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日本人

不一样的日本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一群值得中日两国人民了解、记住的日本人,书中通过亲历者之口予以呈现当年所发生的惊世惨案。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今,许多日本反战和平人士保护中国死难者遗骨,数十年挖掘中国“慰安妇”、劳工集中营受害者等历史证人,抢救历史,并无私帮助中国受害者起诉日本政府,与日本右翼势力斗争的鲜为人知的真实感人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庄庆鸿,前媒体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报道作品曾获多项新闻奖项,多年关注中国民间对日战后追责领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捍卫和平,也要携手日本人民

前言 最后的朋友

女性篇 “二战”日军性暴力受害者问题 抢救历史的女人们

一、“不可能完成”的奇迹

“时隔50多年听到日本男人说话,她还浑身发抖”

一群用中文喊“大娘”的日本人

“请不要向我们道谢”

二、“我爱过,义愤过,战斗过”

三个残忍的真实故事

判决日本天皇“有罪”的“奇迹法庭”

“最后两个月,全力疾走”

三、“现在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机会”

日本历史教科书里,“慰安妇”问题去哪儿了?

日军性暴力,为何无人被审判?

日本年轻人为何不关心“慰安妇”问题?

四、万大娘的最后一次尊严

穿过海啸的阴影来看你

“慰安妇”的晚年实况:孤独的勇敢与凋零

万爱花大娘的最后一次尊严

男性篇 “二战”日军强掳劳工问题 历史,活着

一、六十多年前,中日之间的那一艘船

20世纪40年代,生离死别

与400多位死难者骨灰共眠的东京和尚

“我们宁愿跟骨灰一起被炸沉!”

二、鲁迅的好朋友

“原来我们不是来‘东亚共荣’的!”

“在中国反战的最勇敢的日本人”

京都之行

呼吁营救中国战俘的日本人们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三、一座日本城市60多年的祭奠

华人暴动,在日本帝国主义大本营

一个男孩和一座城市的反思

起义领袖,重临狮子山

历史就是要刻在石头上

四、为死难中国人画像的日本人

6830双布鞋,20490次弯腰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摆鞋的日本人

“我更想让日本人知道这些”

五、田中宏——参与中国劳工对日诉讼的权威学者

印有“伊藤博文”[2]的千元日币

第一次“民告官”,他帮留学生告赢了日本文部省

越战阴云

一个中国女留学生的抉择

“不能原谅忘记历史的行为”

六、尊严苦旅:中国“二战”受害劳工对日诉讼

历史的苏醒

花冈劳工的尊严之战

为什么总是告不赢日本政府和企业?

向三菱维权:“朋友啊,黎明即将到来……”

纪念新美隆与川口和子律师:“我们反对军国主义复活的决心不会变”

后记

参考文献

不一样的日本人是2016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庄庆鸿。

得书感谢您对《不一样的日本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朱德的品德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周恩来的奉献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厦门的兴起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清朝时,厦门作为一个沿海贸易港口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向我们揭示了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逻辑,展示了厦门乃至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生动细节。对于我们今天深度认识厦门商港由来之路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未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远去的亲人 电子书
本书记载了作者陈维秀自认识蒋汉杰开始的直至陈维秀离开人世这一段时期有关于蒋家的家族历史以及当时上海地下党员生活的真实写照。陈维秀,祖籍江苏无锡玉祁镇。由母亲作主,19岁嫁给姐夫——商人蒋汉杰。从1939年至1953年养育了五个子女。上海解放前她作为家庭主妇协助丈夫和子女进行地下工作。解放以后进入中国畜产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到1973年退休。2000年前后,她开始撰写蒋汉杰家史,历经数年完稿。她为蒋家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