、“景祐本之遞嬗”

三、慶元本文本及所附校語於景祐本一系之影響

四、大德本及其覆刻本

五、再論汲古閣本之來源

六、關於明汪文盛本

七、結語

《晉書》版本演化考(修訂版)

一、引言

二、校勘與異文分析

三、從小注推論南宋建刊本與北宋本

四、從宋元本類到明清本類的變化

五、明清本類諸本源流

六、局本的底本與校本

七、小結

《晉書》兩種宋刻二十七字本的考察(修訂版)

一、楊本、蔣本葉面的調换問題

二、蔣本爲楊本覆刻本

三、結論

《舊唐書》至樂樓抄本與葉石君校本考略

一、至樂樓抄本的流傳

二、葉石君的藏書與校書

三、《舊唐書》葉石君校本的流傳

四、葉石君校本叙録

五、葉石君校本之價值

明代嗣雅堂鈔本《唐書》的文獻價值

一、嗣雅堂鈔本《唐書》的流傳與版本叙録

二、嗣雅堂鈔本《舊唐書》的文獻價值

三、《舊唐書•經籍志》校勘舉要——以嗣雅堂本異文爲例

結語

静嘉堂所藏《舊五代史》鈔本述略

一、引言

二、静嘉堂本概貌

三、文本面貌初探

四、静嘉堂本來源

五、小結

“規範”與“馬腳”——對《舊五代史》影庫本粘籤、批校的若干認識

《新唐書》宋版系統考辨

一 《新唐書》宋刊十四行本

二 十四—十六行本:丁丙舊藏本與雙鑒樓舊藏本

三 十行本:魏仲立宅刊本與瞿鏞藏宋刻元修本

四 九行本

結語

《新五代史》宋元本溯源

一、《新五代史》早期版本的面貌

二、傳世《新五代史》宋元本源流及其文獻價值

從兩《五代史》、《舊唐書》的修訂説新時代的古籍整理

一、底本和參校本的選擇與文本的寫定方式

二、新材料與前人研究成果的搜集和利用

三、出校原則

餘論

《金史》版本源流考

一、前言

二、《金史》百衲本與至正初刻本

三、傳世至正初刻本之源流

四、洪武覆刻本與南監本

五、南監本之後的幾種主要刊本

六、結論

北宋校刻南北朝七史事發微

一、七史校成時間與目録序

二、《陳書》《宋書》初刻時間

三、七史之校刻始末及刻印遲緩之緣由

試論武英殿刻《二十四史》版本源流及其歷史作用

武英殿版《二十四史》校刻始末

後世翻刻、石印、排印諸本情況

再整理《四庫全書》本

歷史作用

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校刊始末考

一、清初對明代監本《二十一史》的修版重印

二、乾隆武英殿刊刻《二十二史》

三、《遼》《金》《元》三史之改譯與重刊

四、《舊五代史》之輯刊

五、《明史》之修訂與《明史考證》

六、道光間《二十史》之修版

七、版片之存貯

八、餘論

編後記

版本源流與正史校勘是201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聂溦萌 编。

得书感谢您对《版本源流與正史校勘》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电子书
政治思想史和社会文化史结合的上乘之作,全面呈现“中华民族”这一重要观念的历史之旅,深刻揭示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与国家命运。
丈夫这东西 电子书
  《丈夫这东西》是为步入婚姻的男女们互相增进了解、稳固婚姻而写的。   在《丈夫这东西》中,作者着眼于家庭的核心人物“丈夫这东西”,站在一个作家的立场,对丈夫在现代社会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丈夫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又是如何,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看了《丈夫这东西》就会知道,男人或丈夫,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周围的人,对她们又有着怎样的期待。
我的前半生(全本)(精) 电子书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一生,最好就是去阅读他的传记,如果想要了解溥仪,那么此书是最好不过的版本。
“白银时代”的落地 电子书
由江西财经大学讲师邱永志所著,描述历史上“白银时代”的形成,以及由此形成一系列货币制度和形态体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