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常用构式的共时与历时互动研究

现代汉语常用构式的共时与历时互动研究

站内搜索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理论、历史语言学的语法化理论、主观化理论对现代汉语同语反复构式、现代汉语常见图式性构式和现代汉语常见实体性构式进行共时与历时互动、个案与系统互动考察,以期能以点带面,对现代汉语常见构式的用法和历史形成有一个立体化的系统揭示。把现代汉语构式的共时特征研究与历时演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其历史形成来解释其共时特征。

现代汉语常用构式的共时与历时互动研究是2016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爱玲。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汉语常用构式的共时与历时互动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现代汉语语篇关联成分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对现代汉语语篇关联成分展开了全面、系统的探讨。
常用单音节手部动作动词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语义场理论的指导下,从语义聚合的角度出发,以常用单音节手部动作动词为研究范围,并从中选取了较为典型和常用词相对集中的三个下位语义类——“敲击类”、“把持类”和“抛掷类”中的21个常用单音节手部动作动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语料库的调查,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对这些动词的语义、语用特点进行了研究。
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现代汉语语篇中的言说类话语标记为研究对象,运用衔接与连贯、语法化等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言说类话语标记进行界定,构建现代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体系。研究中,全面考察了汉语言说类话语标记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深入探讨了言说类话语标记形成的动因和机制,不仅丰富了话语标记理论,而且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自然语言理解和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汉语语法范畴间的互动机制 电子书
本选择语法中的疑问、比较、否定等几大基本范畴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汉语方言重叠式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比较的视角观察分析了汉语各方言和各词类中的重叠现象,发现重叠在方言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构形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方式。其中“构词”作用体现为形容词、动词、量词重叠后的“名词化”(以官话为代表),名词、动词重叠后的“形容词化”(以闽语为代表)。构形的主要作用则是表示一定的客观“量”,但也有部分重叠形态的语义焦点是表示说者对量的主观评价或对事物的主观感情,具有强烈的主观性。