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模式,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玉米生产者带来借鉴和参考。本书共分5章。第一章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为实例,概括介绍了育种思路和选育玉米新品种的策略;第二章介绍了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第三章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利用方法和经验,以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研究进展和世界主要玉米复合种质改良利用的状况;第四章介绍了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和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研究者留下的足迹,展现了不同的创新思路和研究设计,这是值得倡导和发扬的。
作者简介
刘治先,男,1959年12月生,山东曹县人,农工民主党员,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二级学术专家。 1982年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82 年7月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工作。历任科研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现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品质育种研究室主任。 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育种经验。主持过“八五”、“九五”全国育种攻关优质蛋白玉米子专题、“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863”强优势玉米杂交种创制与应用课题、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超级玉米品种选育课题等10余项重大项目。在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优质蛋白玉米育种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先后育成和发放各类(普通玉米、糯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玉米优良自交系20多个,优良杂交种10余个。其中,审定推广应用的有鲁玉13号、鲁单50、鲁单981等。其中鲁单50、鲁单 981 累计推广面积都超过300多万公顷,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主要玉米推广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农业部技进步二等奖1项。对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导入、基础材料改良和创新、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为我国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主编或参编《山东玉米》、《中国玉米栽培学》和《中国玉米品种及系谱》等著作7部。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大部分研究论文被国外刊物录用。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玉米新品种选育策略
第一节 山东省玉米育种成绩斐然
第二节 玉米杂交种鲁单718的选育策略
第三节 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鲁单7045选育的创新思路
第四节 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天益青7096的选育与启示
第五节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鲁糯708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第六节 优质蛋白玉米鲁玉13号选育研究
第七节 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齐205的选育研究
第二章 玉米品种选育技术
第一节 玉米育种新技术
第二节 玉米Stock6的遗传特性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第三节 玉米单倍体诱导材料的鉴定和快速选系技术研究
第四节 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玉米油和优质油玉米育种
第六节 高油酸玉米突变体的诱导和遗传分析
第七节 玉米胚乳蛋白质及氨基酸遗传控制的研究现状
第八节 美国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分析
第九节 美国甜玉米生产概况
第三章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利用
第一节 山东省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第二节 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
第三节 山东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研究
第四节 山东省玉米主要育成推广杂交种系谱分析
第五节 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构建与有效利用
第六节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导人和改良创新研究
第七节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研究进展
第八节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利用研究进展
第九节 优质蛋白玉米种质的导人与利用
第十节 国外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第十一节 世界主要玉米复合种质的研究和利用
第四章 品种保护与评价
第一节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创新
第二节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创新指数状况和发展建议
第三节 玉米区试参试种的模糊综合评判
第四节 用模糊数学评价玉米区试种的探讨
第五节 不同类型玉米自交系籽粒脱水速率研究
第五章 国内外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
第一节 世界玉米经济展望
第二节 世界玉米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美国玉米经济的发展策略
第四节 借鉴美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玉米产业
第五节 山东省玉米生产现状与科技对策
第六节 建设山东玉米强省的指标体系和战略对策
第七节 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目标和对策
第八节 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
第九节 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玉米育种技术与实践是2019年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治先。
得书感谢您对《玉米育种技术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