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索恩系列)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索恩系列)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场关于晚现代普遍适用的规则、价值,以及综合情况解决之道的讨论。

内容简介

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作者简介

作者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1970年生,奥德河畔法兰克福欧洲大学文化社会学教授。在苏尔坎普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有:《发明创造性——社会的美学化进程》(1995),《美学与社会——社会学及文化科学领域的基础篇章》(2018)。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本书及作者获誉

引言: 独异性的爆发

第一章 普适与独异两种社会规律之间的“现代”

1 普适性的社会规律

现代对普适化的“制造”

类型化与理性化

规范化、程式化、通用化

普适性社会逻辑中的客体、主体、空间、时间和集体

典型形式:工业化现代

2 独异性社会逻辑

普遍的特殊、独特、独异

独异性逻辑下的客体、主体、空间、时间和集体

独异化实践一:观察与评价

独异化实践二:产出与施行

表演性作为实践模式特征及产业式独异化

3 文化与文化化

文化是赋值与去值的场域

文化化vs.理性化

文化实践的性质:意义与感官之间

4 文化范畴的演变

前现代社会:独异性的定型和重复

市民化现代:独异性的浪漫主义革命

组织化现代:大众文化

晚现代:独异品竞争、超文化与极化

第二章 独异品的后工业经济

1 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独异性产品

产品的文化化

独异性产品:独特与稀有

作为独异产品的物

作为独异品的服务、媒体形式和活动

独异性产品的特征一:表演“真”

独异性产品的特征二:瞬间与长效

独异性产品的特征三:流通与超文化

2 文化性独异品市场

吸引力市场即关注度市场和赋值市场

经济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

过度生产与赢者通吃式的竞争

“蜂鸣效应”及可见度之争

赋值技术与名气

独异性资本

独异性的量化

第三章 劳动领域的独异化

1 创意经济中的劳动与组织

文化性生产即创意性劳动

项目:异质协作

机构文化与网络

2 主体自独异化与被独异化

程式化劳动之后

形象主体:能力与天资

劳动即表现

劳动的独异化技术

高端劳动的张力场:在艺术家难题与巨星经济之间

第四章 数字化即独异化:文化机器的兴起

1 服务于文化化的科技

算法、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构成的基础设施

数字文化机器及文化泛在

文化:过度生产和重组之间

2 文化性及机械性独异化进程

数字性的主体:表演出来的“真”与可见度

个人形象的表现形式及编曲式独异性

大数据与“察得的”个人形象

个性化的网络以及软件化

数字世界中的新共同体与网络的社会性

网络文化的矛盾:从强制摆型到极端的情感文化

第五章 独异化的生活:生活方式、阶级、主体形式

1 新中产的生活方式:成功地实现自我

浪漫主义与市民性:新共生体

实现自我与日常生活的赋值

策展式生活

作为资源的文化与文化世界主义

地位投资与独异品的名望

2 独异化生活方式的构件

饮食

居住

旅行

身体

教育和学校

工作与生活、城市性、年轻化、去性别化、“新”自由主义

生活方式中的矛盾:永不满足的自我实现

3 被文化化的不平等

底层生活方式:过一天算一天

文化去值

底层的独异性对抗策略

晚现代的阶级面相及其相互关系

第六章 分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本质主义:政治的转型

1 开放-分殊自由主义及地方政策

从社会民主共识到新自由主义

竞争力之国与多样性:新自由主义的两面

城市政策之一:新都市主义及全球性吸引力竞争

城市政策之二:以文化为导向的治理理念与独异性管理

2 文化本质主义的兴起

集体身份认同和少数派共同体

族群共同体:自文化化与异文化化之间

文化民族主义

宗教原教旨主义

右翼民粹主义

本质主义、超文化和自由主义之间的文化冲突

暴力的政治

结语: 普适危机?

致谢

参考文献

索引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索恩系列)是2024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德] 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

得书感谢您对《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索恩系列)》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劳动力社会结构与供给侧改革 电子书
中国正面临因人口快速老龄化,进而造成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结构性失业问题愈加严重的困境。我们不禁要思考,中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究竟呈现什么特征?又应如何缩小劳动力市场的技能缺口?本书所阐述的内容和观点,正是针对上述两大问题,基于劳动力供给侧视角,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分析维度,探讨和挖掘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的症结所在,以期通过优化升级劳动力供给结构、深化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缓解劳动力市场技
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现代社会学文库(第2辑)) 电子书
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 电子书
本书是对我国农村日益复杂严峻的安全威胁的一次理论与实践上的回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原则,在“理论探源—一般性推论—实然描述—应然认知—实践举措”的层次架构下,运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问卷调查和要素分析等方法开展了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安全风险的演变与治理的研究。
北京的人口、社会阶层与空间结构 电子书
本书从人口和社会阶层两个维度分析了北京的社会空间结构问题。研究发现:北京的社会空间结构是从中心到边缘的四个圈层的同心圆结构;北京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社会隔离,社会空间呈现马赛克格局;北京的外来人口更多地分布在北京第二、第三圈层的城市社区,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但是一些农村社区外来人口规模巨大;北京的社会极化主要表现在中心和边缘差异较大,单中心发展态势明显,社会中上层向心分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