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由龚斌所著的《世说新语索解》以学术为主,以鉴赏为辅,选择《世说新语》一书中富有文化内涵的条目三百余条,重点考索与解释《世说》一书文字之外的深层次的意义,或揭示真相,或索解文化内涵。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索解》以学术为主,以鉴赏为辅,选择《世说新语》一书中富有文化内涵的条目三百余条,重点考索与解释《世说》一书文字之外的深层次的意义,或揭示真相,或索解文化内涵。全书按《世说》原作“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次序排列,每个选择讲解的条目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再录原文,然后作索解。每条约1千字,全书约40万言。
作者简介
作者龚斌,上海崇明人,1947年5月生,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授。1981年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长期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文化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在中古文学及中古社会文化领域的研究用力最勤。2007年退休。现仍继续学术研究工作。著述有《陶渊明集校笺》《陶渊明传论》《青楼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慧远法师传》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德行第一
1.徐稚下陈蕃之榻
2.郭林宗并造袁奉高、黄叔度
3.陈太丘荷天下重名
4.无义之人入有义之国
5.“严若朝典”与“柔爱之道”
6.“生孝”与“死孝”
7.“名教中自有乐地”
8.邓攸弃己子全弟子
9.桓常侍闻人道深公
10.王子敬病笃
言语第二
11.边文礼见袁奉高
12.祢衡击鼓
13.何平叔服五石散
14.李喜畏法而至
15.向子期入洛
16.蔡洪入洛
17.诸名士共至洛水戏
18.王济、孙楚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
19.庾公造周伯仁说肥瘦
20.卫洗马初欲渡江
21.温峤视王导为管夷吾
22.顾司空机警援翰
23.高坐道人不作汉语
24.佛图澄与诸石游
25.陶公疾笃
26.竺法深在简文坐
27.张玄之、顾敷对顾和之问
28.“国自有周公”
29.简文帝诵庾仲初诗
30.简文入华林园
31.“正赖丝竹陶写”
32.“贫道重其神骏”
33.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
34.“此若天之自高耳”
35.刘真长为丹阳尹
36.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
37.“贤圣去人,其间亦迩”
38.支公好鹤
39.顾长康目江陵城
40.王子敬评羊叔子
41.王子敬从山阴道上行
42.芝兰玉树
43.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
44.“世尊默然,则为许可”
45.司马太傅斋中夜坐
46.宣武移镇南州
47.“何以共重吴声”
48.谢灵运好戴曲柄笠
政事第三
49.陈仲弓为太丘长
50.贺太傅作吴郡
51.山公知管时任
52.嵇绍咨山涛出处
53.王安期为东海郡
54.王丞相拜扬州
55.庾公评王丞相遗事
56.“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57.谢公不许搜索兵厮逋亡
文学第四
58.王弼清谈
59.何平叔神伏王辅嗣
60.王辅嗣论“无”
61.裴徽释傅嘏、荀粲二家之义
62.乐令辞约旨达
63.郭象与裴遐清谈
64.殷中军论佛经
65.南北学问之异
66.刘惔与殷浩清谈
67.支道林“逍遥义”
68.支道林造《即色论》
69.许询、王修共决优劣
70.佛经以为圣人可致
71.于法开与支公争名
72.刘尹之“名通”
73.殷中军解“梦棺器”与“梦矢秽”
74.谢公问毛诗何句为佳
75.诸贤共论《易象妙于见形论》
76.僧意、王苟子论圣人有情无情
77.殷仲文与慧远论《易》体
78.阮籍作《劝进文》
79.“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80.庾阐始作《扬都赋》
81.习凿齿出为衡阳郡
82.孙兴公作《天台赋》成
83.谢万作《八贤论》
84.袁宏文思敏捷
方正第五
85.宗世林不与魏武交
86.夏侯玄既被桎梏
87.夏侯玄不与陈骞交
88.“皇太子圣质如初”
89.王武子俊爽不可屈
90.杜预拜荆州刺史
91.山公大儿不愿见晋武帝
92.王大将军当下石头
93.孔群难释横塘之憾
94.王丞相作女伎
95.“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雅量第六
96.“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97.裴遐遇事颜色不变
98.王公不备庾公
99.“未知一生当著几量屐”
100.坦腹东床
101.羊曼真率
102.庾翼盘马
103.王劭、王荟共诣桓宣武
104.谢公作“洛生咏”
105.支道林还东
106.郗嘉宾饷米释道安
107.王僧弥、谢车骑共王小奴许集
108.殷仲堪、王恭读俳谑赋
识鉴第七
109.许子将目曹操
110.傅嘏不交夏侯太初
111.山公与道合
112.羊祜评王夷甫
113.“人生贵得适意尔”
114.刘真长不忧殷浩不起
115.谢公在东山携妓游肆
116.郗超不以爱僧匿善
117.王珣评殷仲堪为荆州刺史
赏誉第八
118.世目李元礼
119.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
120.“裴楷清通,王戎简要”
121.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诸人
122.卫伯玉见乐广而奇之
123.乐广清言简至
124.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
125.“卫君谈道,平子三倒”
126.时人题目高坐
127.王丞相品鉴刁玄亮、戴若思、卞望之
128.王导深器何充
129.杜弘治墓崩
130.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
131.桓温称王敦为“可儿”
132.王长史、林公论真长清言
133.王右军评谢万石诸人
134.时人评王长史清言
135.王长史叹林公清言
136.神情、山水与作文
137.简文论殷浩清言
138.法汰名重之由
139.谢太傅道王坦之
140.“阿龄于此事故欲太厉”
141.“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142.“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
143.“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144.王恭有时相思王忱
品藻第九
145.庞士元目吴士
146.杨乔高韵,杨髦神检
147.明帝问周伯仁、郗鉴
148.谢鲲答明帝之问
149.田舍贵人:王敦比谢尚
150.王丞相评谢仁祖、何次道
151.简文评何平叔、嵇叔夜
152.桓温论晋武帝出齐王之与立惠帝
153.“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154.抚军问孙兴公
155.“第一流复是谁”
156.“肤清”与“神清”
157.孙兴公何如许掾
158.郗嘉宾评谢公、右军
159.“林公谈何如嵇公”
160.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161.谢公评林公
162.袁彦伯为吏部郎
163.“人固不可以无年”
规箴第十
164.孙休好射雉
165.谢鲲谏王敦
166.郗太尉规箴王丞相
167.顾和答王丞相
168.远公在庐山中
捷悟第十一
169.杨修捷悟
夙惠第十二
170.元方、季方听客与太丘论议
171.“何氏之庐”
豪爽第十三
172.祖车骑阻王敦欲下都
173.庾稚恭常有中原之志
174.桓公读《高士传》
容止第十四
175.魏武捉刀
176.何平叔美姿容
177.刘伶土木形骸
178.陶侃一见庾亮便改观
179.南楼理咏
180.时人见林公
自新第十五
181.戴渊少时游侠
企羡第十六
182.王右军《兰亭集序》
伤逝第十七
183.魏文帝临王仲宣之丧
184.王浚冲经黄公酒垆下过
185.“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186.郗嘉宾丧
187.王东亭哭谢公
栖逸第十八
188.阮步兵长啸苏门山中
189.嵇康遇孙登
190.南阳高士刘之
191.康僧渊在豫章
192.许玄度隐在永兴
193.谢庆绪“累心处都尽”
贤媛第十九
194.“狗鼠不食汝余”
195.许允妇才智超人
196.王经母临终自若
197.山公妇夜穿墉以观嵇、阮
198.贾充前妇刚介有才气
199.湛氏截发待客
200.“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201.“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202.王夫人有“林下风气”
术解第二十
203.郭璞术数之精
204.郗愔信道甚精勤
巧艺第二十一
205.韦仲将能书
206.钟会善书,荀勖善画
207.顾长康画妙绝于时
208.庾道季评戴安道画行像
209.“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宠礼第二十二
210.羊孚往卞范之许
任诞第二十三
211.竹林七贤
212.阮籍遭母丧饮酒食肉
213.裴楷吊丧
214.孔群好饮酒
215.周秽杂无检节
216.谢镇西往尚书墓还
217.袁彦道樗蒲
218.“张屋下陈尸,袁道上行殡”
219.“何可一日无此君”
220.王子猷出都遇桓子野
221.“名士不必须奇才”
简傲第二十四
222.阮籍戏刘公荣
223.陆士衡诣刘道真
224.谢万往见王恬
225.王子敬兄弟见郗公
排调第二十五
226.诸葛恪与豫州别驾相嘲
227.《头责子羽文》
228.王浑与妇钟氏共坐
229.荀鸣鹤、陆士龙共语
230.唯闻王丞相作吴语
231.谢幼舆、周侯互嘲
232.谢安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233.了语与危语
轻诋第二十六
234.“元规尘污人”
235.王丞相轻蔡公
236.简文与许玄度共语
237.王坦之与林公绝不相得
238.孙长乐作《王长史诔》
239.谢公不喜裴启《语林》
240.韩康伯无风骨
假谲第二十七
241.愍度道人立心无义
黜免第二十八
242.殷中军废后恨简文
俭啬第二十九
243.郗公大聚敛
汰侈第三十
244.石崇每与王敦入学戏
忿狷第三十一
245.王令诣谢公
尤悔第三十三
246.王大将军于众座中论周侯
247.温峤每爵皆发诏
纰漏第三十四
248.“臣进退维谷”
惑溺第三十五
249.荀奉倩与妇至笃
仇隙第三十六
250.司马无忌欲报父仇
251.王右军素轻蓝田
世说新语索解是2016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龚斌。
得书感谢您对《世说新语索解》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