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复杂性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复杂性探索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文旨在从总体上,从动态相互作用的角度,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彼此依赖紧密结合的相互关系。

内容简介

哲学来自非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前进离不开思维罗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思维力量,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向导。

作者简介

作者赵光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年起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北京市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大学现代科学-5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论丛简介

总序

第一编 辩证唯物主义与现代科学的发展

第一章 辩证唯物主义随科学前进并指导科学前进

一 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发展进入现代阶段产生的

二 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推进

三 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思维罗盘作用

四 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的几点认识

第二章 哲学基本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一 哲学基本问题从萌芽到产生以及古代唯物论对它的认识与解决

二 哲学基本问题在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中对它的认识和解决

三 哲学基本问题经过中世纪长期冬眠之后,被近代唯物主义十分清楚地提出来了,使它获得了完全的意义

四 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争论,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及费尔巴哈对它的卓越见解

五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原理的形态正式出现,以及这一原理的重大意义

第三章 关于物质概念的演化和界限

一 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由来与发展

二 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需要明确的一些界限

第四章 透过具体事物的有限性了解宇宙的无限性

第五章 辩证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 古代辩证法

二 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

三 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第六章 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

一 古代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

二 近代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

三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观

第七章 辩证法的绝对、相对观

一 绝对、相对范畴的特点以及研究它的意义

二 绝对、相对范畴的由来与实质

三 绝对相对的辩证关系

四 绝对相对范畴的实践意义

第八章 辩证法与物质本质一元论的统一

一 从何谓本体论与辩证法说起

二 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联系

三 辩证法与本体论相互结合的演化过程

四 辩证法与本体论相互结合的发展趋势

第九章 人的意识的社会性

一 意识不仅是物质反映特性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 意识是社会现象,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运动的组成部分

第十章 自觉意识能动作用新探

一 从意识对物质的依存性说起

二 再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三 现代科学技术对意识能动性的实证

第十一章 人工智能与意识论

一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

二 人工智能的产生是机器进化的结果

三 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与科学依据

四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联系与区别

五 人工智能对意识论的充实与深化

第十二章 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

一 智能模拟在原则上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二 人工智能对哲学发展的推进

第十三章 实践出真知,学习长才干

一 从何谓实践,以及实践是认识之源说起

二 就每个人取得知识的具体途径而论

第二编 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第一章 “两个归结”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三章 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

第四章 浅谈物质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为什么能成为生产关系的基础?

第六章 新旧制度更替从旧制度薄弱地方开始是一般规律

第七章 马克思论无产阶级专政下不断革命

一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规定了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二 为了实现从阶级到无阶级的过渡,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不断革命的理论

三 在新历史条件下,列宁、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的无产专政下的不断革命的思想

第八章 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一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自觉建立起来的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

四 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第九章 基本矛盾与体制改革

一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矛盾双方在根本上是相适应的,因此,体制改革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

二 由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矛盾双方还存在不适应的方面,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三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

一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依存的基础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还存在不协调、不适应的相矛盾的方面

三 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驱动作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共产主义方向稳步前进

第三编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复杂性新探

第一章 复杂性研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一 从当今世界两大思潮的对比说起

二 辩证唯物主义对复杂性研究的指导作用

三 复杂性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推进

第二章 复杂性科学的哲学反思

一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

二 自组织与他组织(或称被组织)

三 整体涌现性与还原释放性

第三章 通向复杂性探索的必由之路

第四章 宏观考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索社会复杂性

一 人类社会是个开放复杂巨系统

二 等级层次结构性与社会系统复杂性

三 主观能动性、上层建筑反作用与社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复杂性

第五章 创新认识的复杂性分析

一 从创新认识与认识论的关系说起

二 从认识主体的本质特征与认识结构来看创新认识何以可能

三 从复杂的认知过程来看创新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四 从自觉意识的能动作用来看创新认识的价值取向

第六章 科研方法论转换与中医复兴——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实现两者辩证统一

一 从科研方法论的演变过程说起

二 中医的基本理论与整体论

三 西医的由来发展与还原论

四 中医复兴与整体论还原论的辩证统一

第七章 扬弃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实现中西医结合

一 中西医结合的必然趋向

二 中西医结合的现实可能性

三 实现结合的条件途径与前景

第八章 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探索地震奥秘

第九章 晚期资本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

一 从“晚期资本主义”概念的由来说起

二 晚期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 晚期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及其走向

第十章 后现代哲学的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

一 反基础主义的含义

二 复杂性探索与反基础主义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

三 反基础主义与复杂性探索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第十一章 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

一 解释学发展的前期阶段

二 哲学解释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 对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之复杂性解读

四 评论

第十二章 复杂性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一 从简述复杂性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说起

二 复杂性研究、复杂性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推进

三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对复杂性研究、复杂性科学的指导作用

第十三章 文化发展与复杂性科学

一 从什么是文化说起

二 狭义文化探究

三 狭义文化的一般特征

四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技术素质

第十四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复杂性探索

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杰出贡献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复杂性探索的指导作用

三 复杂性探索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推进

第十五章 对立统一是复杂性之源

一 从何谓对立统一说起

二 论同一性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是复杂性之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复杂性探索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赵光武。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复杂性探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2辑) 电子书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2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第3辑) 电子书
国内首份以评论为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集刊,由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本册是第3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电子书
本书汇集了俄罗斯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及其规律研究(精装)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